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保昌(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自1988年我國建成第一條公路以來,現有建成公路里程數已達2.57萬公里,黨的十九大期間更是突飛猛進,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公路建設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橋梁隧道更是不斷增加。
有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橋梁已經超過66.7萬座、3164萬米,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前景,各類企業、監理公司、勘察設計單位猶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誠然,各個參建單位在分享這塊“美味蛋糕”的同時,也給市場開發帶來了很多的問題,以下進行詳細的分析與剖析。
浙江作為共同富裕先行區,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重點區域,在“十四五”期間將重點圍繞科技創新、現代產業、交通設施、生態環保和社會民生五大領域開展投資建設,總投資8萬億元以上。其中圍繞交通強省建設,高水平推進“三大通道、四大樞紐、四港融合”建設工程,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十四五”計劃投資1.2萬億元以上。
涉及新增鐵路里程1800公里、軌道交通700公里,重點省級省域干線建設和城際、市域鐵路建設;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重點推進杭紹甬智慧高速、瑞平蒼、滬杭、杭金衢擴容二期、杭淳開、甬金擴容、甬臺溫擴容等。
浙江市場形勢雖然鼓舞人心,但是浙江市場的競爭程度也是十分激烈的,無論集團內部、央企之間以及地方強勢的國企,都是圍繞項目強勢開拓經營,將各自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不足和短板,盡可能揚長避短開展經營活動。
(1)招標人方面。目前,由于我國公路行業建設領域還沒有成立統一的招投標監督管理部門,各城市地區公路建設監管部門各自為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法》中明確規定:行業和產業的招投標分別由經貿、水利、電力、交通以及民航等部門負責,相關部門對具體的招投標活動進行監督,委托招投標公司開展和實施招投標活動。但是,由于主管部門的下屬企業、招投標管理部門以及有形市場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難以對招投標活動形成有效的監管,從而出現了虛假招標、招標人內定中標單位、故意刁難其他潛在中標人等的現象,最后讓內定招標單位中標。
(2)投標人方面。縱觀當前我國公路建設市場秩序十分混亂,掛靠、串標等行為早已屢見不鮮。比如掛靠,掛靠單位可以從中獲得不菲的管理費用,掛靠人還可以通過這一方式獲得投標的資格,甚至在入圍之后出現串標、圍標和臺標等行為,以此獲得不當的經濟利益。正是這些違規行為的出現,給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和進度造成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在大大地損害了國家的經濟利益,給社會帶來了不良的負面影響。
(3)現場管理方面。招投標工作完成后,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工程招標與施工現場各自為政。也就是說,在招投標工作中想盡一切辦法中標或者是以最低的價格中標,但是一旦中標之后,由于惡行競爭原因造成價格不合理,就會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使用非標材料,或偷工減料,或通過索賠抬高工程建設費用,以彌補投標過程中造成的虧損。
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僅影響了招投標工作的順利進行,中標企業還有可能會被招標企業和招標工作人員利用,滋生腐敗行為。
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過程中,還面臨著自身經營管理不夠靈活,管理繁縟不足的嚴峻考驗。由于,浙江公路建設市場是我國最早開放的市場之一,大部分的公路施工企業在經過改制之后,實行了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改變了計劃經濟時代下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將企業推向了市場,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按照市場規律實行優勝劣汰。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企業可以自主地承攬各項施工任務,漸漸地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誠然,由于企業內部管理體制的不完善、競爭激烈等原因,使得施工企業進入了大而不強、小又不專的尷尬境地。所以,當下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經營管理和外部競爭方面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能與時俱進,管理者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憑自身經驗、感覺的情況還時有發生,或者依靠當地政府部門要求行事。
(2)項目建設過程中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項目建設成本高昂、虧損等的現象頻頻出現。
(3)企業內部未能建立起符合現代化的管理體制、機制,內部對標參差不齊,合規經營貫徹不徹底。
(4)管理者不注重市場開發,招投標工作系統規范建立不足,領導意愿或者是遍地撒網的方法。
從長遠角度來看,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近些年來隨著公路建設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多,各企業之間的競爭與日俱增,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不論是管理模式,還是市場開發方面都在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雖然央企主動對標國際先進,并躋身國際舞臺,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市場準入門檻的提高,對央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地方國企在浙江市場占有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地方保護氛圍濃厚的條件下,央企參與進來的挑戰越來越大。未來的市場環境中,一些綜合實力強、專業化程度高的公路建設施工央企可以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實現優勢互補,提升自身在激烈市場環境中的核心競爭力,并逐步形成優勢。
當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規范化程度較高時,企業需要依靠先進的管理方式,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因此,在未來的5-10年之內,央企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優化自己的管理模式,從而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可以超越自己的競爭對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競爭激烈、中標價格很低,也只有加強內部管理,才能體現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只有管理水平提高了,項目的質量才會提高,這樣才會有市場機遇,從而在工程招投標工作中,中標的概率才會更大一些。
另外,加強內部管理,筆者認為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方面還要建立全面和系統的先進管理體系,依據國際管理標準框架和其他管理要求,讓顧客和各個參與方受益。
