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俠 榮立強 楊雪蓮
(1.河南省固始縣教學研究室 河南信陽 465200;2.河南省固始縣實驗中學 河南信陽 465200 3.河南省固始縣第三初級中學 河南信陽 465200)
要想實現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大力改觀,教師首先需要做到深度學習。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從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改變,對物理學科核心知識進行再認識、再梳理、再理解,實現對教學知識的重新組合,從而自主地改變教學方式。其次,教師要做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做好學生成才過程的激勵者和引領員,引導學生通過不斷擴大知識面來實現發展和進步,促進學生持續發展。例如:在講授“歐姆定律”這一節課時,本節課是電學的重點,同時也是中考的熱點,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可進行如下教學設計:讓兩個學生分別上講臺自己做兩個典型實驗,而其他學生共同關注他們所做實驗得出的數據,并認真記錄相關數據,最后通過分析兩個實驗數據才能分別得出結論,即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從而進一步推理出歐姆定律的內容。這樣的教學設計體現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作為點撥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動手能力。最后,教師在講解例題時,對做題步驟、公式及數據代入、單位問題以及科學記數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幫助學生形成規范的做題思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讓物理課堂成為動態的課堂,從而使學生產生新的認知。這樣不僅能夠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補充,而且能夠大大增加課堂容量。例如,在講解例題時,教師直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既直觀又條理清晰。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老師所講的內容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所講的知識的一點拓寬到一連串的多個知識點,并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刻思考,形成教師與學生良好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無論在知識面的拓展,還是在知識點的深入理解上,都能有效地使學生接受并理解所學知識,從而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強化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增加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性地學習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學,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應該設計良好的教學方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思考與討論,鼓勵學生主動提問,而不只是被動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從被動聽講到發自內心地積極參與,從以獲取知識為主的活動向綜合獲得知識、方法、態度的活動轉變,從對物理概念和規律淺顯的理解內化到知識承載的物理思維方法,從而根本上提升學生解決綜合復雜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學科實事求是的必備品格。例如:在講授“阿基米德原理”這節課時,教師可采用猜想——設計——驗證——分析歸納——評估的探究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塊小石頭浸在水中如何測浮力,幫助學生復習稱重法求浮力公式。緊接著,教師可以問學生,“一塊大石頭浸在水中怎么測浮力?”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石塊浸入水的過程中,水在上升,同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在減小,并提出問題,“哪些因素是影響浮力大小?”培養學生直覺猜想能力。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分別發表自己看法,并總結出下列幾個問題。
(1)浮力大小如何測?
(2)為什么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樣使收集的水恰好是排開的水?從而介紹溢水杯的作用。
(3)沒有溢水杯怎么辦?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揮性,啟發學生用身邊的物品做物理實驗。
(4)用什么樣的容器接水?如何測水重?
這幾個問題提出后,學生開始進行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可讓學生看演示實驗。如此一來,學生肯定是興趣高漲,對于知識接受也更快,也很容易地掌握這節課所講阿基米德的原理的內容。這種問題驅動型的課堂,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觀點,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這時,教師適時點撥相當重要,更能讓學生容易掌握和理解規律的實質,從而達到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緊跟老師的思路主動獲得相關的物理基礎知識,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探究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物理情境提出相關物理問題,老師圍繞學生所提問題,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角色的積極轉化,思維也會活躍起來,則更容易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思維實際以及各個認知差距,從而在關鍵環節上促進物理課堂有效性教學。
