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霞
摘 要:高職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教育部相關文件明確指出,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會和國家的必然要求。如何在聯合培養模式下對醫學類高職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高職院校和合作單位共同探索和思考。本文從聯合培養模式下醫學類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挑戰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的措施等角度探討,為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促進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聯合培養 高職學生 心理健康
一、研究背景
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深化產教協同、校企合作,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該決定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2011年2月23日和6月3日,教育部辦公廳分別下發兩個文件,從國家層面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尤其是醫學類專業學生,除了要具備專業職業技能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醫德、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對病患充滿人文關懷,這無疑對醫學類高職學生的自我心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以新的聯合培養模式為契機,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促進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質發展,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聯合培養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挑戰
(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陳舊,缺乏“三全”育人的理念
全程、全面和全員參與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不理解“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遠意義,對于突然要提前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心理,歸屬感和安全感缺失,甚至有被拋棄感??梢?,多數高職院校僅僅看到校企合作對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的幫助,并未全程、全面地審視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未重視對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二)聯合培養單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條件
大多數情況下,醫院是將學生當作正式職工對待的,醫院的生活工作環境、條件、教學模式及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于學校的,當學生由于適應能力差、害怕吃苦、專業技術不精、不愿遵守紀律等原因出現適應不良、退縮逃避、成就感低等情況時,如果身邊缺少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及時干預和指導,時間久了,學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此時他們遠離學校,加之聯合培養單位內部人員基本不具備專業的心理輔導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無法及時有效地開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少、授課形式單調
在聯合培養模式下,專業課程的學習是重點,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般較少,由于學生在各處實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多由校內心理教師進行網上授課,這很容易給學生留下該門課程不重要的印象。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育人育心的課程,如果全部在網上教學似乎就失去了該門課程應有的特色,也失去了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心理健康教育很難取得應有的效果。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勢嚴峻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心理教師不足的問題。以河南護理職業學院為例,目前該學院共有學生1.5萬余名,但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人員只有2人,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專兼職教師僅有6人。此外,高職教育階段正是高職學生的“三觀”趨于成熟和完善的關鍵時期,聯合培養模式下的學生尚未在校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進入社會,社會上的各種不良信息難免會給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五)高職院校和醫院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上銜接較差
聯合培養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既是員工,又是學生。這種雙重管理讓他們倍感壓力,而對于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管理,醫院往往認為他們還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醫院應當只負責專業教育,加之醫院工作繁忙,人員緊張;校內教師則認為,學生在醫院就應該由醫院負責。現階段,高職院校和醫院之間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責任和制度上的共識和協調安排。
三、聯合培養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樹立全人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全人教育工程,其服務對象不僅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而且要全程協助全體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堅持全人教育,在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同時,注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道德修養水平的提高是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納入育人體系,并具體落實到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方案中,各系部、各專業也應認真執行相應的心理健康培養計劃。
(二)積極發揮高職院校的主導作用
1.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建設
通過招聘心理專業教師,鼓勵輔導員自學心理專業知識,考取心理咨詢證書等方式壯大心理健康教師隊伍。
2.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比重,普及常用的心理健康知識,例如,如何提高適應能力,如何處理常見的人際關系問題、情緒情感問題、學業就業問題等;結合入學時的心理篩查結果,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重點關注存在或有潛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好排查和跟蹤工作;開展形式新穎、豐富有趣的心理健康活動,例如,導演情景劇、制作微視頻等,組織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幾個人帶動一群人,通過一群人帶動多數人,真正讓心理健康教育走入學生中間。
3.端正工作態度,積極履行職責
聯合培養模式下,學生雖然主要由醫院培養,但這并不意味著高職院??梢匀鍪植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職院校應定期委派專業心理健康教師或團隊到聯合培養單位,根據學生近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心理健康講座、心理主題班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4.積極發揮朋輩心理輔導的作用
在每個班級中挑選符合條件的學生擔任心理委員,發揮朋輩心理輔導的作用,并注意及時對心理委員提供幫助和督導。
5.利用“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師和輔導員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網絡手段關注校外學生,和學生溝通交流;也可通過小程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適時測評。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隨時向校內教師傾訴、請教或尋求幫助,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狀態和動向,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三)建立校企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機制
高職院校和醫院合作是一項以實現“雙贏”為目的的合作育人模式,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醫院作為學生當前的“監護人”,也應當履行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與校方一起,重視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
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在高職院校的協助下,對醫院負責學生管理的人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鼓勵他們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甚至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并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和補貼。
二是開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視角。嬌生慣養、不想吃苦是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之社會上誘惑較多,此時應將企業文化、職業精神等內容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幫助學生縮短適應期,增強歸屬感;也可以發揮醫院專業人力資源部門的作用,由他們指導學生制定未來的職業規劃,以消除學生對職業發展的迷茫感,提高專業滿意度,從而為心理健康教育開辟新視角。
三是完善校企互動溝通機制。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師和輔導員要與醫院負責學生管理的人員積極交流和溝通,建立穩定、迅速、高效的溝通及上報機制,對于日常以及突發的學生心理問題做到及時發現、通報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四)完善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和醫院應共同協商并制定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機制,雙方都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計劃、工作記錄、效果反饋、總結提升等內容作為考核指標,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四、小結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職院校和醫院都應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端正心理健康教育態度,認真履行心理健康教育職責,尋找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構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切實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沈綺云,肖平.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職業導向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理論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4(26).
[2]王紅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
[3]洪一丹.提高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23).
(作者單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