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俊
近年來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頻繁和普及,各種在線教育教學平臺在輔助教學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多的作用。《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的教學方面的發展也在互聯網時代有了新的突破口。
《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一直以來是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通過《會計基礎》《財務會計》等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了會計基本原理及常見業務的處理方法,在此基礎上,他們還需要掌握如何在常見的專業會計軟件中建賬并進行一系列具體的賬務處理及在最后生成常用的會計報表。《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就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該門課程來掌握這些操作方法和技能,使高職學生將來進入工作崗位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計算機操作基礎差。高職的生源質量近年來普遍連年下降,多年前是從夏季高考統招生中劃線錄取,后來隨著新的春季統一單招政策的施行,有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錄取名額放在了高職春季單招上。而高職春季單招的考試形式和考試范圍及考試難度使得春季單招的錄取難度相對于夏季高考而言大大降低了。這部分通過春季單招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的學習基礎很多都比較薄弱。另外,高職院校的生源中很多來自省內農村或鄉鎮,學生雖然平時接觸手機等智能設備時間很多很頻繁,對手機各種功能和用法較熟悉,但對個人計算機的接觸卻相對匱乏,有的學生甚至不會在計算機和U盤之間進行文件的發送或復制和粘貼等基礎操作,也不知何為“搜索引擎”、“網址欄”等。因此,在課程剛開始時,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給這些學生補充相關基礎知識。
(二)課上沒有充足的練習時間。高職《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是一門理實一體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講解相關內容、解釋相關理論和關系以及闡釋相關流程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讓每個學生親自動手上機操作完成從建賬到生成會計報表的所有操作過程。但是往往教師講授必要的內容和演示操作步驟的時間就占了一部分時間,留給學生的課堂上機操作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已經盡量壓縮精簡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時間,但由于課時總體有限,很多學生只能在課堂上僅完成一遍上機操作過程。“熟能生巧”,而這種練習情況遠遠達不到熟練的程度。因此,很多學生雖然能完成當堂的學習內容,但由于沒有必要的重復練習,很多操作掌握得并不熟練甚至可以說很生疏。
(三)課下沒有可以提供練習的場所。《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的上機操作需要在專業會計軟件中進行,但這類軟件一般都是學校出資從專業會計軟件公司購買的教學版會計軟件(如用友、金蝶等),由于價格較高,一般都只配備在專業機房的計算機里,學校其他場所如圖書館、宿舍等開放的地方并沒有。但是,這類機房普遍都是上課時間才開放,學生平時無法自由使用。因此,學生只能在上課時在機房里才能使用這類軟件,這就大大限制了該門課程的學習場所。
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特殊之處就在于這門課程必須要讓學生親自動手上機操作,過程的開展對非免費的專業軟件依賴程度非常高,而學生自己是沒有該項資源的,只能在課堂上在機房里進行操作。這就大大限制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從而使他們無法熟練掌握應該掌握的操作技能。基于“互聯網+”的《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資源建設和共享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方面,將《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的教學內容以項目和任務的形式劃分成一個個單元,然后將這一個個任務的上機操作過程制作成視頻資料,然后上傳至網絡在線平臺(如“職教云”網站和“云課堂”APP)。同理,對部分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常識也可以制作成視頻資料上傳至該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前結合教材和視頻資源進行課程的預習,課后也可以結合這些課程資源進行課堂內容操作的再鞏固。
另一方面,雖然學生在機房外沒有其他可以練習軟件操作的地方,但由于網絡在線平臺上共享的課程內容操作視頻既可以在計算機上觀看,又可以在現在學生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上通過APP觀看,因此學生在機房外可以自由選擇再次熟悉課堂內容的地點,如自習室、圖書館或宿舍等任何有網絡的地方,從而擺脫了空間上的束縛。
