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春 劉 鵬 孫 寧 肖 垚
(廣東省惠州市知行學校 廣東惠州 516000)
語文在初中階段屬于一門主干學科,該學科的地位非常高,有很重要的教育價值,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也非常有意義[1]。而且,初中語文知識體系結構也比較豐富,包含了語言基礎知識、學習方法、閱讀和寫作等等。雖然知識種類多但是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比如語言基礎知識是基本功,閱讀是積累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應用語言基礎知識的過程,而寫作將是更高層次的應用過程。所以,從整體上講語文是一門集知識、方法、思維于一體的學科體系。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一定不能夠輕視語文在初中教學中的地位,不能采取灌輸式的形式展開教學,必須要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能力發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針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展開分析研究,是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不必可少的基礎性研究工作[2]。教師首先要對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所了解,要找出當前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從問題找原因,最后探索有效的教學路徑。這樣一來,教學質量才能夠有所提高。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進行,我們可以發現,在教育領域中萌生出了很多的新興教學理念。比如,核心素養指導教學理念,互聯網+模式下的教學理念,以及包括當前的雙減政策下的教學理念。這些新穎的教學理念無疑可以有效地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但是,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研究中,沒有深入地研究新興的教學理念,沒有分析教學理念的適用環境,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盲目跟風的現象。比如,有的教師將雙減政策理念應用在課堂中的時候,就是單純地削減學生的作業,降低知識的難度,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這種跟風式的,在沒有完全理解透徹新興教學理念的前提下,就開展教學工作,很難取得教學研究成果。
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中,應試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這個大環境的主流[3]。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是圍繞怎樣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來展開教育教學研究,遷移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自然會采取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所有的考試內容全部展示在學生面前,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并且要求學生課后去背誦或者反復練習。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整理好考試的知識點,甚至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導致學生失去了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展開有效的指導工作,無視學生的基礎能力,無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不了解[4]。最后就是在每一節語文閱讀課上,對全班所有的學生都采取相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指導。但是,班上有一部分學生處在班上學習的邊緣,如有的學生閱讀能力特別拔尖,但是也有的學生閱讀學習能力在班上還是處于弱勢,這兩類學生無法將自己的閱讀學習實際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指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結果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工作,與教師的教學相脫節。所以,出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不相符的現狀后,最后的教學結果很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無法跟著班上的節奏進行提高,或者學生無法進入到更高階的學習能力形成。
教學為何要將“教”和“學”這兩個字聯系在一起,教學包括了教師的教,同時還容納了學生的學。只要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共同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完成一個完整的教學工作。隨著新時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不斷地改革和提高,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和交流,絕不只是停留在問答的基礎上,而是更為深入地涉及知識的建構。但是,針對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可以發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師生互動不深入的現象,也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落實到知識的建構基礎上,總是停留在一些淺顯的問題回答上。其實,建構意義上的教學交流,實際上就是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展開思維的碰撞,共同交流意見,共同分析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最后得出結論。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意義非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對學生的學習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將其意義和價值歸納如下展開分析研究。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作為日常教學的重要工作,就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思想理念,要包容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如生本教學理念、有意義建構學習理念等,這些都是教師要引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內容上,教師不能夠再沿用之前的教學設計,不能夠再用之前的課件和PPT。教師必須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重設,尤其是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必須要革新,將以往直接展示出來的內容轉化為啟發誘導的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特質和感受給予學生指導,摒棄傳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生搬硬套。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也保證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同時,在學生自由思考和回答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由此可見,教學內容改革后學生自主學習的滲透,不僅教學內容內容豐富了,而且教學方式也出現了變革。