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要:目的 研究急診優化式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救治結局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急診科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急診護理、實驗組采取急診優化式護理。對比兩組救治結局、救治效率、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救治成功患者預后情況。結果 實驗組救治無效率為2.33%、再發生率為0.00%,低于對照組的13.33%、6.67%;救治成功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80.00%(P<0.05);實驗組第一救治時間、待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量表、腦卒中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兩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急診優化式護理干預是缺血性腦卒中優質的急診護理模式,在改善救治結局、降低并發癥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急診優化式護理;并發癥;缺血性腦卒中
缺血性腦卒中致殘率、致死率極高,患者可在短時間內出現意識不清、昏迷、延髓型麻痹等情況,同時該疾病進展極快,早治療、早干預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的重要條件。目前,臨床將缺血性腦卒中溶栓時間窗定為4.5 h內,取栓6 h,后循環缺血視缺血半暗帶的情況而定,腦血管介入手術治療能快速打開閉塞血管,促進患者恢復[1]。急診科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第一治療科室,該科室的護理服務與患者治療效率存在密切的相關性,針對缺血性腦卒中特殊的病發特點,臨床開始致力于改良急診護理,全面提升缺血性腦卒中急救質量[2~3]。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診優化式護理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急診科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實驗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最小者40歲,最大者70歲,平均年齡(54.28±8.26)歲,平均發病時長1~6 h,平均時長(3.71±0.63) h。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最小者41歲,最大者70歲,平均年齡(54.32±8.14)歲,平均發病時長1~6 h,平均時長(3.27±0.61)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4]診斷標準;患者/家屬對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系統危癥患者;精神狀態異常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拒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急診護理:包括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給予患者對應的輸血、補液治療;輔助溶栓治療實施等。
實驗組采取急診優化式護理干預:(1)給予對照組相同的常規護理。(2)強化院前急救護理。急診收到急救中心在院前救治平臺發布的信息后及時反饋確認接受,隨后立即建立院前急救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經驗豐富的急診科護士、醫生等其他成員組成,給予患者最快速的急救服務,根據提供的信息,將急救設備準備就緒,為患者建立綠色急救通道;立即給予密切的生命體征監測,患者存在呼吸抑制需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對有需要的患者實施機械通氣,清理口腔異物;在對病情作出初步判斷后立即制定護理策略,若患者已出現休克需要迅速打開靜脈通路,大面積腦梗的患者酌情使用甘露醇;若患者出現心臟驟停則立即給予開放氣道呼吸皮囊輔助通氣、胸外心臟按壓、電復律等搶救措施。(3)優化急診服務。將預檢系統與掛號系統結合,建立健全虛擬掛號機制,在急診大廳較為醒目的位置設置分診臺,患者送達急診后,預檢護士需立即評估患者情況,將患者信息、生命體征導入急診預檢管理系統中,并將患者信息共享至搶救室,由急救小組成員提供及時的診療救治。急診護士及醫師需快速評估患者檢查結果、診斷檢查及待診時間,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安全的治療及護理策略,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家屬溝通,采取綜合的心理干預措施穩定情緒,使其能快速了解患者情況、治療意義及注意事項,隨后征求家屬意見并簽訂同意書。(4)加強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側重于護士對缺血性腦卒中等發展較快疾病的應變、處理能力的培養;由于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涉及諸多科室,包括影像科、神經科、急診科等,治療期間還需加強與會診醫師、專科醫師的聯系,做好護理交接工作,同時護理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做好各科室的溝通工作,細化各科室分工,打破各科室溝通壁壘,將治療及診斷程序簡化,做到環環相扣,實現各科室工作完美銜接。(5)急救完成后繼續給予患者24 h體征檢測,謹防疾病出現轉歸及轉變,同時護理期間需注意對患者并發癥的預防,對需要康復介入的患者盡早采取康復護理介入,改善患者預后;對患者實施科學的心理護理,定時給患者聽輕音樂舒緩心情、深呼吸訓練減輕心肺負擔。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救治結局,包括救治無效、24 h再發生、救治成功。(2)對比兩組救治效率,包括第一救治時間、待手術時間。(3)對比兩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路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3)對比兩組救治成功患者預后情況,運用神經缺損程度量表(NIHS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評分標準:總分0~42分,<4分為輕度、5~15分中度、15~20分中重度、>20分重度,分高則提示神經功能越差[5];運用腦卒中評分(MRS)對兩組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評定,分值低于2分提示預后良好、分值高于2分提示預后不佳[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救治結局比較
實驗組救治無效率、再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救治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救治效率比較
實驗組第一救治時間、待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救治成功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相關評分比較無差異;護理后,實驗組NIHSS評分、M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腦卒中致死率極高,其搶救及護理工作一直是臨床重點工作任務,目前臨床將缺血性腦卒中治療黃金時間確定為發病6 h內,若超過該治療時間患者血管堵塞較為嚴重,腦組織受損嚴重,進而導致殘疾或死亡的發生,故該疾病急診階段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直接與預后相關[7]。
急診急救是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醫療及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承擔著危、重、急癥患者的診治工作,急診科護理任務艱巨且護理難度較大,提升急診急救護理水平、創新護理策略一直是急診科護理工作發展的主要方向[8]。由于急診護理工作繁忙,常規急診護理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急癥救治中存在明顯缺陷,在該護理模式下已出現溶栓治療不及時、綠色通道不暢、記錄不及時等情況,上述情況會嚴重影響預后。隨著臨床護理經驗的積累,部分醫院開始尋求急診護理改革,急診優化式護理干預是急診護理改革產物,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急救中發揮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了護理質量[9]。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救治無效率、再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救治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第一救治時間、待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急診優化式護理是對急診常規護理的強化,強化院前急救護理能針對患者情況迅速作出反應,現急救資源最優化配置,在縮短急救準備時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該護理流程的優化能保證患者在“黃金6 h”內接受對癥治療。優化急診服務中虛擬掛號系統的建立能顯著縮短患者就診等候時間,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救治中發揮“安全網”的作用,以分診標簽為載體,總體流程中省去了掛號排隊流程;強化溝通能規避外界因素對總體流程干擾,促使家屬能在最大時間內做出決策;靜脈溶栓治療的優化能縮短準備時間,顯著提升了救治成功率。
此外,實驗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量表、腦卒中評分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兩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實驗組預后情況更佳,原因在于急診優化式護理縮短了救治時間,同時強調術后康復,患者能及時接受其他科室的會診治療,因此該護理模式下能發揮一定并發癥預防、改善預后的效果。
綜上所述,急診優化式護理干預是缺血性腦卒中優質的急診護理模式,在改善救治結局、降低并發癥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魏櫻,王穎,許夢怡,等.急診優化式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救治結局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5):547-550.
[2] 顧靜,黃蓓蓓,劉夕珍,等.角色定位模式在優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就診流程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21,43(15):2351-2354.
[3] 張潔,殷慧.優化急診護理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結局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5):882-884.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682.
[5] 陳海英,馬河州,林永明.分級分區護理模式在急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113-115.
[6] 謝婷,楊霞,史秋,等.以控制溶栓時間為基礎急診綠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4):35-37.
[7] 梁曉雪,李婧,習玉芳,等.基于一站式無縫護理的綠色通道模式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1):96-99.
[8] 林曉霞,木冬妹,張巧萍,等.系統化護理流程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救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21,28(3):343-346.
[9] 楊莉,楊琳,葛曉莉.護理優化流程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指標效果觀察[J].貴州醫藥,2021,45(3):4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