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教學要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與課業壓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為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英語水平打下基礎,同時還提高了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英語作業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以落實“雙減”政策為目標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減負增效。文章從學生需求、學生興趣與教學目標入手,闡述了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從而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體現英語作業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
作者簡介:俞杜鵑(1977—),女,江蘇省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
若教師以傳統的教學理念開展小學英語教學,其設計的英語作業往往也是傳統的、煩瑣的、乏味的,如此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還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甚至使學生開始抗拒英語學習,失去完成作業和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要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就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優化作業設計。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分析在“雙減”視域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作業的優化設計,這樣才能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同時為落實“雙減”政策奠定基礎。
一、“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面臨的問題
(一)作業數量“全而多”,容易增加學生作業負擔
小學階段學生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不少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記憶,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常常會設計大量的、煩瑣的英語作業,如抄寫聽寫單詞和句子、拼讀背誦單詞和句子。這樣重復單調的訓練無法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也無法使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期待感,還加重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出現抗拒心理,不愿意完成作業與教師安排的其他任務。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教師需要豐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在樂中學,提升英語素養。
(二)作業難度“大一統”,無法滿足學生個體需求
有些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會直接分析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同時根據重難點知識設計作業,由此就會設計出內容、難度與數量完全統一的作業。雖然這樣的作業能夠滿足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卻沒有展現差異性,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個體需求。如教師直接根據重難點知識設計作業,就會使基礎薄弱的學生無從下手,這類學生會逐漸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抗拒英語學習。而教師直接根據基礎內容設計作業,也無法為英語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帶來挑戰,這樣的作業設計就會降低學優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還有可能使他們輕視英語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很有可能養成錯誤的學習理念[1]。
(三)作業形式“格式刷”,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熱情
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教師不斷地創新教學活動與形式,才能使學生對教學產生好奇心,從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作業設計也是同樣的道理,教師只有豐富小學英語作業的形式,才能使學生對作業產生好奇心,從而產生積極、主動完成作業的動力。但是,就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有些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千篇一律且過于單調,非常容易降低學生學習與完成作業的熱情,使學生對作業產生倦怠感。
(四)作業設計“老面孔”,無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教師設計小學英語作業,就是為了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能夠熟讀文本、背誦單詞、書寫句子。但就當前的教學情況而言,部分教師仍然使用傳統教學中的老方法,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完成機械性的抄寫作業,這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效果甚微。如果教師不轉變過去的教學理念,就很難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進行創新,也就無法通過作業鍛煉學生英語技能、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綜合素養,從而難以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2]。
二、“雙減”視域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探索
(一)根據教學“目標取向”優化作業設計,提升學生英語運用能力
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以此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從而達成教學的目標,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為了使學生具備運用多種方式實踐英語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實踐性的英語作業,由此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實踐能力。
【案例1】
教學內容:譯林版《英語》4A Unit 6 “At the snack bar”
作業設計:Make a mind map to divide food and drinks
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本單元食品類四會詞、三會詞的掌握更加到位;讓學生在課內詞匯的基礎上通過brainstorm拓展課外詞匯;讓學生在自己創設的情境中鞏固點餐對話句型;讓學生對食物和飲料有分類意識,培養其生活實踐能力。
這樣的作業設計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加深學生對所學單詞和句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英語與生活的關聯,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意識與能力,由此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根據學生“學科興趣”優化作業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英語作業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只有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且對英語學科擁有興趣,才能夠有效地完成英語作業。有了興趣,學生便會主動進行課前學習與課后鞏固,這樣既可以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癥下藥,優化課前預習與課后鞏固的作業,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為落實“雙減”政策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案例2】
教學內容:譯林版《英語》5B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作業設計:根據自己家到學校的地圖,描述怎樣去學校