平時處理講與練的關系就是人們常說的“精講巧練”,它既是一種提高課堂效果,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好方法,也是促進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助推器。所謂“精講”,就是讓教師對基礎知識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中心,以講帶思,以講解惑,講清知識的縱橫聯系,講清知識發生和發展過程,講清科學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等。例如:在講授“功率”這一節課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教師可以舉例生活中各種現象中存在著做功快慢不同,利用圖片或者演示實驗讓學生充分感知,為后面建立“功率”的科學概念奠定基礎。當學生初步掌握了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后,教師也可以不直接給出功率的定義,而是結合速度的概念,讓學生說出比較兩個物體速度大小看的是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多少,公式為V=S/t,速度的單位為米/秒。做功快慢就可以效仿速度的定義,用單位時間內做功的多少來描述,公式就應該為P=W/t,單位為焦耳/秒。教師通過采用類比的方式講解功率概念,學生容易理解而且記憶深刻。這樣也會讓學生看到:原來學習過的概念與新的學習情境有相同要素時,原來學習的東西可以遷移到新的學習中去。然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功率相關計算和功率的測量就順理成章了。本節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建立概念,并在課堂教學中科學思維得到相應發展,從而實現真正的物理課堂有效性教學。所謂“巧練”,就是練習少而精,過量練習會產生不好的副作用:阻礙技能的掌握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所以,教師在講課結束后,所布置的練習要有針對性、遞進性、探究性和綜合性。在物理習題選編過程中,教師首先對課本上習題進行分析和分類,這樣選題才能有根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片面性;其次,形式要多樣化,份量要恰當,難易程度要適宜;選題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的同時,也要注重習題的啟發性,防止出現讓學生死背公式等方面的偏向,從而提高學生做物理作業的興趣,以提升學習效果。“巧練”就是為“精講”服務的,使教師在課堂中所講授的重點知識得到相應鞏固,可以觀察出學生是否掌握基本的概念、定律、定理,及公式的物理意義;是否會按照物理的要求規范做出相應的物理計算題;是否知道所學過的實驗儀器構造和作用,并且會不會用它來進行相關的實驗。因此,“精講”與“巧練”的完美結合才能助推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
物理課堂有效性教學進度如何?下一步教學需要做出如何調整?這些問題答案只有通過對學生學習物理評價來反饋得出來。而對學生進行評價包括:學生的物理知識是否是其自主構建、自然形成的?學生是否從原來的簡單的概念記憶到達利用概念來解決問題?評價當然也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之中,既包括課堂中,對學生回答正確的贊許語言,也包括師生交流和測試及作業等。所以,對學生評價時,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考查和反饋,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給予提示和幫助,從而促進學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這樣以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引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當然,評價也要具有開放性,對學生評價不能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來衡量,而是把學生分層次進行適應性評價。有的學生需要啟發型評價,引導學生去發現和糾正自己的不足;有的學生需要激勵型評價,多多關注學生情感。激勵型評價既可以激勵優等生,也可以鼓勵學困生,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每個學生在原來基礎上發展。這樣每個學生通過教師的合理評價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從而讓他們認為自己在學習上有昐頭,行動上有干勁。因此,建立對學生合理評價系統才是物理課堂是否做到有效性教學的試金石。
以上所講四點提到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精講與巧練的關系以及對學生學習評價,這些似乎是把教師與學生對立起來。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生是否能在課后主動找你聊天或者對你說出他們的心里話?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親其師,信其道。沒有良好師生之間感情上的交流就沒有有效的教學落實。那么,如何成為學生敬佩的教師呢?首先,我們教師要做到對學生坦誠。可以肯定,每個教師都希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知識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在自己教學中如果出現差錯或者自己不會的難題,應該坦誠地面對學生。其次,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從師生平等做起,培養民主親和力。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認為自己高高在上,要尊重學生學習者的角色,在教學中能參照學生的意見,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等。這樣可以讓教師從“獨奏者”變成“伴奏者”的角色。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未知知識,從而營造出民主課堂氛圍。此外,教師要想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必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業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心目中老師形象的高低。一個好老師必然也是一個好的心理專家,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靠時間的日積月累多觀察、多總結學生的一些行為規律,這樣才能夠及時地把握學生的心理,掌握學生的思想脈絡,了解每個學生的喜怒哀樂。只有這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學生認為信服的方式解決相關的學習問題,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敬;同時,在實際工作中,老師也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老師的形象可以說是一米陽光,在潛移默化中沐浴著每個學生,影響著每個學生。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交流通道是保證物理課堂有效性教學強有力的紐帶。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提高就要在教——學——評一體化上下功夫。在教學關系上,教師注重引導與幫助,引導學生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自我對話,引導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引導學生與情境對話,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去,幫助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困難,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同時,注重師生互動交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以提升學生自信心。教師只有在教、學、評三個方面做到位,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立足于當代教育的新課程背景下,發揮本學科優勢,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達到立德育人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