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曉
(保山中等專業(yè)學校〈保山技師學院〉 云南保山 678000)
傳統(tǒng)觀念認為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是學生的引路人,是課堂的掌控者。面對現(xiàn)在思維更加敏捷、想法天馬行空的學生,這個說法顯然有些單薄。故而我們應對班主任在班級中的角色和定位做重新思考:班主任既是班級的管理者,更是班級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而學生才是班級真正的主人,老師只有走近學生,走進學生,俯下身沉下心,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班級管理才能對癥下藥。與此同時,班級管理過程復雜,在研究學生特點后找出癥結,適時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目標,進行階段性教學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職學生大多知識素養(yǎng)低,行為習慣差,缺乏上進心,好奇心重,叛逆心強,精力充沛卻迷茫無望,常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班級管理難度大。許多中職班主任并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初次與學生打交道難免效果不理想。
經(jīng)驗總在嘗試中積累,下面,筆者就保山地區(qū)某中職學校為例,對班主任階段性管理藝術做分析,為新班主任班級管理提供參考。
隨著國家發(fā)展進入新時代,職業(yè)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創(chuàng)造”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也對中職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學生朝著技能報國、技能成才的方向發(fā)展,需要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和知識素養(yǎng);另一方面,依靠讀中職學校拉長未成年青少年進入社會的時間等傳統(tǒng)想法亟待改變。這些都要求中職班級管理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要向家長滲透正確的教育觀,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中職教育認知氛圍。
中職階段的學生大部分在初中處于“被放棄”的狀態(tài),且保山地區(qū)的中職生多為農(nóng)村留守青少年,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關愛、缺乏管教,亟待通過中職階段的教育改變這種現(xiàn)狀。
該校專業(yè)眾多,涵蓋汽修、烹飪、會計等,學制為三年制、四年制和3+2 培養(yǎng),學生整體文化、思想素質較差。一部分學生無心學習,紀律散漫,上課睡覺、開小差等問題嚴重,甚至有遲到、早退、曠課、吸煙、打架等惡習,自制能力較差。加上部分家長平時對孩子放任不管,這些都為班級管理帶來了相當大的阻力。只有少部分學生是真正帶著學習技能的目的到職業(yè)院校就讀,學習態(tài)度端正,積極性高,能夠助力班級建設。
一是自我認識不足,自卑與自負并存。一方面深知自己知識水平不夠,另一方面又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但涉及具體問題卻一知半解,容易按自己的喜好做事,認為尋求老師幫助是丟人的事,既自卑又自負。
二是逆反心理嚴重,我行我素。由于從小缺少引導,在初中時,大多數(shù)學生成績較差,經(jīng)常被老師批評,對于自己“差”的狀態(tài)習以為常,不會因此感到羞愧,得過且過,不愿意做出改變,陷入惡性循環(huán)。與此同時,喜歡通過“闖禍”的方式引人注意,不接受教育,逆反心理比較強。
三是自覺性差,沒有目標。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目標不明確,自覺性不夠強,不善于思考;怕苦怕累,有逃避心理,集體榮譽感缺失,班級活動、衛(wèi)生值日敷衍了事。
四是缺乏處理問題能力,不知變通。大部分學生缺乏思考,在處理與同學間的矛盾時喜歡用“打直球”的方式簡單粗暴解決,不聽解釋,也不采納建議,即使擔任了學生干部,也會因為溝通方式不當而與同學起矛盾。
隨著職業(yè)教育普遍擴招,每年都會有許多年輕教師成為新班主任,他們當中有的已經(jīng)任教三年以上,有的入職僅一年,學歷從本科到碩士不等。這些班主任思維活躍,在班級管理中喜歡嘗試新鮮的管理方式,善于組織學生活動。
一是摸著石頭過河,缺少“傳幫帶”機制。雖然每一位新老師在教學上都有對應學科的“師父”,但班級管理這一塊往往是被忽略的。這導致這些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只能靠自我摸索,邊試邊改,總結經(jīng)驗。
二是管理制度更新慢,跟不上快速變化的學生情況。學校的學生管理辦法、班主任管理辦法往往幾年才更新一次,而每年班主任遇到的學生情況都大不相同,這導致管理制度跟不上快速變化的班級管理新形勢。
三是與學生界限感不明顯,缺少權威。新班主任年紀一般在二十五歲左右,與學生年齡差不大,缺乏天然的威嚴,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不夠尊敬、不服管理等。
四是理論與經(jīng)驗不足,抗壓能力不夠。由于缺乏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理論支持,解決問題時經(jīng)驗不足、考慮不周,導致學生、家長、學校不滿意,給新班主任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為了解決學生的諸多問題,正確引導,方法得當,班主任在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后,針對不同年齡和入學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應制訂階段性教學管理規(guī)劃。以學期為單位,分五至七個階段(三年制為五個階段,四年制為七分階段)確定班級建設目標,幫助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新角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下面以三年制的五個階段為例進行闡述:
