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有
摘 要:生物課程是初中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新課程的改革,對生物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對此,教師可主要從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這兩個方面,重點探討如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為初中生物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并與廣大生物教師商榷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生物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4-005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4.026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生物教師在找到生物教學效率低的原因后,通過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時效性。針對此,教師應從自身和學生等多方面出發,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此來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已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越來越重視教育。同時,教育已經成為人們躍升階層的主要途徑。雖然在新課改的推進下,教育模式、方法、手段、工具、理念都得到了創新,但因為初中學生年齡較小、自制力不夠、學習力不足等問題,他們并不能在具體的課堂學習中理解更多的知識。學生也會因為初中生物復雜抽象的特性而厭惡生物課程。另外經過調查表明,許多學生根本沒有創新自身的學習方式,多數還是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對生物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這樣的方式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讓學生記住知識,但時間一長學生都會遺忘。再加上此種方式并不是以對知識的理解為基礎,使得學生即使記住了相關知識,也無法對其進行實際應用。
(二)教師問題
教師的問題可以分為幾大點,分別是教學方式、教學語言、教學內容和工具等。首先是教學方式方面,由于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的大多為灌輸式教學法和填鴨式教學法,既沒有恰當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空間;沒有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對習題進行整理、對生物規律進行歸納,也沒有讓學生在學習中聯系實際生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經驗。還有,有些教師也并沒有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體驗為基礎,讓學生深刻研究生物知識和規律。正是因為如此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無法透徹理解生物內容,這樣就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其次就是教學語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過于平淡,直接利用四無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即無懸念、無疑惑、無問題和無情景,簡單且直接,不推敲自己的教學語言,使得語言不嚴密,過于隨意。哪怕教師的課堂用語沒有出現低級語病,但如果語言枯燥無味、缺乏引導性和啟發性,都導致學生無法產生任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許多初中生物教師也沒有很好的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個體經驗,沒有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這樣的情況使得學生無法積極思考知識,會干擾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產生無效化、低效化的情況,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物水平降低。
最后是教學內容和工具方面。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多數生物教師都會選擇在教學中應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技術,也會應用信息化技術組織課堂實驗。此種方式實際上是能夠促進學生能力水平提高的,但一是教師展開實驗教學的頻率并不高,通常都是好幾節課之后才進行一次;二是教師并沒有把握好對多媒體的應用,許多教師都會利用多媒體展開模擬實驗,以此替代傳統的生物實驗,但因為方式和內容的掌握度不夠,使得多媒體并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的情況自然無法實現對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
除此之外,許多初中生物教師在新知教學結束后,會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學生在課堂上要學習知識,在課后還要不斷強化訓練,這樣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以致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加大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厭惡程度。
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建和諧教學氛圍
首先,初中生物教師要了解所有的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生物基礎、學習能力、水平差異、發展需求和成長規律。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了解學生的優缺點后,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構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關注,指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困難,并及時給予幫助。教師還應該以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為基礎,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在個性化的學習中發展自己的個性,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后,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營造出一個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如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提問,利用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自身學習積極性的驅使下,加強對知識的學習,深入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學習“呼吸作用”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結合大多學生的興趣需求及學習水平,借助現代新媒體技術手段,合理創建和諧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主體,向學生展示直觀的生物素材或生物模型,促進學生深入探究生物知識,幫助學生深入觀察和直觀體驗相關的生物知識,深刻認知與理解生物知識。然后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有效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提出“花盆底下留一個洞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把蔬菜放在冰箱里能保鮮”等問題,激發學生探索生物知識與生活現象的關系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積極思考、討論、探究,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豐富教學資源,靈活設置課堂提問
初中階段的生物知識有著許多晦澀艱深、乏味枯燥的理論概念,這些概念也是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生物學習中,教師需了解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理念,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在對教學方案進行實時調整后,以學生的學習心理、實際水平和發展需要為前提,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豐富教學資源。通過這樣的形式活躍教學氛圍,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有效的教學設問也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師還應該以學生的學情為前提,靈活設計生物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合理想象生物知識。在設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難易程度,不能過于簡單,否則很難以發散學生思維;也不能過難,讓學生產生無從下手之感。只有教師能夠以生物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開展難易適中的提問,才能保障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明確學習的內容和方向,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開展生活教學,組織生物課堂實驗
生物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是一門自然學科,而生物學知識也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中,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展開生活化教學,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對生活化的案例進行講解,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加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關注度。讓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生物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生活體驗進一步理解生物知識,以增加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度,加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理解能力,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此外,實驗教學也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是生物教學中不能缺少的組成部分。故生物教師還需多重視實驗教學,在教學生物理論知識后,適當地引領學生以所學知識為依據對知識進行實驗,鞏固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對生物教材中的文字概念進行轉變,以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展現,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開模擬實驗,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上加強對實驗的觀察探究、思考和分析,利用模擬實驗加強學生對生物學奧秘的探索,使其在深刻掌握知識后,提升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這個實驗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并鞏固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同時進一步認識到光合作用對植物的重要性,教師可引導學生合理設計實驗。為了更好地進行有效探究,教師要結合生活讓學生操作實踐,如可組織與鼓勵學生親自種植一些盆栽,切身體驗植物的生長過程,通過比賽的形式激勵學生精心培育,細致觀察,定期記錄實驗數據并進行分析、探究,掌握生物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將理論知識實踐化,并合理轉化為一種技能。同時通過生物實驗的探究,能進一步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有效化,幫助學生透徹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實驗探究,這樣既能激發他們探索生物知識的欲望,又能增強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而提高實驗教學的高效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學習是為高中的學習打基礎,而知識的積累需要打牢基礎。所以,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也很重要。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師就需要以教學方式、教學工具、學生特點等為著手點,優化生物課堂教學,鞏固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生物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 吳向偉.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27).
[2] ? 洪弘.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4).
[3] ? 鞏玉蘭.論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8(19).
[4] ? 雷俊來.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