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食育是指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和教育,幼兒園開展食育課程不僅有助于解決幼兒的吃飯問題,還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進餐禮儀和習慣,讓幼兒懂得食物的來自不易,學會愛惜糧食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開展食育課程。文章從依靠相關教學、實施食育課程,借助游戲形式、開展食育活動,通過家園共育、確保食育落地,利用環境模擬、提升食育效果等四方面對幼兒園食育課程的實施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食育課程;教學策略;家園共育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4-0104-03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對于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是鐵,飯是鋼,這是老一輩對飲食的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追求,不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要通過合理的飲食規劃、飲食搭配來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幼兒來說,吃得好,才能長得好、學得好。食育乃教育之本,這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零。在幼兒園開展食育課程,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幼兒對食物的認知能力,從而讓幼兒學會科學飲食。
一、依靠相關教學,實施食育課程
1.結合飲食文化,激發幼兒對食物的興趣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不乏有趣的傳說和故事,幼兒教師可以精選出一些符合幼兒認知規律,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作為開展食育課程的入手點,充分開展食育教學活動。如教師可以在某些傳統節日主題活動中,為幼兒講解相應節日食物的相關知識和故事,也可以為幼兒播放相關節日食物的動畫視頻,或者帶領幼兒開展相關節日飲食的游戲活動,以此加深幼兒對相關節日飲食文化的了解,激發幼兒對相關節日飲食的興趣。以中秋節為例,在中秋節這一天,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制作月餅,并給幼兒講述中秋節的故事,以及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讓幼兒對中秋節吃月餅這個習俗形成初步了解。然后,教師可以給幼兒布置一些小任務,如讓幼兒說出自己在制作月餅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收集一些有關月餅的材料和月餅的口味等。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并讓幼兒通過投票的形式,評選出做得最好的月餅,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師通過這樣的食育教學,不但可以激發幼兒對食物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幼兒積累相關知識,提升文化素養。
2.通過種植課程,樹立幼兒對食物的認知
食育課程不僅要教會幼兒飲食的相關知識,讓幼兒明白吃飯的重要性,更要讓幼兒知道食物的來源,懂得珍惜糧食。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食材種植課,讓幼兒通過親自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到食材種植過程的艱辛,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從而有效幫助幼兒改掉挑食、浪費食物等不良飲食習慣。在食材種植課上,教師先要選擇一些比較容易種植的食材的種子,在保證幼兒安全的情況下,引導幼兒親自動手挖坑、播種、澆水等,以此讓幼兒體驗到食物的來之不易,深刻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在食材種植完成后,教師要帶領幼兒定期到植物種植區域進行查看,鼓勵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并引導幼兒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澆水和施肥等養護活動。到了食材收獲的時候,教師再帶領幼兒親自采摘食材,并親手將收獲送往食堂,請廚師幫忙做成食物,進行品嘗。幼兒們在品嘗自己親手種植的食物時,除了體驗到收獲的快樂和成就感外,一定也會深深地感受到食物的來之不易,今后必然會加倍愛惜糧食。
3.學習餐桌禮儀,幫助幼兒養成良好就餐習慣
餐桌禮儀是食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餐桌禮儀能夠幫助幼兒養成就餐好習慣,樹立文明禮貌好形象。健康的飲食與良好的餐桌禮儀是分不開的,幼兒教師可以通過禮儀課為幼兒普及一些飲食文化知識、餐桌禮儀知識,如取餐具時,要輕拿輕放;取餐時,要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食物,做到“光盤”;吃飯時,不能交頭接耳,要一手扶碗一手拿餐具;打噴嚏時,不能對著人或食物;進餐時,要細嚼慢咽,不發出聲音;用餐完畢后,餐具要送到備洗處,椅子要歸位,并及時洗手、漱口等,以此為幼兒食育課程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的點心與午餐環節是培養幼兒餐桌禮儀的最佳時機。在進餐前,教師要先為幼兒準備好整潔的餐盤,用來盛放食物和餐具,再帶領幼兒排隊洗手、擦手,并引導幼兒自主擺放好餐具,拿取食物。在開餐后,教師要發揮好帶頭示范作用,用好的禮儀習慣來影響幼兒,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專心吃飯、文明就餐的好習慣。
二、借助游戲形式,開展食育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最易被幼兒所接受。因此,教師可以從游戲入手開展食育活動,以此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并獲取喜人的活動效果。
1.開展飲食文化知識游戲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與飲食文化知識相關的游戲活動,并設立一些小獎品,如玩具、學習用品等,以此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先把幼兒分成不同小組,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然后,教師再引導幼兒就相關知識內容進行交流和討論,促使幼兒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中吸收更多的飲食文化知識。最后,教師再給積極參與游戲活動的幼兒頒發小獎品,從而讓獲得獎勵的幼兒收獲成就感,今后更愿意努力探尋相關知識,讓沒有獲得獎勵的幼兒受到激勵,今后也愿意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
2.開展食物制作游戲活動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區幾乎都有飽含當地特色的飲食習慣,為了讓幼兒了解全國各地的飲食,并明確自己及家人的口味偏好,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特色食物制作活動。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出于安全的考慮,此活動教師可以邀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完成。首先,教師可以先讓每個幼兒都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菜品或者小吃作為游戲活動需要制作的食物。然后,教師再讓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相應食物的制作。最后,教師、家長、幼兒要對所有參與游戲活動的食物進行品嘗和點評,選出大家都喜歡的食物,予以鼓勵和頒發獎狀。這樣的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讓幼兒切身體驗到美食制作的過程,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更有助于幼兒理解并學會尊重他人的飲食習慣。
3.開展食物接龍游戲活動
受地區、家庭生活習慣等限制,每個幼兒能真實接觸并品嘗到的飲食都是有限的,但是沒接觸過并不代表不存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幼兒開展食物接龍游戲活動,來豐富幼兒的飲食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在食物接龍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說出一種食物的名稱,然后讓每個幼兒都進行食物名稱接龍,最后再對幼兒提到的不常見的食物名稱及相關知識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不但可以了解更多種類的食物,開闊眼界,還可以在游戲中學到相關知識,提升相關能力和素養。
三、通過家園共育,確保食育落地