市場開發為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中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歷史機遇,施工企業還應當繼續以市場開發為根據地,提高施工技術,提供優質服務,努力搶占市場份額。同時,還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虛心借鑒成功經驗,進行技術和設備革新,保持競爭優勢。同時,為了增強自身競爭優勢,企業還應當不斷開拓新的業務。目前,企業主要以市政道路、等級公路以及橋涵的建設為主,對于一些工藝復雜、技術難度高的隧道、立交橋和地下空間開發更是具備了一流的施工技術和豐富的施工經驗。對此,央企在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更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開發更大市場,有效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過程中,還需要有長期的打算,而不僅僅是短期行為,即使是一個項目獲得了經濟利潤,如果沒有后續項目作支撐,還是會出現賠本,甚至還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開拓一個市場,還需要對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預測項目發展前景。而市場宏觀調查的根本目的是確定長期經營戰略的關鍵所在,從而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該地區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性文件是否有利于市場開發。
(2)該地區與本企業相關的行業規劃。
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的調查工作中,應當重點調查本地區的交通運輸情況、道路密度、建設標準、經濟發展以及道路建設標準等,詳細了解和掌握區域內實際情況,比如地質地形條件、水文特點、公路建設難易程度,還要了解與本行業相關聯或者相接近的企業,比如工、農、林、排水、汽車以及機械維修等行業的實際情況。
(4)本地區市場開發現狀,比如還有哪些其他的公路建設市場開發企業,其經濟實力如何,企業管理方法如何、招投標水平以及市場競爭情況如何等。
(5)本地區商業市場發展情況。諸如本工程項目建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機械設備各類物資等。以機械設備為例,機械設備是自有還是租賃,當機械設備無法正常運轉時維修水平如何,這些都是市場調查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的內容。
(6)本地區勞動力資源,施工人員雇傭價格。
(7)該地區與鄰近地區的經濟發展關系,通過實地考察明確是否可能將市場開發延伸至臨近地區。
一個企業的發展,總是從無到有和從小發展壯大的,自身的實力也是有限的,而社會中的資源和潛力才是無限的。
因此,央企在浙江公路建設市場開發過程中還要能善于在不同的條件和背景下與不同的實業謀求共同合作,讓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可以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公路建設市場開發重要特點由于項目的情況、內容和工程量是變化無常的,因此,一個企業要想完全依靠自身的實力去進行市場開發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嘗試將自己建立成一個可以開拓更大的市場更是不具可行性和經濟性的。所以,企業還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尋求合作,善于利用他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更加可觀的經濟效益。
合作的形式和范圍是多樣和廣泛的,現做如下分析:
(1)分包。這是合作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凡是公路工程施工企業注冊登記較多的地方,都有很多小的分包商,這些小的分包商不僅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而且專業性較強且項目建設成本遠遠要比大公司低很多。因此,在市場開發時就可以與他們合作,在項目建設時將專項工程進行分包。這樣一來,即可以減少機械設備的投入,又可以降低項目建設成本,這對于自身也是較為有利的。但是,對于這些小的承包商要詳細了解其資質、信譽和建設能力,在與其簽訂合同的基礎上,方可進行合作。
(2)聯合投標。對于公路建設規模較大工程的市場開發,聯合招標也是經常可以遇見的。對于從事同一行業的承包商,由于其具有相同建設能力可以與其進行合作。同時,企業為了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得一定的優勢,兩個經濟實力相當的承包商可以選擇聯合投標方式。這樣一來,既可以縮短工程項目的建設周期,還可以與實力雄厚的一流公司建立長期伙伴合作關系,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來擊敗對方。
(3)央地合作。利用央企的資金優勢,對欠發達地區利用投資或央地合作共同開發等模式,廣泛參與市場開發。用好浙江先富示范區建設政策,促進央企在地方公路市場、城市綜合開發及其他基建項目上的優勢,實現央地雙贏。
從公路建設企業角度來看,通過投標招攬工程項目是企業獲得項目建設權利的一個關鍵環節。但是,在投標決策時,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的經濟實力,招攬對于自身有利的工程項目,使既有的機械設備、施工人員可以發揮其作用,以此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工程任務應具有連續性。一個工程項目完工就可以找到另一個工程項目,從而使得施工人員及機械設備可以轉移到另一個工地,這樣的銜接越好,經濟效益就會越高。
(2)所承擔的項目應當與機械設備相適應。由于不同的公路建設項目內容差異較大,比如有的公路工程屬于新建項目,土石方需求量大,所需要的土方設備就多;而有的項目是道路改擴建,主要是補強路面,需要的路面機械設備要多一些。所以,在競標工程項目時,應當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與機械設備相適應的工程項目。
綜上所述,公路建設市場開發其流程復雜、所需時間較長,在市場開發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為了減少各類問題的出現,保證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和保質保量的投入使用,央企需要認真貫徹和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及公路工程建設市場開發的相關規定。同時,可以利用市場約束機制,逐步規范施工人員違法行為,為國家及民眾創造優質工程,為人們出行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相關鏈接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成立于1954年,為國有特大型施工企業。
成立于1954年,是國內最先獲得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國有特大型施工企業,曾被冠以“中國的脊梁”國有企業稱號,多次榮獲“全國先進建筑企業”“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工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建設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和“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
中交三航總部設在上海,下屬單位分布在上海、南京、連云港、寧波、廈門等地,施工足跡遍及華東、華南、西南、東北。主要從事各類港口和航道工程;公路、鐵路、橋梁、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地基和基礎工程以及砼預制構件制作等,具有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科研、教學的綜合能力和相關技術、專業設備以及人力資源,總資產144億,2008年營業額174億。在2007年上海市建設施工企業綜合實力50強中,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