設計意圖:鏈接生活,讓學生打印或者手繪自己家到學校的地圖,真實還原地名、路名,然后再讓學生運用單元目標語來完成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寫話練習,達成單元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運用比例尺來畫圖,定位地點,更需要融合美術、科學、數學等學科,打通學科屏障。科目融合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實際運用能力,并為學生提供后續的學習動力。
這樣的作業設計豐富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自學訓練,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練習中體驗英語的樂趣。
(三)根據學生“發展需求”優化作業設計,有效實行因材施教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而個體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說明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是存在差異的。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需求,并根據學生的需求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這樣就能保障每個學生在完成作業后,都能有所收獲,且體驗到英語學習和完成作業的成就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與需求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作業,以此優化英語作業設計,有效實行因材施教。
1.設計小學英語“夯基作業”,保障學生基礎學習質量
小學英語基礎作業是根據基礎的教學目標所設計的,如理解單詞、記憶單詞、朗讀句型等。教師運用傳統理念設計基礎作業,通常只能設計出枯燥、乏味的作業,不僅無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會使學生抗拒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因而教師要根據“雙減”政策優化基礎作業的設計,為作業增加趣味性,同時指導基礎能力與水平較差的學生完成作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以此保證學生基礎學習的質量[3]。
【案例3】
教學內容:譯林版《英語》5B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作業設計:A.抄寫部分四會單詞與詞組,熟讀課文;B.在A的基礎上,運用課文句型設計楊玲和蘇海去邁克家的路線;C.在A、B的基礎上嘗試設計一條到無錫某景點的路線。
設計意圖:A層意在讓學生掌握四會單詞和詞組,能夠熟讀課文,抓牢基礎。B層在學生掌握四會單詞和詞組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學會使用基本句型造句,還可以聯系課文插圖編寫小對話或小短文。C層意在讓學生在A、B層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展示,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在“雙減”政策下,作業分層設計勢在必行。在作業中實施分層設計,教師更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任務。為了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吃得到、吃得好”,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多樣化的獎勵機制,比如進行獎章和積分兌換,當學生選擇高一層次、難度更大的作業時,他們會拿到更多的積分。在這種獎勵機制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實際出發,合理設計分層作業,豐富作業類型,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這樣能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最終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2.設計小學英語“拓展作業”,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拓展作業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能夠深入理解教學知識,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教師設計小學英語拓展作業,并激勵學習能力與英語水平中等的學生完成,能夠有效保障小學英語拓展作業的設計質量,同時使學生體驗到完成作業的成就感。教師設計多樣的小學英語拓展作業,并指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總結學習經驗,能夠引導學生構建英語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質量[4]。
【案例4】
教學內容:譯林版《英語》4B Unit 5 “Seasons”
作業設計:Season cards
設計意圖:圍繞“seasons”這個主題設計書簽,使設計出來的書簽圖文并茂,有季節特色;使用書上的句子,也可以使用句型“I like...”“It is...”“In...”“We...”等創作小詩。
教師在結束教學后,布置了上面這個拓展作業,要求學生任選一個季節設計書簽,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列出描述季節的相關單詞,更要運用到目標句型。之后,教師再鼓勵學生自編小詩,自配圖畫,自己誦讀,這樣能夠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為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英語水平打下基礎。
3.設計小學英語“創新作業”,促進學生綜合技能提升
學習能力與英語水平較強的學生,能夠較為快速地理解并記憶教材中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正確地運用這些知識。對于這類學生,基礎和拓展作業難度較小,挑戰性不大,因而教師還需要為其設計有難度的、新穎的小學英語作業,以此激發學生的挑戰欲,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探究英語的習慣。教師可以設計小學英語創新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與自學能力,使學生對有難度的內容進行學習、探究和創作,從而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提升[5]。
【案例5】
教學內容:譯林版《英語》5A Project 1 An animal school
作業設計:Design “My Animal School”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綜合運用第一單元到第四單元所學的詞匯和句型等基本語言知識,完成屬于自己的動物學校的設計,并在小組或全班交流分享,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表達能力。
在這樣的作業設計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個性化地設計自己的Animal school,最后學生再運用正確的語言描述動物學校,進行作品競賽。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團結協作,既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又鍛煉了自身的表達能力,想象力與創新意識也得以激發。
結語
要想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落實“雙減”政策,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設置相應難度的學習目標與作業內容,并利用作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進而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這樣一來,就能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且保障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長期展開高效的小學英語教學,增加作業設計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減少學生的作業負擔與課業壓力,提高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質量,最終落實“雙減”政策,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唐玲玲.“雙減”落地 優化作業 減輕負擔:“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1(50):20-22.
[2]吳瓊.優化作業設計,讓英語課堂更有實效[J].校園英語,2021(48):189-190.
[3]楊麗.“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3):52-53.
[4]高海燕.“雙減”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思考[J].上海教育,2021(33):75.
[5]范菁.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8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