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宏
(昆山市千燈鎮炎武小學,江蘇昆山 215300)
在應試教育時期,小學體育教學不僅得不到重視,而且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都比較陳舊、單一,主要過程就是簡單的理論講解加自由鍛煉,這就導致學生的體育素質難以得到系統、科學的培養。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的今天,小學體育教學也在呼喚著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教育理論,以此幫助教師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而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武器。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是陶行知老先生在大量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為我國教育事業奔波,甚至在生命最后時刻還站在三尺講臺上為學生授課,同時,他的一生都在積極探究科學高效的教育理論,最為出名的是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等理論,這些教學理論對高質量的學科教學具有重要價值,甚至在教育水平高度發達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陶行知教育理論不僅對文化學科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對體育學科也具有關鍵作用,陶行知老先生根據體育學科的特點,創立了一套科學的體育教學理論,例如,健康第一、體育終身教育、生活體育等。為更好地闡述這些理論,現分別進行介紹:
①健康第一教學理論,這一理論被陶行知老先生認為是體育教學的第一原則,也就是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學生跑多快、跳多高、扔多遠,而是為了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能實現心理健康。這也就要求新時期的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所開展的體育教學項目、體育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又能被學生有效駕馭,既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室外體育活動,也要適當開展必要的室內理論講解,以此推動學生更全面地成長。
②生活體育,陶行知老先生認為生活才是體育的源泉,任何體育教學知識都是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感悟與提煉,老先生甚至認為體育運動與農民種莊稼具有密切聯系。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多開展生活化教學。老先生詳細剖析了生活與體育教育的關系,一方面是生活決定體育教育,另一方面體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煥發力量而真正有生命力,并且最終通過體育學習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不斷豐富健康文化生活,以此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③終身體育,陶行知老先生指出體育教學不在一時,而是應該貫穿學生的一生,教師在教學時要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為目標,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讓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生活與工作的一部分,從而實現個體身心終身都能得到發展與成長。學校體育是形成終生體育意識和習慣的基礎,終身體育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歸宿。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比較盲目,甚至在很多時候小學體育教師將體育教學定位成緊張文化課學習的放松時間,也因此體育課難以達到體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是在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變得清晰和明確起來,也就是體育教學主要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在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巧的同時,也能實現學生心理健康,還能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這也在倒逼著小學體育教師要加強備課,科學設計教學計劃。
小學體育教學不同于職業體育鍛煉,前者更側重于學生在生活中鍛煉,在鍛煉中享受生活,而后者更側重于成績的提高,爭取獲得更多的獎牌。所以,在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開展生活化教學,將學生的生活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在體育鍛煉中糾正生活中的不健康行為,在生活中開展合適的體育學習,這對學生健康生活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通過體育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有利于培養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等道德品質。在體育活動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難,勇敢奮斗,有利于培養勇敢、堅毅、果斷、機智等意志。這些道德品質和意志,在體育的實際活動中,比在教室的學習更容易表現出來,教師針對學生的種種表現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課程更實際。因此,許多國家在制訂學校體育目的任務中,都提到注意發揮體育的教育作用,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體育不僅有助于孩子們的健康,而且在更廣泛更全面的教育過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在過去,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的時候,習慣于以“數據”作為評價的唯一手段,諸如跑步用時多長、鉛球扔多遠、籃球能投進多少等,以此來判斷學生體育成績的好壞。但是在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終身體育成為教學的主要評價手段,也就是體育教師在評價教學活動的時候,“數據”僅僅是評價的指標之一,更多將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體育運動熱情、團隊合作認識等更遠、更深地要求納入體育評價中,從而構建一個更科學、更長遠的評價體系,并能借助這一體系促進學生更健康地成長。
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學生不能采取按住雞頭強迫雞吃米的模式,這會使得雞拼命掙脫,具體到小學體育教學,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迫學生鍛煉,不會獲得學生的好感,反而對體育鍛煉產生抵觸心理,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習慣的培養極度不利。所以,根據行知體育教育理論的要求,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體育教學的主人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而促進學生自主鍛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積極參與,久而久之就能養成勤于運動的習慣,就能將運動作為一種自覺行為,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與習慣。
