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曦
(廈門市教育督導評估事務中心 廈門市政府專職督學 福建廈門 361000)
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俺浞诌\用大數據思維,對于創新教育督導方式,改變督導手段單一、督導效率低下、對被督導對象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等現狀,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雹俅髷祿鳛橐豁椣冗M的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教育督導領域,也深刻地影響著教育督導。大數據賦能教育督導不是大數據技術與教育督導工作的簡單疊加,而是對傳統教育督導提出機制創新的要求。大數據賦能教育督導相適應的教育督導機制創新并不是要推倒現有機制體制重構,而是對傳統督導機制的理念、體系和流程的進行重組和再造。基于大數據的教育督導機制創新應該是在“數據說話、數據評價、數據決策、數據創新”的督導理念下,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現有的教育督導資源、教育督導工作機制、教育督導流程等重組和再造,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發揮出大數據精確評估支持教育督導助推區域教育發展的優勢。
2017年5月,國家出臺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拉開了發揮教育督導評價機制優勢,以評估促建設、以督導促發展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序幕??h域優均發展督導評估本身具有評估工作量大、綜合性強、評估涉及面廣、標準要求高、建設時間長、動態發展等特點??h區作為我國一級行政區域義務教育具有體量大、發展情況復雜的特點。例如,廈門市六個區中有三個區常住人口超過百萬,轄區內義務教育學校上百所,區域內具有優質城區學校,也有薄弱農村學校,既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學校,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縣域優均發展督導評估點多面廣量大復雜。從督導評估內容看,基本涵蓋教育發展的各個方面,涉及教育經費投入、教育設施設備建配、師資隊伍建設、區域教育治理、學校教育管理、學業質量等。從評估方法上看,既有采用差異系數的評估方法也有采取水平值的評估方法,還有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指標的評估方式。從評估指標要求上看,既有“高水平、高均衡”的“兩維要求”,即要求各項指標的校際差異系數都要達標,也要求各項指標的水平值也要達標,還有在水平值的評估中體現“辦好每一所學校”的“校校達標”要求。從建設發展的周期上看,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的發展,不論是對于基礎較好的區縣,還是基礎較差的區縣,都需要長期規劃和扎實推進。優均發展是動態發展的,在優均發展指標評價上牽一發而動全身,區域義務教育各個學校的變化都會對全區的優質均衡態勢產生影響,區域優質均衡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現階段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在于推動縣區政府打破體制機制障礙、縮小校際差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核心價值在于實現“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兩大義務教育戰略主題??h域優均發展評估應該是通過督導評估這一機制,促進區域政府、教育相關部門、學校等在階段性評價指標的指引下,達到持續優質均衡的發展效果。這也就意味著區域優均發展評價需要通過周期性評估,全面精準地判定縣域教育發展的質量和均衡水平,準確地分析診斷縣域優均發展的短板與問題,高質量地提出縣域優均發展督導建議,持續監測縣區優均發展的新變化,跟蹤督導促進提升,形成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基于大數據的區域優質均衡發展評價督導研究是立足于縣域優均發展督導評估的特點和以督導評估促進發展的目的性要求開展的研究。面對區域督導力量有限的現實,探索大數據技術和現有的教育督導評估資源相結合的優化方式和途徑,綜合地運用教育督導職能,綜合配置教育督導資源,綜合地使用教育督導評估手段,對傳統督導體系和流程全面重組和再造,改革機制創新方式,構建起評估、督導、監測有機融合的區域義務教育優均發展評價新機制、新系統。
基于大數據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價從信息運行的角度來看,教育督導信息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通過督導信息收集、督導信息分析、評估報告支持督導、評估信息監測支持督導整改四大環節達到大數據賦能教育督導。從督導機制創新的角度來看,督前階段通過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機制、“兩項督導”機制、區域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機制聯動互通,共享督導信息數據,構建起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數據采集機制。通過“三層四維”分析法形成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分析報告,支持后續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提高工作效率。實地督導階段通過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分析報告賦能后續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聚焦把脈問診,提升督導質量。督后階段通過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分析系統支持督后數據監測,把督導問題銷賬機制、督導問責機制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機制相結合,形成閉環監督,精準督促整改落實,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可持續發展。在一個周期,經過一輪督導,完成督導改進之后,所形成新的新數據再次進入大數據分析系統,實現優均發展評價督導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大數據應用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數據采集是大數據系統的基礎,所采集的數據質量將決定大數據系統后續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展示等許多環節的成效。保障所采集的基礎數據的準確性是教育督導的先導性任務。如果在一開始所采集到數據是不準確的,那么不僅影響督導結果,而且會誤導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督導,進而影響政府教育決策,對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起負面效應,影響區域義務教育優均發展的水平。因此,督導信息采集監測模塊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采集的基礎數據的準確性。
