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鋒
摘要:在小學教育工作中,通過落實德育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為學生文化課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本文從小學班主任視角出發,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議,希望有些許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階段;班主任;德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價值觀念還沒有正式形成,這一時期的品行與認知對今后產生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中的啟蒙者、引路人,為了將學生塑造成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需要對學生特點進行全面地了解,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優越之處以及不足之處,采取針對性的道德教育方法,恰當地幫助學生盡快意識到自身不足并改正,為學生身心全面均衡發展助力。
一、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道德實踐活動比較少
我們都知道,道德教育主要由四方面內容組成,分別為道德行為、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認知,這就需要班主任從多方面入手,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多種開端的德育工作。要想檢驗真理的正確與否,實踐是唯一的標準,對于小學生來說,道德實踐活動是幫助其內化德育知識的有效途徑,所以,班主任要積極開展豐富的道德實踐活動。但是,在實際的小學德育工作中,大多數學生所參加的實踐鍛煉遠遠不夠,尤其是部分農村地區,受到學校教育經費的影響,德育硬件設備有待更新與升級,甚至沒有聘請專門的品德教育教師,很大程度影響到學生的品德認知。
(二)家校德育聯系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會使學生受益終身,為學生茁壯成長注入動力。但是,在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著“5+2=0”這一說法,背后深意是指學生在周一至周五接受著學校德育,但是周六、周日在家中沒有接受連續的教育指導,導致之前所學知識也很快被遺忘。由此可見,家庭德育工作較為缺失,學生家長文化程度存在著一定差異,教育觀念不盡相同,特別是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很有可能會對孩子過分溺愛,對學生品德的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家庭與學校德育工作缺乏連貫性是影響小學德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的有效方法
(一)教師率先垂范,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態度
小學生通常具有向師性特點,指的是愛戴、敬佩自己的教師,十分認可教師的教導,內心非常渴望教師的激勵與關注。尤其是小學低段年級,這是學生向師性最強的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這一特點充分利用起來,用自己的生活態度、行為習慣對學生進行熏陶與感染,從而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必須要時刻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應該樹立積極向上的態度,創設民主、開放的班級環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樹立熱愛生活的態度。比如,班主任在每次走進班級,都需要保證自身著裝的整潔、得體大方的姿態,最大程度發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堅持身體力行,用自身的行為影響學生,再加之合理的言語教育,引導學生高標準要求自己的著裝。此外,在引導學生保持書桌整潔的同時,班主任要嚴格的要求自己,確保自己辦公桌的干凈整潔,確保言行一致,從而對學生行為進行有效地規范,做好學生模仿的榜樣,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二)創新德育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最近幾年,在小學德育工作中,部分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是最終產生的效果卻差強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德育教育的活動與內容缺乏創新,長期面對千篇一律的德育教育內容,學生很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德育素養的提升造成一定阻礙。因此,創新小學德育教育活動與內容是當務之急。具體來說,首先,拓展道德教育的范圍,為了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班主任可以開展聽老紅軍講革命故事的主題活動,通過了解革命先輩不畏艱難、奮勇抵抗的事例,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其次,定期組織郊游活動,通過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形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公德心。再次,引導學生樹立持之以恒、艱苦奮斗的學習精神。帶領學生學習《守株待兔》的故事,啟發學生不能存在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在學習中要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從而獲取到更加豐富的知識。最后,定期組織校園文明建設活動,營造人人講文明禮儀的濃厚氛圍,對學生進行不斷地熏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并時刻保持愉悅的心情,從而大大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構建學校家庭共同體,促進學生茁壯成長
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撐,所以班主任要與家長進行良好的雙向溝通,定期組織家長會,確保每位家長都能真正意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覺主動地參與進來,加強家校聯動,共同守護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爭取第一時間解決學生遇到的困境。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班主任要加強對網絡的應用,比如創建微信群、QQ群等,將此作為有效的平臺,將學生在校情況定時的傳達給家長。同時,與家長進行交流時,班主任要講究溝通技巧,運用恰當地溝通方式,為學生更好地成長搭建起牢固的橋梁。此外家長作為孩子首任教師,其教導方式是否合理,是影響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對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產生著關鍵性作用。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養成優良行為習慣,班主任要善于將優秀育人文章分享給家長,為家庭教育提供重要的方向性引導,激勵家長開展好家庭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
結語
總而言之,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小學階段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學生將來發展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對德育工作提起高度重視,做到率先垂范,開展豐富的德育活動,構建學校家庭共同體,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為學生今后健康快樂地成長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曲春英.小學班主任如何在管理過程中構建與學生的和諧關系[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2):147-148.
[2]梁芳.將自信與陽光注入學生的心田——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創新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2):157-158.
[3]凌佳.像愛家一樣愛班級——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小錦囊[J].小學教學參考,2021(3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