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黨建思想與高中學生管理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但在二者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主體差異、融合方式等一些挑戰,這容易導致融合效果不佳,學生管理效果偏差。為此,高中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統籌兼顧二者的融合策略,以此來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本文就新時期黨建與高中學生管理的融合進行探究,并針對二者的結合提出相關看法,希望為教師學生管理措施的改革提供參考,助力學生獲得長期發展的能力與素養,切實推動管理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 黨建 高中學生管理 融合
1 引言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了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性。然而,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一代人或兩代人的任務,而是需要當代青年把它作為一個共同的理想,為之奮斗。對高中教育工作者來講,將黨建思想融合在班級學生管理過程中,利于改善當前管理現狀,使學生進一步把握黨建重要精神,豐富管理內容,助力我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 新時期黨建與高中學生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2.1 明確新時期的班級管理目標
在新時期,將黨建思想貫穿學生管理全過程,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強化管理工作之本。對高中階段的教育管理來講,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并改善當前的班級管理現狀,則需要學校和教師重視黨建與班級管理工作的融合。綜合而言,高中學校將黨建思想以及管理工作融合,有利于匯集育人力量,以合力的方式明確育人目標、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在社會急需現代化人才的背景下,高中學校的發展則是以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為祖國建設事業而不懈奮斗的現代化人才,黨建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雖然都有各自的工作方向,但兩者間也存在必然的聯系,即在培養具備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社會接班人這一點上,兩者目標高度一致,高中學校則可以結合這一內容,明確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使教學內容、方式以及課程體系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1]。不僅如此,二者的結合與并向發展,還可以降低工作量,減少育人過程中的冗余工作,將更多的力量集中在育人方向上,從而形成實現育人目標的合力。
2.2 助力學生全方位發展
為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力推動我國教育管理現代化的發展,高中學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培養為整體能力優秀、有先進思想和滿足社會發展的可靠人才。高中階段的學生如初春、如朝陽,這一時期是他們人生中最珍貴的階段,對發展社會建設有中流砥柱的作用。高中學校應重視學生的綜合管理和教育工作,以黨的引導方針為依據,圍繞學生整體能力發展,落實必要的措施,并在這一過程中順應教育時代以及社會時代的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祖國建設的現代人才。基于此,在意識到這一點后,高中學校和教師則會結合當前的教育形式,依據相關崗位以及部門對學生的能力需求,在思政教學中緊緊圍繞“黨建”這一中心思想,完善必要的課程體系、引入全新的教學方式、強化與相關部門的合作,進一步實現學生整體能力的發展。不僅如此,高中階段也是學生意識形態成形的關鍵時期以及重要領域,高中班主任以及學科教師需要把握這一關鍵時期,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杰出貢獻[2]。
3 高中學校黨建與高中學生管理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3.1 二者融合力度不夠
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首先是在實際的融合工作研究實踐中,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未充分體現。在高中教育和管理中,宣傳黨的路線政策可以是班級管理工作,但一些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沒有把黨建的普遍性與思想意識結合起來,導致班級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發展,依舊處于原地踏步。與此同時,一些教師班級管理工作的內容過于單一、教育模式沒有及時創新,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者的有效融合。其次,黨建引領作用不夠明確。高中學校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在工作中,沒有體現出黨建思想的引導價值,二者的聯系與配合和現實脫節。
3.2 高中生黨建教育形式缺乏創新
在實際的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并未充分體現出“人本理念”,導致學生的能力也難以提升。一方面,未實現二者良好的融合,部分教師在實際的管理中,仍然以學校所設定的固定管理條例為主,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后實際發展。黨建工作落實背景下,教師本應借助最新的教學理念來引導學生,但部分教師教學思想落后,其管理形式、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難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3.3 學校注重教學質量,忽略黨建思想教育
我國高中學校現在實行校長管理制度,與黨政思想分開,簡單的說就是學校現在主要是校長在管理著學校的一切,管理教育的書記管理,并不是校長兼書記的形式。受這種制度的影響,大部分學校都出現行政工作和黨建思想管理工作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學校將教學質量放到重要位置,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上,只要求教師高質量的教學質量,學生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黨建教育,導致部分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偏低。
3.4 在黨建的思想管理過程中只注重形式化,而忽略實際的效果