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來,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對問題展開思考分析,應用各種語文閱讀學習方法,在課文中詢問問題的答案,或者通過小組交流學習的形式來獲取學習成果。總而言之,各種新穎、大膽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涌現出來,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有幫助。在自主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是自己閱讀、自己思考,首先能夠肯定教材中大部分的文章,學生都能夠自主閱讀,其次是在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自主閱讀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時刻激勵著學生下一次繼續進行自主閱讀,無形中促使學生課后主動地拿起課本展開自主閱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有重要意義。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研工作必須要從教師先入手,因為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無論在學科專業知識,還是在教學理念上都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這樣才能夠做好后續的教學研究工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有所提高。學校應該要積極地配合教研部分,提高本校教師對新興教學理念的理解,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引導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成為一個教學研究者,而不是要其成為一個教育教學工作的踐行者。學校要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引導教師在理解新興教學理念后,開展本土化教學設計的工作,設計出一套最符合本校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模式。例如,先行教學組織者策略,雖然這個理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對于很多初中語文教師來說依然是比較陌生。教師們沒有認真地解讀過這則教學理論,沒有刻意地將其應用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先行組織者其實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呈現出一段比學生當前學習能力和基礎稍高,但是只要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后,自主研究學習就能夠突破學習材料。結合我校的教育實際和學生的能力,經過本校的初中語文教師研究,將“講-練-評導學案”作為先行組織。在開展自主閱讀學習工作的時候,首先教師根據本節課要學習的課文,自己搜集資料和題目制作了一個“講-練-評導學案”,這個導學案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學生以個人的形式利用導學案,對課文展開細致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導學案,完成其中“講”的部分這部分都是本文相關的閱讀基礎知識。隨后,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再通過開展各種自主閱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完成“練”和“評”的部分。“練”主要是一些與文章相關的題目,“評”主要是開放題,如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想等。
在開展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工作之時,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感受,因為每一篇文章的主題、題材、寫作方式和情感抒發的方式和內容都是不一樣,不同的學生因為生活經歷和能力的不同,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感受。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心靈上的體驗和感受往往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感受,告訴學生要用心去閱讀一篇文章,很多時候還要聯系到自己,或者聯系到自己在生活中能夠觀察到的內容。這樣才能夠引起自己的心靈共鳴,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這篇課文的時候,本文是一篇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課文,課文重點描述了安塞腰鼓的特點,并且對安塞腰鼓的各個階段特點展開了分析。文化是最能夠引起學生心靈產生共鳴的素材。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與腰鼓相關的傳統文化,首先呈現的是鳳陽花鼓文化,隨后呈現瑤族的鼓文化,包括長鼓、銅鼓和陶鼓等,最后教師呈現的是陜北的安塞腰鼓。視頻中將中國的這三種不同的鼓文化特點呈現出來,鳳陽花鼓表現出歡快愉悅,瑤族鼓文化展示好客熱情,陜北腰鼓展示出豪邁激情。教師啟發學生其中的陜北腰鼓文化也包含寧靜和細膩,學生這個時候很難想象到,如此豪邁的藝術作品怎么會有安靜和細膩呢?帶著疑問,教師開啟本次自主閱讀教學工作,學生也主動打開課本閱讀:《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安塞腰鼓的整體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體現了個性化指導的要求,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展開指導。即使是針對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也是細心耐心地指導,幫助學生能夠受到啟發,找到問題解決的金鑰匙。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活動,教師要做好引導和帶頭的作用。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欠佳,脫離了教師,自主學習任務就無法完成。但是,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環節中,必須要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要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其中就涉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教師必須要增強每一次自主閱讀學習中,和學生有效溝通的時長,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建構知識。例如,在講授《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開展自主學習環節,要求學生分析哪些地方最能夠體現出父親對作者濃濃的愛。在師生互動為主導的自主學習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父親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上展開分析,尤其是要找出課文中描寫父親動作和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父親真實的行為來分析父親對作者的愛。最后,教師為學生指明一個自主學習的方向,引導學生分析父親拖著沉重的身軀,橫跨月臺去給作者買橘子的情境,甚至可以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朱自清,在自己出遠門的時候,如果看到年邁的父親橫跨月臺,給自己買橘子的情境,會是一個怎樣的感受。其實,課文的題目也是告訴廣大讀者,本文的重點是作者看到父親橫跨月臺的背影后,所激發出來的思想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和教師圍繞問題展開有效的溝通交流。有了思維的碰撞交流,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意義非凡,教師要結合目前的教學現狀,分析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意義,從革新教學理念,設計本土教學,注重閱讀感受和個性化指導,強化師生有效交流學習的三個維度,探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