知識改變命運,食育改變未來。教師要想將食育課程有效地融入到幼兒園的教學當中,讓幼兒從小養成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就必須設法把家長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家園共育,確保食育教學有效落地。
1.引起家長對食育課程的重視
在食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家園共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要想食育課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幼兒園必須先設法引起家長對本課程的重視。一方面,幼兒園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們宣傳合理的膳食結構對幼兒健康成長的好處,提升家長對食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幼兒園也可以聘請兒童營養專家,不定期為家長開設食育課程的相關講座,讓家長多了解一些關于幼兒科學膳食方面的知識,以便其今后能夠更好地為幼兒搭配飲食。
2.鼓勵家長為幼兒樹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做到不挑食,不浪費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自己就必須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以此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例如,對于一些不太健康的食物,家長如果不想讓幼兒過多食用,自己就要先做到少吃甚至不吃這類食物,千萬不要一面不讓幼兒食用,一面自己卻大快朵頤,這不但不能讓幼兒遠離那些不健康的飲食,還會讓幼兒對家長的話產生質疑,甚至出現信任危機。
3.讓家長看到食育的好處
通過一段時間的食育課程的學習,幼兒不但能做到不挑食、不暴飲暴食、不浪費食物,還能說出很多關于飲食健康的知識。這會讓家長切實感受到食育課程教學的好處,也會堅定家長配合食育教學的決心,從而為食育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四、利用環境模擬,提升食育效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對于食育課程教學而言,良好的環境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主動去探索食物的用途和來源。因此,教師要設法創設食育環境,將食育教學融入到真實的環境體驗活動當中,通過環境模擬,讓幼兒在環境體驗中明白食物對自身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食堂,讓幼兒親眼看到,甚至親自動手體驗到廚師們制作每一種食物的過程,加深他們對食物制作過程的印象。在整個環境模擬實踐中,幼兒對每一個制作環節都充滿興趣和好奇心,他們會主動詢問食物來源,以及這樣制作的理由等問題。經過食堂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后,幼兒就會明白不同的蔬菜、不同的肉類,給人體帶來的能量補充不同,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自己不可以偏食或挑食。這樣的食育課程教學,一方面可以強化幼兒對合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的認知,促使幼兒主動養成不挑食、不暴飲暴食等健康的飲食習慣。另一方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免疫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讓幼兒自覺做到好好吃飯。
五、結語
綜上所述,飲食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非常重要,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幼兒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點。教師有意識地讓幼兒接觸食育課程,從小就懂得飲食的來源、制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認識到偏食和挑食的危害,不但有助于幼兒此階段的健康成長,更有助于幼兒將健康的飲食習慣延續終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讓幼兒親自去體驗和感受飲食文化,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可以通過組織幼兒參加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際勞動中,感受到食物的來之不易;可以通過與家長緊密配合,幫助幼兒樹立健康飲食意識,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孩子在良好的飲食條件和理念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景冬菊,牛麗萍.幼兒園食育之實踐策略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21(04).
[2]賈蕾,周星宇.縣鎮公立幼兒園食育常見的問題及對策——基于河南省縣鎮幼兒園的調查[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21(02).
[3]劉芳.兒童發展視角下食育的獨特價值與實踐策略[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0(06).
[4]李慧娟,蔡淑蘭.幼兒園開展食育的意義及促進策略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4).
[5]王穎嫣.“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食育活動[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6]蔣行亞.在幼兒園中開展食育的建設[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9(02).
[7]戴雨婷,黃文武,徐紅.場館教育理念下幼兒食育推進策略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1).
[8]湯廣全.兒童食育迫在眉睫:緣起、內涵及特質[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6).
[9]王瑜,黃程佳.我國幼兒食育必要性及其促進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04).
[10]陸意玲.談幼兒的食育[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Food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s
Huang Fang
(Jiangkou Central Kindergarten, Jianyang District,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4215, China)
Abstract: Food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good eating habits, carrying out food education courses in kindergartens not only helps to solve children's eating problems, but also help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eating etiquette and habits, so that children can understand that food is not easy and learn to cherish food. In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nd 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food education courses.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relying on relevant teaching to implement food education curriculum; carry out food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with the help of games;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od and education through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education; using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food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food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food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strategies;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