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長跑訓練的時候,不能過分強調速度、沖刺,而是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分層教學模式。對于運動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制訂更高的標準,以此激發這部分學生的運動熱情。而對于運動基礎不強的學生,可以制訂一個要求稍微低的標準,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只需要到達終點即可,只要盡到自己最大努力即可,從而避免打擊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在教師及同伴的鼓勵下愛上跑步,這對他們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了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選取貼近生活主題的音樂和游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中促使學生主動學練,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與習慣。
體育學習的目的不只在于讓學生鍛煉身體,而且還在于激發和保持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動機需要,學生對體育本身帶有一定的興趣、愛好,只要我們稍加引導就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濃烈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情。了解學生對哪些體育項目感興趣,并根據此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內容盡量與學生興趣接軌。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進行調動,使其主動學習,才能使學習氣氛寬松、開闊,學生就能無拘無束地置身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課堂便可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小學體育教學不能“紙上談兵”,也不能“坐井觀天”,而是應該圍繞學生的實際需要開展教學,也就是體育教師教學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教學項目。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說的那樣,課堂教學就像種田,要在田間地頭教,也要在田間地頭學,具體到體育教學,也需要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多踐行、多感悟、多總結,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補齊,從而實現體育運動素質得到有效培養。
例如,對于投籃教學,即使教師反復演示、反復播放比賽視頻、反復講解理論知識,也難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投籃的時候依然“找不到北”。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借助“教學做合一”教育理念,引導學生一邊觀看教師示范、一邊練習,在實踐中及時學習投籃技巧,并且能根據教師的示范動作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及時糾正,實現投籃技能的有效培養。
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體育教育理念中,不僅要求學生實現思維的發展、手腦的結合,也要求學生能夠解放天性,感受到運動中的樂趣。同時,在教學做合一理論中,還需要及時開展多樣化的評價,學生在評價中審視自己的體育運動過程與目標,從而能及時學習到標準的體育運動技能,實現體育運動素養的有效培養。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體育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體育成績,更多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健康飲食、飯后運動、健康睡眠、健康鍛煉等,這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都將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可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身體基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學生的生活與體育教學融合起來,一方面引導學生借助生活更好地理解體育運動專業知識,更快地提高運動本領,另一方面將體育運動引入學生生活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運動,并且能意識到哪些行為是健康的,哪些行為是不健康的,以此實現更好、更積極地生活。
例如,教師在開展戶外健身器材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到公園的健身小廣場,感受一下人們是如何運動的,如何合理利用健身器材。尤其是看到老年人也能積極進行運動,讓學生明白運動要持之以恒,不在乎多激烈,但是方法一定要正確,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有效運用各種生活化的運動器材。這種生活情境的創設,遠比教師專業教學對于學生鍛煉意識的培養高效得多。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堅持健康的行為,如何通過健康行為彰顯自己良好的身心素質。
在生活化小學體育教學情境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情境匹配度,主要是指教師構建的情境應當與實際的教學內容保持一致;二是情境營造的方式,較為常用的包括生活游戲、生活互動等。無論體育場地如何,學生情況怎樣,一線的體育教師,新課程目標一定要吃透,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節課,有效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重視和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在小場地上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同時也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辦法,使新課程目標順利完成。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應以它特有的教育環境、教育方法、教育規律和教育效果,發揮其育人的特殊作用。健康的體魄將為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于社會打下物質基礎,而學生所掌握的體育知識和具備的體育能力,也會成為今后人生事業的成功和開展社會交往創造了條件。
綜上所述,隨著小學體育教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教學指導理論顯得更為重要與必要,而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范疇非常廣泛,但是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三點,分別是終身體育、生活體育、健康第一,而這三點對小學體育高質量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陶行知體育教育理論要想發揮好作用,還需要小學體育教師積極運用、靈活實施,尤其是要營造民主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善用教學做合一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創設生活化情境來培養學生健康生活。從而不斷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推動小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