通過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資源建設和網絡平臺共享的模式,學生可以按照教師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在課前進行課堂內容的預習及操作過程的學習。進入課堂教學后,教師就可以不需再使用課堂時間來給學生逐步演示業務操作步驟,而是在進行必要的點撥和強調重點之后讓學生直接進入上機操作環節,從而使學生寶貴的上機實操時間大大增長,能夠在完成課堂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多練習幾遍。教師在學生實操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產生的不同問題或錯誤進行差異化輔導和點撥,解決學生的差異性問題。課堂教學完畢后,學生還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網的地方在電腦或手機上隨時重溫課堂內容,對操作過程進一步熟悉,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一)課前預習,并允許學生犯錯。進入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下達相關預習任務,確保學生在課前完成課堂內容的預習及在線相關操作過程視頻的觀看學習,以使學生確定在進入課堂后,在教師點撥重點及難點后可以直接上機操作。否則,前述教學流程就會很難開展。這種放在課前完成的內容,一般包含一些簡單易懂的概念(教師一講就懂或學生自己一看就懂)、難度不大的流程圖以及具體步驟的操作視頻。在課前的活動安排中要允許學生犯錯或存在疑惑之處,使其帶著糾錯心理和求解態度進入課堂。
(二)課堂上機操作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錯誤,注意學生練習進度。學生在課堂上機操作過程中如果臨時遇到記憶不夠清晰的問題也可以隨時查閱網絡平臺上的操作視頻。同時,在課堂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相同,存在一些差異性。尤其是在上機操作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學生,他們的錯誤往往各有不同。這種時候,教師需要結合出錯學生的出錯原因盡量引導他們自己找到錯誤的源頭,或讓他們和同學互相討論,以此來加深印象使其以后不會再次犯類似錯誤。另外,由于賦予了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自由練習時間,教師需要注意查看學生的練習進度以及學生是否自律是否有浪費時間的現象。如果發生這種現象,要督促學生及時改正。
(三)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要注意查看并監督學生的線上平臺資源利用率。高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普遍不高,在基于希望學生自律的基礎上,教師也要多督促學生完成課后的熟悉環節。這個環節不可少,是學生從學會到熟練必不可少的一個轉折,因此可以搭配一些考核(如VBSE財務信息化平臺上預設的操作題)來測試學生對上一次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及熟練程度,如果考核結果不理想,就繼續進入練習開啟下一個循環直至達標。
(一)有利于學生畢業快速對接工作崗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及崗位特征需要他們對會計軟件操作很熟練,熟練的會計軟件操作技能會使高職畢業生更快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需加大學生的上機實操能力的培養。然而,因為該課程在軟件收費、練習時間和空間有限方面對學生形成束縛,無法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加大練習程度,從而去提高自己的操作熟練度,所以需要通過能夠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在線平臺中課程資源的使用來提高學生對操作過程的熟悉度。這些承載著網絡在線平臺的媒介可以是計算機,也可以是平板電腦或手機,以方便攜帶的移動智能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上的APP更佳。
(二)能夠滿足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教學要求。在此次新冠疫情背景下,全國各大院校都經歷了一個學期的線上教學,對于《會計電算化》這種非免費專業軟件有強依賴的課程來說,沒有線下機房教學,如果再加上沒有這類上機操作視頻,該課程將徹底淪為“紙上談兵”,學生無法直觀看到業務操作步驟,更無法掌握在軟件上的操作技能,則該課程將徹底無法進行教學。因此,在無法組織進行線下教學的情況下,該課程的操作視頻資源在線上教學中進行共享使用就顯得格外重要和必要。另外,由教師自己結合本校正在使用的教材制作上機操作視頻來進行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資源建設,可以更好地適用于本校教學,更貼切地為本校教學過程服務,更貼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還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視頻內容和側重點,比直接使用慕課平臺或精品課程網站上的其他院校的現成資源要合適得多。
(三)能夠滿足經費不足的高校教學需求。高職院校情況各有不同,對于西部一些地方的高職院校來說,相較于本科院校沒有那么多的經費,甚至有的學校連專業會計軟件都沒有配備齊。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由任課教師自己制作上機操作視頻等資源并在互聯網平臺上共享給學生學習的模式,是一種解決這類問題的低成本的有效途徑,符合一些高職院校的實際經費情況,便于推廣。
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資源建設在上述資源建設的基礎上,還可以在時機成熟時進一步完善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如根據長期教學經驗總結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企業調研結果編寫校本教材等,再圍繞校本教材進行各種輔助資料的編寫和資源制作,共同形成一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