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簫倩,盛曉娟,郭 輝,楊 平
(北京聯合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101)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以及社會人才資源充分利用問題的有效途徑,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戰略,2015年教育部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與此同時,大學生創業的研究日益劇增,然而相關研究中依然存在實踐指導意義較低,研究主題分散等問題。因此,本文對大學生創業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旨在呈現一個較為完整的大學生創業研究框架,為未來學者開展大學生創業研究厘清思路。
本文通過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對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獻進行檢索,選取了近十年來中國發表的CSSCI期刊為主要參考依據,對2009—2020年刊發的1735篇文獻從研究機構、文獻分布、研究方法、研究主題等幾個角度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初步勾勒出大學生創業研究的現狀,為未來學者在大學生創業的研究趨勢與研究方法上提供了建議。
通過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年代的縱向比較發現,大學生創業的研究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9—2011年,學者們關注的是創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和創業環境的優化與改進。第二階段是2012—2014年,學者們聚焦于創業教育的改革與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研究。第三階段是2015—2020年,學者們著眼于創業教育中專業教育向實踐教育的轉型和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
根據對上述文獻進行分析與整理,并應用Cite Space軟件對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中國大學生創業的研究主要歸于三個方面:創業教育、創業環境、創業現狀及對策。在此基礎上,本文對排名前200位的“高被引”文獻進行分類整理發現,200篇“高被引”文獻中創業教育方面的文獻有135篇;創業環境方面的相關文獻有15篇;創業現狀及對策方面的相關文獻有50篇。
1.“高被引”文獻研究主體分布。本文通過使用中國知網中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功能對200篇“高被引”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整理了在大學生創業領域文獻發文量排名前六的CSSCI期刊:教育發展研究、中國高教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和思想教育研究。發文量排名前五的機構,它們分別是溫州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江蘇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
2.“高被引”學者的學術貢獻分析。本文分別對相關文獻進行了“計量可視化分析”發現,雙創體系建設、教育的發展策略和創業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的探討是學術貢獻的主體。在創業環境方面,主要學術貢獻為對大學生創業環境評價模型的構建。在創業現狀及對策方面,主要學術研究沒有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創業制度的創新以及針對大學生網絡創業提出對策。
本文根據以往學者的經驗,選取被引次數排名前200位的具有代表性的“高被引”文獻進行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分析。通過對這些文獻的關鍵詞、摘要以及全文的大致略讀發現,多數大學生創業研究仍然停留在概念介紹上,僅有少數文獻采用了實證研究方法。
在這200篇文獻中,僅有81篇文獻使用了實證研究方法,這些文獻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實驗和文本的方法獲取數據。調查問卷法是目前實證研究中獲取數據的主要方法,有關大學生創業實證研究的文獻中絕大多數獲取數據的方式都是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經常和調查問卷法結合使用;研究中使用到實驗法和文本數據的文獻較少。
所有使用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獻中有52篇用到了實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回歸分析、案例研究、結構方程模型、方差分析、t檢驗、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內容分析、聚類分析、多層線性模型①。回歸分析法是目前實證分析的主流方法,占比超過總數的一半;案例研究主要是以某個高校為例對創業教育進行研究;結構方程模型主要應用于大學生創業現狀的研究中,用來構建影響因素與創業意向之間的關系模型②;方差分析和t檢驗所占比例也不少。
根據對上述文獻進行分析與整理,目前中國學者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相關研究主要歸于以下三個方面:創業教育研究、創業環境研究、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創業教育研究包括體系、現狀和對策研究等方面;對創業環境的研究主要是對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的研究;創業現狀及對策的研究主要涉及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因素和大學生創業困境及對策研究兩個方面。
上述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135篇研究文獻的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和對策三個方面。
1.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該研究以高校從事教育學、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學者為主,如河海大學學生就業中心的黃林楠、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胡桃、山東科技大學教務處科長李長熙等。首先,轉變創業教育理念。黃林楠(2010)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將大學生創業教育分為萌芽、培育和孵化三個階段,提出了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其次,完善創業教學體系。胡桃(2013)認為,要注重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完善課程內容體系以及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再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屈文謙(2018)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研究,發現通過校企合作,打造高層次、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邀請社會上創業方面的專家來學校授課可以推動“雙創”教育。最后,打造創業實踐平臺。王新俊(2018)通過對芬蘭應用科技大學的創業教育體系進行分析后指出,在進行創業教育的同時,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項目中去,做到理論結合實踐,這為中國應用型高校的創業教育提供了較高的參考價值。
2.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目前,中國創業教育體系還不完善,高校創業教育形式大多是開展創業教育講座和創新創業類競賽。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認知不到位;二是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匱乏;三是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四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相關政策沒有落實到位。
3.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研究。中國學者針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培養創業教育意識;二是打造創業教育師資;三是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最后,落實創業教育扶持政策。趙穎(2018)從理念轉型和策略調整兩個方面提出了創業教育政策體系的改進建議③。
