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偉,徐 敏,湯滌洛,王 維,汪紅武
(咸寧市農業科學院/湖北苧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咸寧香城特色農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咸寧 437100)
關鍵字:苧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玉米;生物產量;營養成分
苧麻[Boehmerianivea(L.)Gaudich.]又稱中國草,是中國特有的經濟作物,也是重要的纖維紡織原材料。目前,主要產地有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蘇[1]。苧麻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保水效果佳,適合南方坡耕地種植。發展苧麻上山,具有良好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2]。2016年農業部印發《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將飼用苧麻列為南方地區飼草作物[3]。中國一些地方苧麻品種也可用于動物飼喂,效果良好,但有關苧麻飼用價值的研究報道還很少。飼用苧麻與常規苧麻不同,它是以收獲青綠莖、葉等營養體為目的,刈青利用的高蛋白優質飼草,生物產量高、營養價值高、分蘗力強、再生性和適應性廣,喂豬、牛、兔等適口性佳[4]。苧麻具有水土保持作用,種植2年后,種植地水土流失輕微,保持水土效果相當于種植5~6年的疏林、幼林[5-7]。苧麻莖葉具有降水截留、削弱濺蝕、抑制地表徑流等作用[8],其枝繁葉茂、根系發達,可有效降低土壤侵蝕量和地表徑流量[8]。苧麻作為優質牧草,在南方地區種植再生性強,生物產量大。因此,重視和加強飼用苧麻的山坡地種植研究[9],對發展中國畜牧業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通過測定試驗材料的水流失量、平均株高、生物產量、粗蛋白、酸性洗滌纖維、中性洗滌纖維等指標,以及試驗地降雨量,以期篩選出既可作為優良水土保持植物,又可作為飼料的高產優質飼用苧麻品種。
試驗在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石山村進行,該地四面環山,地處大幕山、大湖山、大藥姑山之間,屬低山丘陵區,土壤以山地丘陵紅壤為主,含沙量大,容易產生表土流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溫和多雨,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0℃、降水量1 693.2 mm、日照時數1 350 h、蒸發量1 584.5 mm。
苧麻品種選用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提供的中飼苧1號、華中農業大學提供的TG5、咸寧市農業科學院提供的鄂牧6號苧麻;玉米為春玉米。
2012年6月選紅壤山坡地,建設了15個投影面積為85 m2(17 m×5 m)的小區,小區坡度為26°~27°,小區之間間隔0.5 m,每個小區四周用水泥板分隔,下部連接1 m×1 m×1 m的集流池,用于收集小區內的徑流和泥沙。在每個集流池安裝了水位計,在試驗小區周圍布設雨量計監測降雨量。設置了2個排水口,1個為清空排水口,1個為超位排水口,安裝水表和排水開關,超位排水口在水位超出70 cm時自動排水,通過水表讀數了解超位水量。在每次讀到數據后,打開清空排水口開關,清空池中水,測量池中淤沙,然后清空。
2017年7—8月栽植苧麻TG5、鄂牧6號苧麻、中飼苧1號,栽植株行距為60 cm×40 cm,在四周栽植中苧2號、川苧12號和華苧4號3 333 m2作比較試驗區和保護區。試驗共設5個處理:處理1,種植TG5;處理2,種植鄂牧6號苧麻;處理3,種植中飼苧1號;處理4,種植農作物春玉米,于2018年3月底點播;處理5,種植雜草(CK),于種植苧麻時播撒含雜草種子土層1 cm左右。水流失量的觀測時間是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
苧麻材料生長至高度為70~140 cm時測定鮮草產量,3次重復。每小區內刈割30 m2,測定鮮草產量,刈割5次,分別在5、7、8、9、11月進行。植株生長高度測定:在植株50~100 cm時,每小區隨機取10株刈割,分別測量地面至葉心的伸展高度。玉米在收獲玉米時測定鮮草產量(2019年由于玉米沒有成活,沒有數據)。雜草不做鮮草產量測定。
采用上海氣象儀器廠SM1型雨(雪)量器記錄降雨量,每次典型降雨后人工測量降雨量,并進行記錄。
每次降雨后對徑流池進行測量,讀取水位計,對水流失量進行記錄,并清空積水。
對3個苧麻品種第一茬收割苧麻的葉、莖及玉米秸稈進行測定,水分及揮發物含量測定參照GB/T 6435—2014,粗脂肪含量測定參照GB/T 6433—2006,粗纖維含量測定參照GB/T 6434—2006,粗蛋白含量測定參照GB/T 6432—2018,中性洗滌纖維含量測定參照GB/T 20806—2006,酸性洗滌纖維含量測定參照NY/T 1459—2007,鈣含量測定參照GB/T 13885—2017,總磷含量測定參照GB/T 6437—2018的試驗標準,由譜尼測試有限公司2021年9月檢測并出具報告。
采用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繪制圖表。
由表1可知,2018年各品種苧麻株高的高低順序為中飼苧1號>鄂牧6號苧麻>TG5,各品種差異不顯著。在生物產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中飼苧1號>TG5>玉米,各品種苧麻與玉米之間差異顯著。在水流失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中飼苧1號<CK<TG5<玉米,除TG5與CK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品種差異均顯著。在土流失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CK<中飼苧1號<TG5<玉米,各處理間差異顯著。玉米的產量是苧麻產量的60.83%~78.58%。