第一學期是學生的適應期。中職學校的生活與初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許多學生在初中處于“被放棄”的狀態(tài),學生從不被關注到時刻被關注,難免因不適應而出現(xiàn)逆反心理,不斷試探老師、學校的底線,以闖禍為樂趣。第一學期層出不窮的大架小禍便是表現(xiàn)形式之一。班主任在完成對學生的家庭情況調查和軍訓活動之后,應該著手建立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和樹立典型。
首先制定班規(guī)及班級公約,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做出規(guī)定,同時制定獎懲措施,使學生有“法”可依;其次形成學生量化考核打分小組,每周公布學生操行分情況,使學生有不能落后的緊迫感;最后是班委會及班規(guī)接受同學監(jiān)督,定期向全班做匯報,所有學生有投票權決定班委的任留及班規(guī)的修正,使學生有主人翁感。
其次在樹立典型方面,需要恩威并濟。一方面抓違紀典型,對于這部分學生先是約談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教育其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同時請家長配合力求逐步改正學生行為習慣;另一方面樹立正面典型,對于學習態(tài)度端正、行為習慣良好,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有集體榮譽感的學生,進行表揚和加分,給予獎勵,鼓勵所有同學向他們學習。
堅持用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效激勵與有效懲罰相結合,使學生意識到班級管理是說一不二的,不能再觸碰紅線,自覺遵守校紀校規(guī)。
班級相當于一個四五十人組成的團隊,團隊成員是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管理班級就是帶團隊的過程。通過第一學期的班級管理,學生已明確知道自己的學生職責是什么,那么第二學期班主任便要培養(yǎng)強有力的班級管理者。
首先是成立班委會,幫助樹立威信。開學初,通過同學們的意見和班級的實際工作情況,產(chǎn)生一批新的班干部。這些班干部大多數(shù)沒有經(jīng)驗,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工作方法比較單一、遇到問題手足無措、魄力不夠等,班主任須多次對班干部進行指導和交流,樹立起他們的威信,從而有力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同時定期召開班委會自檢自查,接受同學監(jiān)督。
其次,培養(yǎng)能干事的班級管理者。在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班委有以下幾個: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衛(wèi)生委員、安全委員。班長是本班的“大管家”,班主任要給予班長充分的信任,肯定其工作成效,幫助其在短時間內掌握班級日常事務管理方法、同學矛盾處理方式等,這樣的話學生的內心也得到了自我肯定,自然成長迅速。學習委員應該是班內學習態(tài)度最端正的學生,一位負責任的學習委員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幫助班級建立一種踏實勤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形成良性的學習競爭環(huán)境。團支書是團支部建設的主心骨,中職階段班級通常會以團支部為單位開展活動,一位得力的團支書能在活動組織、團支部管理、信息搜集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中職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是班級管理的一大任務,而打掃衛(wèi)生就是這一任務的有力抓手。想要搞好班級衛(wèi)生,就需要衛(wèi)生委員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能力和敏捷的思維,否則不僅做不好班級衛(wèi)生還會引發(fā)學生矛盾。因此在這一崗位上班主任一定要慎重考慮、認真選人,并且給予足夠的支持。最后的安全委員是在新形勢下隨著學校將學生安全放在中職教育第一位而應運而生,他主要負責同學們在教學區(qū)域和宿舍區(qū)域的人身安全以及全時段的心理安全工作,比如教室桌椅、衛(wèi)生工具擺放整齊、留出逃生通道,配合班主任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排查等。
最后,在團隊建設方面則可以學習企業(yè)管理方法,引入一些團建游戲,如“疊紙塔”游戲、“搶水瓶”游戲、小組團隊文化建設等,定期開展班級活動,如集體生日、班級歌手大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與其他班“約球”,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在游戲中促進情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除此之外,鼓勵學生參加學生會、團委等學生組織,既能鍛煉個人能力,又能讓班級在第一時間獲取學校的最新管理信息,也不失為班級管理的一個小技巧。
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將不配合的后進生轉化為班級管理的有效建設者,使積極進步的同學得到自我肯定,便是班級管理中最為藝術的一步。