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把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嚴格遵循“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但是有些學校只做表面形式,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輕視了師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建設。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建設的過程中,只是走走過場,并非真正的深入研究、加強分析,最終導致全體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趨于表面化,學校出現重形式、輕實效的現象,不利于學校的長期發展。
3.5 學校重視用人工作,忽略育人教育
目前我國高中學校出現領導層缺乏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學校的副校長和中層的管理人員,因此學校領導層將工作的重心放到了招聘管理人員上面,并且將具有較強管理能力的人員安排到教育教學工作崗位上,導致學校的黨建工作無法順利進行,直接阻礙了學校發展的腳步。
4 黨建與高中學生管理融合的措施
4.1 優化內部管理,強化學生思想認知
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和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需讓學生深刻體會中國夢的情懷,融匯國家、社會、民族的追求與向往。中國夢與個人理想的統一,既是短期利益,也是長遠利益,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通過這樣的形式,則可以推動管理工作的發展,并將“中國夢”的思想牢牢植根于學生內心。同時,在新時期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若以一己之力面對整個班級,事事親躬只會徒增壓力而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充分利用班級的內部管理機制,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與監督的作用,進而實現教師引導,學生干部實施管理,學生群體予以監督的良好管理機制,借助這樣的形式創新管理方法,并實現學生多元素養以及認知的全方位發展[3]。
基于上述內容,筆者認為班主任和教師需要巧妙掌握內部管理的制度與原則。第一,應保障學生干部的職責劃分明確,避免產生交叉。比如在設置班干部時,需要對他們的管理職責進行細分,同時也要定期對班委進行培訓,使其深刻掌握黨建思想內涵,借助班干部之力將黨建思想播撒到班級中,打造良好管理氛圍。其次,應確保學生群體的監督作用,比如學校或班主任可以開通一個微信賬號或反饋信箱,如果班干部處理問題不當,或者存在其他問題,都可以通過網絡的方式向教師反饋意見,以完善監督途徑。最后,應建立班干部輪換制度,對于班長、學委等重要班干部,可以采取每學期一次輪換,由學生進行自主競選;對于紀律、衛生等班干部,則可以實施日輪換制或周輪換制,讓每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管理過程,實現自身發展。
4.2 將黨建與高中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高中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針。落實黨政齊抓的工作要求,嚴格遵守“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增強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黨建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應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來進行:一是用黨建思想來集聚人心、激活精神,建立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門,促進高中師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校的思想政治建設中;二是設立能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平臺,營造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師生的愛國情懷、集體意識,希望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國家棟梁。
4.3 將黨建與學校的組織建設相結合
在高中學校的組織建設管理中合理的融入黨建工作,有利于部分學校實施扁平化管理方式。“扁平化”管理模式實際上是相對于“層次化”管理結構的一種管理模式,它成功地避免了層次化管理“層級多、冗員多、組織效率低”的弊端,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將決策效率最大化,同時也降低了在實際的操作工作過程中出現的人、財、物等不相符的情況,提高了黨在學校組織建設中的地位。
4.4 將黨建與學校的管理制度相結合
利用黨建思想來指導學校的制度管理,全面落實黨對教育的管理要求,在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充分的展現出黨的重要性,展現黨的廉政清潔,同時要合理的利用學生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來實施民主的權利。學校要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監督制,處理事情要公事公辦,絕不徇私舞弊,嚴格按照制定好的規章制度解決事情,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要按流程、尊民意、按章辦事。
4.5 將黨建融入到學校的育人工作中
學校在辦學時要結合“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為誰培養人才”等等一系列問題考慮,要從思想信念、愛國意識、道德品質等等各個方面進行人才培養工作,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好品質、熱愛國家的人才。一是合理的利用課堂,發揮出課堂教書育人的功能,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好基礎。二是學校可以定期組建社團活動、舉辦業余團校,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會實踐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4.6 將黨建思想充分的融合到課堂教育中
對于高中生來說,課堂是學習黨建思想的重要場合,因此要合理的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堂、帶進教材、進入學生的腦海。一是學校要將思想統一化,提高對黨建思想的認識,領導全體教師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不定期的開展與黨建思想相關的活動,邀請全體師生參加,實現社會主義思想與師生思想觀念融合;三是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的將黨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內容與課本教材相結合,從而真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理念。
4.7 黨建工作與家校共建相結合
