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妃妃
(惠陽三和醫院康復醫學科,廣東惠州 516211)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腦組織局部區域血液供應障礙所引起的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病變,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相應的神經功能癥狀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丁苯酞可有效保護腦部神經血管,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但單一用藥效果有限。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急性腦梗死屬于 “卒中”“中風”等范疇,該疾病以氣虛、血瘀為主要病機,應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為其主要治療原則;醒腦通絡開竅湯含桃仁、地龍等多味中藥,具有化瘀通絡、開竅醒腦之效[1]。本研究旨在探究醒腦通絡開竅湯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根據本項研究所得結果,進行下列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惠陽三和醫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59.35±6.13)歲。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8.74±5.7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惠陽三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研究,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2]中的腦梗死西醫相關診斷標準并經CT檢查確診;②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3]中的腦梗死中醫相關診斷標準并經臨床確診;③初治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②合并嚴重免疫功能疾病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抗凝、降壓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100 mL)靜脈滴注,100 mL/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醒腦通絡開竅湯治療,藥物組成:桃仁、地龍、天麻、陳皮、紅花、石菖蒲、赤芍各10 g,法半夏9 g,黃芪、丹參、雞血藤各30 g,白術、川芎、當歸各5 g。水煎服,150 mL/次,1劑/d,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治療后,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3]評估臨床療效:痊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4]降低>90%,生活自理,臨床癥狀消失;顯效:NIHSS評分降低46%~9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生活基本自理;好轉:NIHSS評分降低18%~45%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無效:NIHSS評分降低<18%,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NIHSS、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表(FMA)評分[5]、Barthel指數(BI)[6]評分。NIHSS最高45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FMA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運動障礙越輕;BI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活動能力越強。③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約5 mL,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NIHSS、FMA、BI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FMA、BI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FMA、B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NIHSS、FMA、BI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FMA: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表;BI:Barthel指數。
組別 例數 NIHSS FMA B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21.96±3.54 10.11±2.14* 37.88±5.13 75.25±6.13* 46.17±5.81 78.32±6.15*對照組 40 22.13±3.46 16.75±2.68* 38.12±5.51 61.16±5.74* 45.78±5.33 60.36±5.79*t值 -0.217 -12.245 -0.202 10.611 0.313 13.44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且觀察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IL-10:白細胞介素-10。
組別 例數 TNF-α(ng/mL) IL-6(pg/mL) IL-10(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4.11±0.43 0.82±0.13* 161.89±6.24 87.57±3.24* 24.75±2.48 40.96±5.33*對照組 40 4.06±0.32 1.27±0.05* 161.31±6.56 132.17±3.36* 24.86±2.27 37.97±4.59*t值 0.590 -20.433 0.405 -60.432 -0.207 2.68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急性腦梗死是由血液供應障礙而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其發病率、致死致殘率較高。丁苯酞是西醫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常見藥物,可以縮小局部腦缺血的梗死范圍,改善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但該藥有可能會引發轉氨酶輕度升高的情況。
中醫學認為急性腦梗死屬于“中風”“眩暈”范疇,多由風、痰、瘀所致。醒腦通絡開竅湯中的雞血藤、桃仁具有活血通絡、散瘀舒筋的功效;黃芪、當歸可益氣養血;川芎、赤芍、白術能夠活血、行氣、化瘀;石菖蒲可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地龍具有清熱之效;丹參、紅花能夠活血祛瘀、通經止痛;天麻可以祛風通絡;陳皮、法半夏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全方共奏醒腦開竅、逐瘀通絡之效,體現了標本兼顧的治療原則[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FMA、BI評分高于對照組,且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醒腦通絡開竅湯聯合丁苯酞治療能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及活動能力,可加快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TNF-α、IL-6由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分泌,其水平升高可加速腦神經元凋亡,促使血栓形成,是導致缺血后腦損傷的重要機制。IL-10是一種抑制炎癥細胞的因子,其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通過調節細胞因子對神經元起到保護作用,進而緩解病情。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川穹中含有豐富的川穹嗪成分,具有抑制神經元凋亡的作用;此外,其還可通過抗氧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炎性因子表達,發揮抗炎作用,進而減輕腦損傷[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醒腦通絡開竅湯聯合丁苯酞治療能調節患者機體炎性因子水平,減輕炎癥損傷。
綜上所述,醒腦通絡開竅湯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可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緩解炎癥反應,療效值得肯定,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