滕春華
摘要:處于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政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核心素養組成要素進行分析。通過分解,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讓核心素養應用的有效性不斷提升,引領高中生樹立正確“三觀”,形成民族、文化、政治認同感,讓高中生成長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教育者應該肩負新時期育人使命,將核心素養融入思政學科的教學當中,探索育人新路徑。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中政治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科特性,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與引導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核心,靈活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較為敏銳的政治思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教育對于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要求不斷發生變化。相較于其他學科,政治學科具有更明顯的教育性與德育性,其不僅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與學科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觀念與情感意識,并且將其落實在實踐中。高中政治教師應不斷調整自身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活動形式,以此實現“以理論促進實踐”“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目的,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形成清晰的邏輯思路,在不斷的探究過程中形成較高的思維能力與探索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一)教師導入教學內容
高中政治教學要由教師導入教學內容,這樣會更為直接進入主題,確保學生快速找到學習的目標與方向。當然,為了確保能夠在課堂開始之初就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也要設計好導入的內容,確保趣味性與知識線索的緊密連接。例如,在《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的教學導入中,教師展示了兩幅圖畫,展示了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生活環境與個體表現的差異。然后引出主要的線索問題:“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狀況、生活狀況、社會環境是怎樣的?”在這個問題下,學生進行積極探索,結合教材總結出原始社會的特點:從所有制上看,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從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看:平等互助;從分配關系看:產品平均分配;從社會關系來看:氏族部落來形成人的管理,全組成年人都是事件的決策者。總之,高中政治課堂上的導入內容以教師設計的任務和問題為主,結合圖片、信息、錄像等直觀內容,引入所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簡單、快捷,符合高中生學習的特點。
(二)將核心素養轉化為細化的教學目標
教師需要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操控性強的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是課程教學工作的關鍵,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要想讓核心素養和學生生活相互關聯,教師就要在二者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他們能夠相互融合。毫無疑問,這座橋梁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教學目標。要想將核心素養細化為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合理、科學地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進行系統化的研究和分析,還要對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進行精準分析,深入研究各種教學資料和素材,分析實施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合理性,并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制訂一個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如果這個教學目標主要是將核心素養落實在課堂教學中,那么,這樣的教學目標就會促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只有以培養核心素養為標準的教學目標,才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發掘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教學資源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如果只依托教材的內容,要想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教材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這也就導致了教學材料的滯后性。一方面,為了彌補現有教材中存在的不足,教師要適當地去挖掘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教學資料和素材,對培養核心素養的課程內容進行補充。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應該是開放的,教師要樹立開放式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摒棄保守封閉的教學模式,加強與其他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取長補短。教師還要加強教學雙方、教學與社會環境之間的交流,組織學生參與有益于其思想政治素養培養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教學資源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只有足夠的教學資源才能豐富課堂內容,教師要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營造合適的氛圍,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現教學和課程的整合。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僅僅是將教學計劃、教材和相關教輔材料運用到課堂中,但是現代化教學安排具有多樣性,不僅要結合傳統的課程教學設計,還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組織作用,開展各項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實踐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責任與育人義務,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想,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完善教學思路,將班級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真正體會“學習主人”的感受。通過這種教學調整,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政治知識,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成長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鳳珍.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6):85.
[2]王銀海.淺談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J].才智,2015(17):57.
[3]戴清香.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實踐[J].當代教研論叢,201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