《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中優質均衡發展縣指標有資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質量、社會認定滿意度,反向指標共計38個指標,將其按《辦法》中的順序將編為1-38號。根據《<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有關內容說明》,督導評估主要依據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和全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進行。38個指標中,除第38項外,能夠通過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取得的數據有16個指標(1-7、9-12、16、17、19、23、25),由全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取得數據的有4個指標(13、14、15、26、),還有17個指標需要通過組織督導評估和質量檢測取得數據。
各個學校的數據都會影響校際差異系數,水平值的評估中設定了“校校達標”的要求,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價對各個學校的基礎數據的準確性提出了高要求。在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和全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收集在實務操作中,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將信息收集任務分解到各個學校,大部分基層學校沒有專任統計員,要么由教師或職員兼任,甚至有些學校讓臨聘人員完成。這些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責任心參差不齊,降低了數據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各種原因,個別縣區在上報數據之前會對數據進行調整。所以對通過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和全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進行評估的指標的數據進行復核是有必要的。但是在一個縣區范圍內,對所有學校的所有數據進行復核,由督導專家組來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傳統的方式由督導專家組在審核迎檢材料基礎上抽樣復核,精準度難于得到保證。為了能夠高標準完成基礎數據復核,必須創新基礎數據復核機制。
基于大數據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價研究課題小組在分析這些指標的基礎上發現,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指標和現有的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以及對縣級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簡稱“兩項督導”)等督導項目的內容重合度,可以將他們結合起來。以廈門市為例具體情況如下。
對于涉及教育經費的4個指標(13、14、15、26、)和涉及教育布局規劃的指標8,以及指標37教育系統存在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由于所涉及的專業性較強,數據的采集可以結合每年度的“對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估”,引用督政結果的數據。指標31的數據可以引用于國家、省、市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數據。指標32的數據可以引用每年省對市督導,市對區督導種的滿意度調查結果。
能夠通過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取得的數據16個指標(1-7、9-12、16、17、19、23、25)以及18、20、21、22、25、27、28、29、30、33、34、35、36、37,這30項指標的內容均屬于國務院規定的責任督學八項經常性督導主要事項范圍之內。義務教育學校責任督學全覆蓋在我國絕大部分省市已經實現,責任督學主要從在職和退休的校長、教師、教研人員和行政人員中遴選,專兼結合,處于相對獨立的地位,整體素質較高。在實務操作中可以將責任督學督導事項范圍內的30項指標分散到責任督學每月工作任務中去,由責任督學負責,形成常年的督導復核監測機制。一方面,為優均評估復核數據,獲取可靠的督導數據;另一方面,這些督導復核內容對提升責任督學對整體校情的監督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應該成為責任督學督導的內容。
由此,基于大數據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充分地利用現有的義務教育學校責任督學資源,聯動已有的教育督導項目和教育質量監測,形成“責任督學復核督導,督政及監測結果引用”的工作機制,完成優均評估的基礎數據采集復核,確保了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督導的精確性。
基于大數據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采用“三層四維”分析法,形成區域義務教育優均發展分析報告。“三層四維”分析法將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分為區域、指標、學校三個層面;每個層面從總體發展,重點對象,進步狀況和比較狀況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從而全面地反映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工作成效,支持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和推進的需要。