創業環境的研究主要是對創業支持系統的研究,涉及政府、高校、商業環境以及社會網絡等支持系統。上述15篇大學生創業環境的研究文獻中有6篇是對大學生創業整體支持系統的研究,主要從以上四個維度展開論述。其余9篇文獻主要聚焦于對政府支持系統中的創業政策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從創業整體支持系統和創業政策兩方面對大學生創業環境的文獻進行總結與梳理。
1.對創業支持系統的探析。中國學者們對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各支持系統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在政府支持系統方面,張帆(2010)對比了中美大學生創業環境,提出了政府應該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在高校支持系統方面,朱永躍(2012)基于因子分析法構建了大學生創業環境評價模型,并指出高校要大力發展創業教育,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在商業環境支持系統方面,張留祿(2013)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從公共管理的視角研究了中國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為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對中國大學生創業商業環境服務體系提出了指導意見。在社會網絡支持系統方面,劉廣(2015)針對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建議。
2.大學生創業政策的研究。中國學者針對大學生創業政策存在的問題,從政府和高校兩個層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政府層面,陳成文(2009)通過對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進行評價,提出了優化創業促進政策、完善創業融資政策以及改善創業環境等方面的對策④。夏人青(2012)通過對1999—2011的大學生創業政策進行回顧,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未來政策發展的展望。高校層面,劉軍(2015)研究了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政策,在發現創業政策創新性的同時也發現了高校在實施政策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上述所選文獻中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的研究共有50篇,主要涉及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因素、大學生創業困境及對策研究兩個方面。
1.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因素。在對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研究中,部分學者選擇了單一變量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如段利民(2012)提出了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9個環境要素。王心煥(2016)通過對比本科生與高職生,指出了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吉林大學商學院的張曉紅(2018)繼方卓之后研究了競爭情報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⑤。以上文章或從個體層面、或從社會環境層面探究了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因素,但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會相互影響,共同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產生作用。因此,中國的一些研究者對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因素開展了多維度的研究。彭正霞(2012)的研究結果表明:相比環境因素,個體因素對創業意向具有顯著影響。
2.大學生創業困境及對策研究。目前中國學者在大學生創業困境方面得出的結論有以下幾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不高、大學生創業融資難、大學生創業成本高、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主要涉及政府、高校、社會和個人四個層面。徐小洲(2015)從創業成功率、創業融資、校企合作、創業支持四個方面對大學生創業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困境。張旺峰(2017)以湖北省為例分析了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⑥。
本文通過對2009—2020年中國有關大學生創業方面的頂級期刊中的文獻進行回顧,主要從有關大學生創業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上系統地分析了中國大學生創業的研究現狀。在研究內容方面,目前中國研究已涉及的主題包括:創業教育體系和創業教育現狀和對策;創業支持系統;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和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對策。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學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創業教育的研究,對于創業環境和創業現狀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在這方面中國學者可以多加關注。這一發現無疑對中國的學者今后在大學生創業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在研究方法方面,從早期對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的使用,到如今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層次回歸分析進行數據處理,大學生創業研究的方法不斷增加與完善,然而在研究方法方面還存在著不足:首先,文章中使用實證研究方法的文獻數量較少;其次,研究理論較少,研究方法仍較為簡單,缺少跨層次的研究。通過對這些文獻的整理與分析,可以使讀者清晰地看到大學生創業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地方,學者們在以后的相關研究中,可以多多借鑒這方面的經驗。
通過對文獻的整理與分析,本文認為未來學者在進行大學生創業研究時應該做到研究范式的嚴謹性、研究內容的前沿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性。為此,提出以下的建議供未來學者參考:在研究范式方面,要做到理論的嚴謹性、方法的嚴謹性和數據分析結果的嚴謹性。在研究內容方面,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環境研究、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之間交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對策中個人層面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要增加研究方法的使用,避免純文字的概念介紹;使用新的方法對大學生創業進行研究,避免研究方法的重疊性;擴展研究中所運用的數據來源。
注釋:
①劉志陽,莊欣荷.社會創業定量研究:文獻述評與研究框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8,30(02):123-135.
②劉淑芳,張丹丹,李琳.基于“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高校在校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來自山西省部分高校的調查[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06):47-53.
③趙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理念轉變與策略調整[J].中國高校科技,2018(11):94-96.
④陳成文,孫淇庭.大學生創業政策:評價與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07):24-30.
⑤張曉紅,張秀娥,樂媛.大學生創業前競爭情報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8(21):86-90.
⑥張旺峰.大學生創業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湖北社會科學,2017(04):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