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愛君

【摘要】教育體制改革深化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理念的推行下,我國小學教育不斷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理念的轉變,并且逐漸將教學主體從教師轉變為學生,真正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開始圍繞學生綜合素質與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教學的設計和開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融入和應用是在教育信息化和現代教學教育活動設計理念融入下所進行的變革創新,通過信息技術來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也是基于“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所作出的新改革措施。為此,本篇文章主要從基于“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角度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學的改進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融慧”理念;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融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開展時,需要盡可以學生實際個性特點和學情進行教學設計,并從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同時,還要積極研究與分析語文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融合,以為學生創造出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此來實現小學語文與其他學科“融慧”式的拓展,借助語文與其他多學科知識融合的優勢,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為語文教學注入活力。使學生可以在教學中去體驗和實踐語文知識,掌握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加強自身的思維邏輯與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啟發學生的智慧,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融慧”。教學理念的核心。
一、關于“融慧”理念
學術界對于“融慧”理念定義為源自于語文教學的科學原理,其倡導憑借實際生活當中的情景,使學生能夠形成自主探究意識,從而實現語文知識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有效延伸和視野上的拓展,通過知識與實踐所應用的緊密結合,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慧”理念需要教師最大程度上貼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年齡特征,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的語文能力,同時要積極分析與研究語文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融合路徑,為學生創造出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盡最大努力促使語文融合式教學渠道的拓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使語文課堂更具趣味性,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體驗和掌握語文知識與語文學習能力,并實現進一步提升與發展,從而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
(一)以游戲互動實現玩學結合,訓練學生發散思維
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創設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恰當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既有利于學生腦力、勞動力、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拼音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的要素主要集中在韻母、聲母、整體認讀音節、拼讀練習等方面,并且需要教師能夠在嘗試拼讀過程中讓學生正確朗讀課文,此時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基礎功能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如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發音闖關游戲,學生只有正確發音方能闖入下一關,或可以將掛圖展示在學生面前,并使用多媒體技術將正確的發音展現出來,在這一階段中小學生就可以隨著畫面的移動不自覺的跟讀,并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二)以多樣化信息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直觀感知能力
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時,要能夠恰當的將信息技術相關知識融入到教學當中,使其成為教學的輔助,并且將信息技術相關基礎知識同樣傳遞給學生。如信息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綜合進行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以及視頻影像的處理。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動畫效果,圖文結合等形式,直觀展示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系統參與,突破教學重難點,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從而調動學生每一個感官,使學生可以產生出一種前所未有深刻的感受,通過實際體驗和實踐去進行知識的探究,將探究所獲取的知識點納入到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當中,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的突破。
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古詩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曹沖稱象》這一課文制作成游戲動畫,先讓學生瀏覽一遍課文,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借助字詞來嘗試進行課文內容的講述,使其能夠學習基本的知識,也可以通過具體的連環畫閱讀方式讓學生自己操作,點擊閱讀每一幅描述《曹沖稱象》課文環節的圖像,使學生逐步了解信息技術的操作基本知識,并掌握曹沖稱象的課文大意,其中必須要注意的重點是要讓學生按照順序去進行課文內容的講述并注意聆聽,記住主要的信息或知識點,要特別讓學生觀察曹沖稱象的每一個細節,從而初步掌握曹沖稱象這一過程中的邏輯關系,然后教師讓學生在多媒體設備上操作曹沖稱象的游戲,憑借學生對課文內容和順序以及各知識重點的記憶去尋找完成游戲的關卡和技巧,既鍛煉學生對信息技術設備的操作和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實踐,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重要知識點之間邏輯關系的梳理,以此來達到快速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課文要義以及記憶各知識重點的效果。
(三)靈活運用音視頻課件,創設題目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都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深入了解的途徑和手段。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示課件,創造豐富生動的問題情景,在關鍵處質疑問難,從而解決疑難,使學生們多角度思考,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發明性思維。如在描寫景物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各種音視頻課件。先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尋找景物的獨特特征,以聽、觸覺等來感知對象,觀察時,要做到細致,要懂得抓住景物突出的特征,挑選出景物與其他不同種類景物之間的區別,從差異化角度入手,描述景物,突出景物,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描寫表達,使景物“活起來”。要聯合現代信息技術,播放各種不同景物視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要將景物的各種因素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突出展示,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營造出多姿多彩且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雪地里小畫家》的一課學習過程中,為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課文的主旨和重點,使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雪地里小畫家”的描述寓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制作圖板,讓學生根據自己在視頻觀察中所看到的不同小動物腳掌圖案,利用多媒體畫板去進行畫圖,創造出一幅幅不同的圖畫,通過繪圖,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能夠通過與課文內容之間的聯系,通過繪圖去探索雪地里的小畫家所描繪的作品,從而融入到課文的情境和意蘊當中,快速理解課文中心主旨,以此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三、結束語
結合上述文章內容所述,教育信息化是現代化社會建設不斷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理念的推行下,教育教學也開始更加重視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創新,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滲透,從“融慧”理念為基礎,掌握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重點,促進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優化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從“融慧”理念出發,積極發現并加強對語文與多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學模式,強化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促進其信息技術素養和基礎知識與操作水平,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慧娟.試論“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6):1.
[2]魏進.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10):1.
[3]劉永波.淺談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