將學生培養成優質人才,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結果。隨著時代的進步,黨建工作與家校共建形成了新的模式、新的溝通途徑,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是搭建家校溝通的有效途徑,可以通過微信、釘釘等網絡方式進行家校溝通,做到學生問題要及時溝通,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二是建立家校共同管理的平臺,各個班級要建立屬于自己班的家委會,并且保障家委會成員要及時的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三是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的召開家長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做到家長學校零距離溝通,保證學校和家長能夠共同參與到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因此學校要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黨建工作從學校的教育教學現實情況出發,將黨建工作和學校的管理工作充分結合,打開學校教育教學的新方式、新途徑和新觀念,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黨的全面建設在學校建設中充分體現。
5 管理模式的創新
首先,改變傳統管理組織形式。對高中生來講,在新時期,傳統的管理模式很難適應學生管理的需要,為此,高中學校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傳統的管理形式上進行創新,在教育管理過程中不能僅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社會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對黨的認識,助力學生獲得良好的思想、能力發展。同時,教師需及時組織學生學習與黨建相關的知識,例如在班課時組織學生學習理論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意識、自我約束意識。不僅如此,在新時期下的學習也可以采用視頻、文字、漫畫等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的思想能夠陶冶、升華,立志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其次,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作為當代黨建教育的重要陣地,高中教育應該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指導。為此,可以將傳統教育形式與現代教育形式結合。在管理中,用以往的思想理念塑造學生的觀念,使他們了解和記住我國的傳統思想,養成勤儉、勤奮、進取的好習慣,并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在現代管理中,可以打造一套符合高中學生認知、利于學生多元化發展的管理體系,讓學生成為教育管理主體的同時,進一步實現黨建思想的滲透。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積極開設相關教育課程或教育講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同時,班主任和教師定期組織學生定期對近期發生的社會熱聞等進行探討,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便了解學生黨員的思想狀況、對黨的態度,挑選優秀黨員作為榜樣,形成領導作用,引導其他黨員共同進步和發展[4]。借助這樣的形式,學生更愿意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并對全新的黨建思想有全面了解,利于實現教育管理目標,切實深化管理改革。
6 創設和諧環境,拉近師生關系
與此同時,環境對學生的管理也有重要影響,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充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獲取學生信賴的同時,時刻圍繞黨建思想,從而保證學生集體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中,即可有效減少大量糾紛,實現更高的管理效用,并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這一目標的實現,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方面可以通過文化建設推動班級環境創設,比如可以組建學生社團,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開展相應的娛樂活動,如各類體育、藝術、文化、編程等,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可以有效促進師生關系發展,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深刻理解黨建內涵;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凈化學生的網絡環境,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建立班級新媒體運營組,通過新媒體向學生傳播網絡信息,既可以融合思政道德教育內容,也可以展現班級和模范代表的風采,或者呈現班級的文化活動等,讓學生的網絡生活環境也能得到凈化,從而實現更好的管理效果[5]。
7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新背景下,高中學校以及教師積極順應教育時代的發展,重視黨建思想與班級管理的有效的整合,這有利于提高人才培訓質量,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為此,立足全新教育時代,高中教師、班主任需要對黨建思想進行全方位解讀,并思考將其融入班級學生管理的措施,進而打造全新的班級管理體系,助力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杰,吳倩倩,王東紅.“三全育人”視域下學生黨建推動學生管理工作路徑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08):108-111.
[2] 朱雅文,李曉涵.“從嚴治黨”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員管理研究——以山東建筑大學“星火行動”學生黨員管理教育體系為例[J].大陸橋視野,2021(03):118-119.
[3] 劉禹杉.應用“網格化管理模式”推進學生社區黨建工作[J].就業與保障,2021(04):129-130.
[4] 龐翠,王正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的實踐探索——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黨員先鋒行”項目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5):4-6.
[5] 程菊.立足十九大 弘揚正能量——高中黨建對校園文化的作用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5):7-8.
作者簡介:
李玉田:(1967.08—),男,漢族,甘肅省會寧縣人,中學正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會寧縣第四中學黨總支書記,主要研究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及高中階段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