表1 2018年各品種苧麻的產量及水土流失量
由表2可知,2019年各品種苧麻株高的高低順序為中飼苧1號>鄂牧6號苧麻>TG5,各品種差異顯著。在生物產量方面,中飼苧1號>鄂牧6號苧麻>TG5。在水流失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CK=TG5<中飼苧1號<玉米,各苧麻品種與玉米間差異顯著。在莖葉比方面,鄂牧6號苧麻>中飼苧1號>TG5,各品種差異顯著。在干鮮比方面,中飼苧1號>鄂牧6號苧麻>TG5,中飼苧1號與其他2個品種差異顯著。

表2 2019年各品種苧麻的生理指標及水流失量情況
由表3可知,在種植的苧麻品種中,中飼苧1號的株高最高,達到114.12 cm,TG5的株高最低,為98.63 cm;在產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的產量最高,達到72 990 kg/hm2,玉米的產量最低,為24 915 kg/hm2;在水流失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CK<TG5<中飼苧1號<玉米,各處理間差異顯著;在莖葉比方面,鄂牧6號苧麻>TG5>中飼苧1號;在干鮮比方面,中飼苧1號>鄂牧6號苧麻>TG5。玉米產量是苧麻產量的34.13%~40.22%。

表3 2020年各品種苧麻的生理指標及水流失量情況
由表4可知,在種植的苧麻品種中,TG5的株高最高,達到133.65 cm,中飼苧1號的株高最低,為108.74 cm;在生物產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中飼苧1號>TG5>玉米,各苧麻品種與玉米之間差異顯著。在水流失量方面,鄂牧6號苧麻最小,只有0.82 m3/年,中飼苧1號最大,達到3.29 m3/年,各處理間差異顯著;在莖葉比方面,TG5>中飼苧1號>鄂牧6號苧麻;在干鮮比方面,中飼苧1號>TG5>鄂牧6號苧麻。玉米產量較低,是苧麻產量的52.6%~39.8%。

表4 2021年各品種苧麻的生理指標及水流失量情況
由表5可知,各參試樣品水分及揮發物大小順序為TG5葉=中飼苧1號葉>鄂牧6號苧麻葉>TG5莖>玉米稈>中飼苧1號莖>鄂牧6號苧麻莖。各參試樣品的粗脂肪含量中,中飼苧1號葉、鄂牧6號苧麻葉、TG5葉3個樣品含量較高,其他4個樣品含量較低。各參試樣品粗纖維含量與粗脂肪含量正好相反,而粗蛋白含量與粗脂肪含量相似。各參試樣品中性洗滌纖維大小順序為鄂牧6號苧麻莖>TG5莖>中飼苧1號莖>玉米稈>中飼苧1號葉>TG5葉>鄂牧6號苧麻葉。對各參試樣品葉部進行測定,酸性洗滌纖維含量大小順序為TG5葉>中飼苧1號葉>鄂牧6號苧麻葉,而莖部大小順序為鄂牧6號苧麻莖>TG5莖>中飼苧1號莖。在鈣含量方面,各參試樣品葉部大小順序為中飼苧1號葉>鄂牧6號苧麻葉>TG5葉,莖部大小順序為中飼苧1號莖>TG5莖>鄂牧6號苧麻莖。在總磷含量方面,中飼苧1號葉含量最高,為0.29%,TG5莖含量最低,為0.11%。

表5 2021年各參試樣品營養物質測定結果
在對苧麻樣品的測定中,綜合4年的平均值,飼苧1號株高最高;生物產量鄂牧6號苧麻最高,玉米最少;平均水流失量鄂牧6號苧麻最少,玉米最多;在莖葉比方面,鄂牧6號苧麻>中飼苧1號>TG5;在干鮮比方面,中飼苧1號>鄂牧6號苧麻>TG5。2008年平均土流失量鄂牧6號苧麻最少,玉米最多。
2021年各參試樣品中,粗脂肪中飼苧1號葉和鄂牧6號苧麻葉表現突出,分別達到32、31 g/kg;粗纖維TG5葉和鄂牧6號苧麻葉表現突出,為最低,均達到145 g/kg。各參試樣品粗蛋白TG5葉和鄂牧6號苧麻葉表現突出,分別達到19.63%、19.47%。粗脂肪TG5莖表現較低,達到2 g/kg。粗纖維中飼苧1號莖表現較差,為294 g/kg。各參試樣品中,粗蛋白中飼苧1號莖表現較差,為3.96%。粗脂肪、粗纖維、粗蛋白,苧麻葉的表現明顯優于苧麻莖的表現。苧麻葉的表現明顯優于玉米的表現。
作為青貯飼料,玉米是已經被認可的青貯飼料品種,苧麻是新開發的南方飼料品種。2021年山坡地玉米與苧麻產量之比達到0.4到0.5。飼用苧麻從生物產量、固水、營養物質來看,是優良的適宜山坡地種植的飼料作物。中飼苧1號和鄂牧6號苧麻是適宜山坡地種植的優良飼料苧麻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