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燕
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大學生是高素質、高能力群體,也是創新創業浪潮的主力軍,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既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方法。長期以來,在高校的育人活動中,德育工作都是一項重點環節,德育是高校其他課程教育的先導和基礎,因此,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需要為其賦予德育元素,打造具有德育內涵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從教育目標來看,德育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教育目標屬于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不管哪一個階段,都是為了培育全面發展的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提高人才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從總體目標來看,德育目標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個人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教育內容來看,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屬于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種能力教育,這一教育與德育教育內容是相通的,從某個方面來看,創新創業教育也屬于品德教育的一類,通過教育使學生養成積極的心態、能夠獨立思考、有堅韌的毅力、敢于直面挑戰,在學生具備了堅韌、自信、獨立、熱情、責任等優良品質之后,就能夠更好地應對創業道路,這與德育教育內容之間是一脈相承的[1];從教育方法來看,創新創業教育因推廣時間不長,還缺乏系統、穩定的教育體系,而德育教育經歷了長時間的實踐,已經具有了完善的方法體系,教學方法囊括案例教學、認知講授、互動教學、情感體驗、情景教學、激勵教學等,還涉及各類實踐教學活動。打造具有德育內涵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能夠讓德育教育方法和創新創業教育方法相互之間實現互鑒,從而優化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普遍缺乏德育色彩,從原因來看,首先,學校重視不夠,教師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其次,創新創業教育與德育教育在內容上呈現出脫節表現,未將兩者充分的結合起來;最后,在教育渠道上,創新創業教育與德育教育也處于割裂狀態。因此,要構建具有德育內涵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需針對上述三個問題來尋找解決辦法,具體對策包括: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本身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而且不太穩定,在實踐中,需要面對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導致學生創業失敗。通過德育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追求正確的生活目標,對此,首先需要在觀念上進行改變,利用兩者的融合來科學定位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從價值目標來看,在德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中,“立德樹人”“全面發展”是其共同價值訴求。良好的道德意識可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指引,創新創業教育可讓德育內容生根發芽,要促進兩者的深度融合,就需要以具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作為教學載體,促進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素質與德育內容的融合,解決傳統育人模式與實踐的脫節問題,共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趦烧叩娜诤希哂械掠齼群膭撔聞摌I教育模式其目標應當致力于對學生意識形態的塑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能夠主動應對創業道路上的挫折和挑戰;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原有目標的基礎上優化創業觀念,加強對學生創業品質的鍛煉以及創業動機的引導,將德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從多個方面融合起來。
在明確了目標之后,以目標作為指引,從德育教育角度出發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出發點與落腳點是德育內容中的價值取向,促進德育內容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的指引,主要需完善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要發揮出德育的價值引領導向作用。在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中,要借助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動機。目前,不少學生對待創新創業這項活動有著更多的個人意識,沒有將這項活動與國家、民族利益相聯系,老師要在創新創業課程中弘揚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創新創業活動不僅關乎個人前途,也關乎國家命運。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化,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使之自覺將創新創業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服務[2]。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抓手,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也有良好的現實指導。創新創業屬于經濟活動,能夠促進就業,推動經濟發展;創新創業也是一項精神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為社會精神生活注入新的生機;創新創業也屬于政治活動,是國家為了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的重要部署,讓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開展創新創業,能夠讓這項活動有更高的價值基礎。三是借助理想信念教育來堅定學生的創新創業理想。理想信念在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中具有重要價值,如果缺乏理想信念,那么,創新創業活動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在具體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將自我行動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服務社會相結合,使學生具備勵精圖治、百折不撓的優秀品質,主動發揮出自身的專業優勢,讓創新創業之路越走越寬廣。四是利用道德法制教育來規范學生的行為。道德是社會各項活動順利進行的一項保障,如今,人們的道德水準逐漸提升,大學生要順利完成創新創業,不僅取決于自身的能力,也取決于自身的道德認知水平,在具體的創新創業教育中,也要增加道德法制教育內容,夯實學生的法律基礎,提高其法律應用能力,重點為學生傳授《勞動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關的法律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當學生的合法權益在受到侵害時,他們也能夠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3]。五是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涵蓋多種優秀的精神品質,如冒險精神、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實干精神、社會責任、使命感等,企業家精神是保持創業激情的靈魂所在。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有必要開設專門的企業家精神課程,與時俱進地編著校本教材,以這類課程來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創業觀念,定期開展專題活動,邀請校外優秀的企業家來校講座,鼓勵學生參與演講、競賽項目實踐,通過各類校內和校外的實踐資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企業家精神。
要讓德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深度融合,就需要與時俱進地選擇教育渠道。目前,德育教育經過了多年發展,已經朝著理論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成為各個學段的基礎教學內容,對于其他教育內容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是高等教育的深度改革,在兩者的融合上,需基于目標的指引和內容的搭配來融合教育渠道,提升育人的實效性,具體來看,渠道的融合可從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課堂還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渠道。課堂講述能夠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相關的理論,有著容易操作、方法簡單、效率高的優勢,在創新創業課堂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方法,將教師講解、實踐活動、學生問答、學生互動等相結合,根據融入德育內涵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目標來精心設計課堂內容,從以往的教師單一灌輸變成“教”與“學”之間的深度融合,充分彰顯出學生在創新創業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避免單一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要將意識引導和培育作為重中之重,營造出互幫互助、積極友善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通過內心來升華自身的意識形態。第二,在教學活動中強化榜樣的力量。在德育教育中,榜樣教育一直都是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塑造榜樣,能夠拉近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也可以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作為榜樣,引導他們將榜樣和自我意識融合起來。創新創業這項活動本身就有著極強的主觀意識,學生在參與創業時,借助榜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正向引導,激活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意識。第三,發揮出校園文化的隱性熏陶作用。校園文化具有滲透性、互動性特點,能夠通過隱性滲透方式來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除了要抓好課堂教學,還要挖掘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力量,在校園中打造斗志昂揚、敢為人先的環境氛圍。利用校報、???、廣播、海報、學校微信公眾號等為學生宣傳正確的創新創業知識。在校內,開辟專門的創新創業專欄,以德育教育作為指導,為學生宣傳成功的創新創業案例,在學校的展板、壁畫和雕塑上,增加創新創業理念和內容,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第四,在實踐環節中也要開展德育滲透。創新創業教育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發揮出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的作用,實踐顯示,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對學生的影響要比課堂教學更大,因此,在實踐環節中,也不能忽視德育支持,具體可以開設與素質拓展相關的活動,圍繞創新創業教育來舉辦調研、沙龍、論壇等活動。在學生的創新創業進程中,要抓好心理輔導,創新創業本身就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學生會面臨多種挫折的打擊,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和成熟的心境,方可應對創業道路上的各種挑戰。因此,教師要及時、準確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一對一引導、線上交流互動等方式幫助學生調整心態,主動面對各類挑戰[4]。同時,還要加強職業發展規劃的指導,創新創業項目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要創業成功,大多會經歷迂回曲折的過程,通過德育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結合實踐發現機遇和挑戰,從而有計劃地調整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當然,要實現德育與創新創業之間的深度結合,還需要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保障機制,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企業、政府的共同努力。高校方面要發揮主導作用,針對德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制定保障機制,調整人員結構,設置專門的教育小組,負責全盤推進,并提供可行的保障措施,為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必備的師資力量、資金和場地扶持,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促進德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結合。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除了要加強對學校教師的培訓之外,還要吸納技術創新專家、優秀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構建激勵機制,激活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創新創業教育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肩負著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重要使命,成為了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打造具有德育內涵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讓創新創業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充分融合,發揮出德育教育的優勢,豐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