班風是指一個班的整體氛圍,包括文明禮貌、行為習慣、思想修養(yǎng)、行事風格等,學風則是指學習風氣。良好的班風學風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造成影響。這就需要班主任自我約束和班級管理兩手抓。
一方面,班主任自己應該嚴于律己、嚴謹治學、從嚴執(zhí)教,用自己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樹立起班風建設的向心力和風向標。另一方面,抓好班干部管理、先進典型、獎懲機制等,通過榜樣帶動和有效激勵形成正向引導,加強與科任教師、學習委員的交流,第一時間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合理安排課后活動,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和心理需求,逐漸形成愛學、會學、比學的良好學習氛圍。
每個學生都渴望贏得成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才華,他們每做成一件事,成功的愉悅都溢于言表,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是在這種成功體驗和自我認可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中職學生往往自卑與自負并存,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會使他們陷入“找不到自我價值→鼓起勇氣試試看→得不到正面評價→再次找不到自我價值”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自信心尤為重要。
在某鐵路客運服務專業(yè)班級中,該班的第一次自我認識啟發(fā)活動是“成長大討論”主題班會。此次班會主要聊一聊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成長意味著什么,分享成長感悟。學生在這次活動中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踴躍發(fā)言,有自己的見地。此后,每個月組織一次“時事熱點分析會”,分析內容包括災難中的“逆行者”、疫情下的中國、中國屢遭對外貿易壁壘等,結合當下新聞,思考事件背后的成因、影響等,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紛雜的網(wǎng)絡信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內容,不隨波逐流。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比如合唱比賽、舞蹈表演、抖音直播等,班內大部分學生都擁有了舞臺經(jīng)歷,其自信心和心理素質都得到了提高。
自信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學期班主任都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一個自尊、自知、自信、自強的人。在最后一學期的企業(yè)培訓中,該班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凝聚力,敢于上臺表演的同學人數(shù)也是培訓的班級中最多的,得到了老師的一致好評,更加堅定了學生“我能做好”的信心,對于他們的實習和就業(yè)頗有幫助。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職生求學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在校期間的學習便是在為就業(yè)做準備。由于年紀尚小就要面臨就業(yè),學生會產(chǎn)生一些天然的困惑和擔憂,比如擔憂前途焦慮自卑、缺乏目標盲目從眾、角色轉變沖突依賴心理。解決方法為二:一是提升專業(yè)技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二是樹立正確就業(yè)觀,做好心理準備。
在專業(yè)技能方面,班主任需要提前了解自己班級的專業(yè)需要什么職業(yè)技能、能夠從事哪些工種、企業(yè)實習情況如何、哪些技能證書會對就業(yè)有幫助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比如服務類專業(yè)必須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抗壓能力,同時要具備一定的餐廳服務、茶藝服務、英語口語技能,可以考取茶藝師證等。
在心理準備方面,一是利用班會課給學生上就業(yè)指導課程,明確找工作期間需要關注什么,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傳授就業(yè)技巧,組織模擬面試,使學生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招聘形式心中有數(shù);另一方面則是心理疏導,有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害怕就業(yè)、擔心前途,班主任及時找這部分學生談心,與家長溝通,鼓勵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勇敢迎接挑戰(zhàn)。
總之,新時期的中職生都渴望被關注,這需要班主任利用大量的時間揣摩學生心理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班級管理目標,在氛圍良好的集體中幫助學生樹立能實現(xiàn)的階段性小目標,在實現(xiàn)小目標的滿足感中推著學生不斷前行。新班主任缺乏經(jīng)驗,則更應該勤思考、多學習,走到學生中去,只有真正關愛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真正的愛戴,班級管理才能快速步入正軌。面對時刻變化的學生,老師們面臨的挑戰(zhàn)還會越來越多,唯有持續(xù)學習和思考是應對挑戰(zhàn)的萬能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