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風
【摘要】初中美術欣賞課是一門重要課程,美術欣賞課承擔著啟發學生審美意識、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審美情操的重任。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對相關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運用、有效運用,對于上好美術欣賞課,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
美術欣賞是學生核心素養中審美判斷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雙減”政策要求下,學校和教師都改變了教育教學觀念,美術欣賞課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初中美術教師如何根據美術欣賞課的特點和課型,運用科學、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健康的欣賞能力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筆者就此展開相關探索。
一、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現狀
在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三種教學形態:1.講解型。主要體現在教師就不同的美術作品、美術欣賞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進行講授。2.師生問答交流型。主要表現在課堂上,教師就相關美術欣賞的內容、技巧、基礎知識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進行充分師生互動問答交流。3.合作探研型。主要體現在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就某一欣賞內容和知識進行分組研究,教師少介入或不介入學生間的具體交流互動,只作引導和規范。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形態,只是從課堂結構和組織形態上進行大致歸類,不同形態各有側重點和優勢與不足。例如,講解型的美術欣賞教學是通常情況下的教學形態,也是基礎教學類型,其具有強化引導學生的作用。師生問答交流型在每一節美術欣賞課中或多或少都能體現,如何與其它類型相融合,非??简灲處煹慕虒W功底。合作探研型的教學方法是近些年非常受歡迎的教學方法,但如何引導學生張弛有度地開展合作探研,不流于形式,就需要教師對整節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
二、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方法
(一)解說法
初中美術欣賞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便是解說法。解說法并不是指簡單地對某一作品進行漫無目的、流于表面的解說,而是要結合美術欣賞課的實際需要,依標靠本,精心挑選好相關題材的美術作品,抓住不同作品的自身特點,有側重點地向學生講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好要講解什么、怎么講解的相互關系。在解說美術作品時,要對欣賞知識、相關概念作出清晰的界定,教師的用語要規范,美術專業術語要運用得當。對于一些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的專業術語,教師要想辦法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在規范用語的前提下盡量用貼近學生的語言去描述、解說美術作品,讓學生感受相關作品的美和價值。
(二)情境法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深入推進,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單靠教師的解說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雙減”政策,賦予相關作品以現實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去營造一個貼近學生實際、趣味盎然的欣賞課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1.創設生活化情境
“藝術來源于生活”,相關美術作品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創設貼近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避免讓學生對教師創設的情境感到虛幻和陌生。通過創設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初中美術欣賞情境,打通學生與美術作品交流的渠道,在美術作品中找出并感受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和感受美術作品的美,體驗作者在創造美術作品時的情境。引導學生領悟美術作品的創作來源于真實的生活,讓學生能在自身進行藝術創作時自然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使學生的作品也能有飽滿感,使真實感與藝術感能較好融合,提高學生的美術造詣。
2.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并不是學科類科目課堂的專利,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同樣需要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擬定一些問題,去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美術欣賞課在目標導向中。如此,能使學生自主、主動地去思考美術作品的相關知識技能、創作意圖和所顯現作者內心的表達方式,深化學生對作品的認識程度,鞏固學生的美術技能和培養學生健康、獨立的美術視角。
(三)跨學科融合法
美術欣賞課作為“美育”的重要體現形式,并不是孤立的,也不可能孤立,更不應作為一個孤立的課程來看待。其跟其它各個學科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
1.美術欣賞教學同語文科的融合
在我國歷史上,很多名家畫作,都有題跋或詩詞,同時也有一些畫作根據某一詩詞而創作。學生語文科的詩詞欣賞能力與美術欣賞教學關聯很大,一首詩詞的背后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一幅名家畫作能讓人在腦海中不知不覺出現優美的詩詞歌賦。學生的語文功底高低決定了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所能表達出來的語言豐富程度,也決定著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對作品中所表達的作者創作意圖、美術作品中所體現的意境的領會程度,“詩情畫意”是美術欣賞課與語文學科相融合的最好“注腳”。
2.美術欣賞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
優秀的美術作品,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引導人類去發現美、追求美,濃縮著人類對美好思想品德的追求,是人類社會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靜態物質記載。優秀美術作品中有的體現作者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人民的精神,有的體現作者向革命先烈致敬、用畫作等形式歌頌偉大祖國,弘揚了愛國主義革命精神和優秀革命傳統。美術作品作為思想品德教育中相關德育元素的載體,能使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接受正確價值觀的教育,洗滌心靈,促進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
3.美術欣賞教學與歷史知識的融合
一幅優美的美術作品并不是孤立于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之外的,它們都有其創作的歷史背景。作者所處的歷史年代、身份和生平、創作美術作品的經過,這些歷史知識都需要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融入進來。每一幅美術作品都是歷史的見證,使學生理解作品的歷史意義,拓寬對作品的欣賞維度。
(四)多媒體教學法
運用多媒體輔助美術欣賞課教學,能大大提高美術欣賞課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中視聽相融的特點,在運用多媒體設備出示美術作品時,配以情境音樂,產生不一樣的美術欣賞體驗,促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結合,更能使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仿佛置身于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之中,讓學生產生共鳴,體驗深刻。同時,多媒體教學中相關知識的大容量整合,使美術欣賞課與語文、思想品德教育、歷史知識的高效融合提供了高效的應用載體,提高了美術欣賞的教學效益。
(五)實踐研究教學法
美術欣賞課的開展,不能局限于教室內,要把眼光向教室外投射,把學生帶出教室,創造條件,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觀相關機構組織的書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工作室等。通過實踐,浸入式地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讓學生深層次地體驗到美術的美,一次實踐體驗,勝過十次說教。
教無定法,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方法并不存在優劣之分,也不是分割孤立的,而是互相合作、融為一體的。教師在美術欣賞課上,教學方法的運用雖然有側重點,但必須要有一個全局觀,統籌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提升美術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曹亮.美術欣賞課與其他學科知識整合的探索[J].黑河教育,2017(8):69-70.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