1.區域層面分析,即以區域義務教育為單位對所有指標進行總體分析。維度一是區域優質均衡總體發展情況分析。也就是對標《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通過大數據分析本區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標達成的總體情況。用總體達標率(總體達標率=指標達標數÷38*100%)來表示,以扇形圖直觀地表達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總體現狀。維度二是區域重點工作對象情況分析。在區域層面重點工作對象來源于本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標達成度排序,反映出區域義務教育的優勢項目以及薄弱項目的總體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將指標區分為已達標和不達標兩類。以之相對應,標注出下一階段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一般工作指標和重點工作指標。通過排序可以反映出一般指標的優秀程度以及重點工作指標的難度,指明工作努力的方向。維度三是區域發展進步狀況分析。區域總體發展進步狀況以今年總體達標率-上年總體達標率來表示;維度四是市域比較分析,以區域總體發展狀況和區域總體進步狀況在地區所有縣區的排名來表示。
2.指標層面分析,以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指標為單位對單項指標進行分析。維度一是指標總體情況分析,即通過大數據分析本區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單項指標達成的情況。以達標或者不達標來表示,定性類指標采用文字來說明,定量類指標則用指標現值與達標值的比較來表示。維度二指標重點工作對象分析。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區域內學校該指標的達成情況排序,遴選出該指標下所有在達標線下的學?;蛘咛幱诰庵笖捣秶獾膶W校作為重點工作對象??梢悦鞔_地反映出該指標表現優秀的學校和薄弱的學校。維度三是指標發展進步情況分析,分為一般工作指標和重點工作指標進行分析。一般工作指標中定性分析類指標以年度是否發生定性變化為判斷標準;一般工作指標中定量分析類指標以今年指標達標值-上年指標達標值來表示。重點工作指標中定性分析類指標以年度是否發生定性變化為判斷標準,重點工作指標中定量分析類指標以進步值=(今年完成值-上年完成值)÷(指標達標值-上年完成值)來表示。維度四是指標的市域比較分析,即以該指標的發展狀況和進步狀況在地區所有縣區的排名來表示。
3.學校層面分析,即以區域內的學校為單位對標《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對以學校相關的指標進行分析。維度一是本校區域優質均衡指標達標情況分析,用學校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標達成率來表示,并以扇形圖直觀地表達本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總體現狀。維度二是學校重點工作對象分析,通過本校數據的分析,反映出本校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優勢項目以及薄弱項目,對于本校不達標的項目列為重點工作對象。維度三是學校進步發展情況分析。即本校同上年度相比較各項指標進步的情況,定性分析類指標列出定性發生變化的指標項目,定量分析的指標則按進步發展高低進行排序。維度四是學校的比較分析,即以本校總體及各項指標的表現情況在所屬縣區學校中的排名來表達。
基于大數據的“三層四維”分析法形成的評估報告對于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督導具有強大的支持作用。節約資源,提升督導效率;聚焦重點,提升督導效用;激勵發展,擴大督導效益,有效提升了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價值。
對于傳統教育督導來說,督后跟蹤改進一直是個難題。雖然教育督導督后階段會有被督導單位的整改計劃和整改報告制度,督導機構的問題清單銷賬制度,以及督導問責制度等制度和工作機制,但是由于各級督導機構力量有限,對督后的整改效果的監督主要依靠被督導單位的整改報告來判斷整改效果,即便組織督導“回頭看”,也只能是進行有限的抽樣檢查,全覆蓋全過程的整改監督成本太高。
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價的特點之一,就是所有的指標最終都要落實到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诖髷祿膮^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價通過大數據分析,形成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分析報告實際上就已經列出各校的后續督導重點。在已經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的區域,將督后監督機制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結合起來,則是實現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跟蹤改進的可行且優秀的方案。
具體操作中,可以將市、區兩級督導機構將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分析報告中未達標指標中未達標學校(即報告中的重點工作學校)的整改任務作為責任督學每月的監督任務,監督該校該項指標的整改,從而監測區域未達標指標的改進。通過對接區域責任督學工作平臺,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分析系統將監督任務發送到責任督學督導平臺中,成為重點工作學校責任督學每月的督導任務。在月度責任督學督導任務完成以后,通過區域責任督學工作平臺將整改情況反饋輸入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系統,形成該指標的最新數據,達到跟蹤監測未達標指標整改的目標。有了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系統的支持,市、區兩級督導機構能夠清晰地掌握督后整改的情況,據此開展督導問題清單銷賬以及督導問責機制等更加精準有效,督導效益。
大數據技術在我國方興未艾,在研究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大數據賦能和教育督導機制創新相輔相成,兩者融合的效度決定了實現教育督導機制體制發揮促進區域教育發展的效益。這一階段重要的是打破“數據孤島”,聯通各級各類教育督導平臺系統,暢通系統之間數據的導出導入機制;打破督導機制壁壘,共享教育督導資源,形成各專項督導,綜合督導、經常性督導、督導監測結果互認,工作聯動的機制,暢通督政、督學、教育監測結果共享機制?,F階段尤其應重視督導大數據積累,推動督導大數據庫的建設。大數據時代數據為王,大數據的基本核心價值,最主要還是數據本身,教育督導大數據只有累積沉積到一定量,個性化、精確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督導人工智能方有可能實現。從制度方面規劃地區數據庫框架,統一數據標準,保障數據安全,完善督導數據資源的積累、共享和開放利用機制對于提升大數據賦能教育督導意義重大。擁有深度的、細致的教育督導數據將為教育督導走進人工智能時代打下堅實基礎。對于我們而言,教育督導人工智能化發展進程剛剛起步,雖然我們的每一次探索有可能僅僅是小小的一步,但是我們每一個探索都讓我們更接近目標一點。相信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大數據賦能教育督導將譜寫我國的教育督導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