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坤
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識人,重在考核。干部考核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重要舉措,是激勵干部擔當作為、促進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要充分發揮干部考核的指揮棒、風向標、助推器作用,以高質量干部考核促進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指標和具體內容設置上,要力求科學、合理、具體和可操作。干部考核不同于業務考核,其實質是政治考核。無論是考核內容的確定、考核指標的設置,還是干部表現的評判、考核結果的運用,都必須旗幟鮮明把政治標準放在重要位置。要加強政治建設考察,重點考察干部是否帶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是否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干部的工作特點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不同的考察重點。如“一把手”重點突出其帶班能力、民主作風、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等;副職領導主要突出辦事能力和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服務群眾的能力;業務型領導干部要突出專業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按照科學合理、客觀公正、權責統一的原則設置評價內容和標準,更加注重民生指標的考核,引導領導干部多辦利民、惠民、安民的實事、好事。將“德、能、勤、績、廉”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個具體的子項目,采取評分制與等級制的方式進行細化、量化考核。

也是“體檢”。圖:莊豪
要用理性的思維、寬廣的視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優化考核評價手段。要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接觸干部,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了解干部。要綜合運用公開“述德”、正反“評德”、多維“察德”、聯動“審德”、陽光“驗德”等方法,考實考準干部之德。探索建立通過新聞傳媒等途徑向社會公布工作實績的制度,讓廣大干部群眾對考核評價工作擁有更多的知情渠道和參與機會。延伸考察視角。通過現場察看、走訪、家訪以及有重點地選擇一些反映領導干部工作業績的地方或項目、工程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考察,如深入到考察對象幫扶的脫貧村、聯系的企業和牽頭主抓的項目、工程以及服務對象和普通群眾中了解考察、聽取意見等。注重實績評估。正確區分真績與假績、顯績與隱績、個體政績與群體政績的界限,運用“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做到由里及外、去偽存真、去粗求細。注重平時考核,通過曬、評、比、考、報等多種形式考實考準干部實績。
建立健全政績成本分析機制,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就像“賬房先生用算盤算賬”一樣,對成本與效益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增強考核評價的科學性、真實性。看經濟成本。政績的經濟成本應和取得的政績成反比關系,以促使領導干部降低經濟成本的付出,避免鋪張浪費,遏制片面追求政績、嚴重損害當地長遠發展和人民利益的行為。看社會成本。遵循效益優先原則,通過效益看成本,否決那些只給領導“貼金”而不能發揮效益的工程和項目,否決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管長遠利益的短期行為,否決那些只顧局部利益不管整體利益的地方保護主義行為。看民生成本。將人民生活狀況、社會治安狀況、安全生產、綠色環保、就業再就業、就學、就醫、衛生、老年人社會保障等民生成本引入政績成本的分析之中,提高領導干部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度。
要讓群眾成為監督領導干部的“電子眼”“監控器”。加大評績議績力度。加大群眾“評績”和考核組成員集中“議績”的力度,把制度約束與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起來,讓業績經得起檢驗。要制定領導干部政績評價公示制度,讓領導干部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完善考核獎懲制度。將考核結果與干部選拔任用、升降去留、監督管理、獎懲褒貶直接聯系起來,推行三個“掛鉤”:各單位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與單位領導班子考核評定結果掛鉤,領導干部年度目標考核與所在班子的考核評定結果掛鉤,領導干部年度目標考核與干部自身的考核評定結果掛鉤。科學運用考核結果。強化考核結果的剛性運用,旗幟鮮明地鼓勵開拓、支持實干,堅定不移地懲處腐敗、整治庸散,真正做到賞罰分明,真正發揮考核評價的“風向標”和“導向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