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霜杰
精彩的課堂離不開精心的預設。按照預設順利推進固然可喜,而出現預設外的突發狀況,正是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契機。如何把握這稍縱即逝的機會,讓突發事件為教育教學服務呢?教師要在牢牢把握課堂方向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進行一場交互情感、啟迪智慧的旅程,接納不同的聲音,引導深入的思考,鼓勵自由的表達。
循循善誘,澄清價值觀念
在七年級新生的道德與法治開學第一課上,我圍繞學科學習提出三個問題:學什么?為何學?怎樣學?一個學生積極分享,語出驚人:“學這門學科是因為將來‘當官’要考這些內容。”學生們哄堂大笑。我理了理思路,開始發問:“你說的‘當官’具體指的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他很認真地回答:“我在書店看到許多考試資料,好奇地翻看,然后聽到有人說‘這么小就想當官’。”學生們又發出一陣笑聲,我也笑了,繼續說道:“我明白了,你在書店看到的資料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用的。”學生們若有所思,我又問道:“請大家共同思考,選拔公務員的考試為什么要涉及道德與法治內容?”“考查他們的品德修養。”“預防貪污腐敗、濫用權力。”……我順勢總結道:“為國家辦事的能力、為人民服務的情懷,是國家公職人員的必備條件。品行端正也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道德與法治學科就是要培養國家需要、人民放心的時代新人。”
先發制人,奠定感情基調
在講到《男生女生》這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發現異性的優點,我在課堂上開展了“夸夸咱班男生/女生”的活動。題目剛呈現,班里就一片沸騰,學生們你看我我看你,別有深意地笑著。一個調皮的男生突然舉手,我請他起立,搶先問道:“夸獎他人時要注意些什么?”他愣了一下,然后邊思考邊回答:“要真誠,發自內心。”“很好!那如何做到呢?”接連幾個學生發言,總結出了符合實際、語氣誠懇、列舉事例等要求。當我們再回到活動主題時,氣氛明顯正常了,班長主動分享:“我們班男生特別熱心,不怕辛苦,每次發書都爭著搶著去搬!”體育委員說:“我們班女生意志堅強,不嬌氣,跑步從不掉隊!”……
即興辯論,點燃思維火花
在學習了我國資源、環境的現狀后,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了,有了錢就可以到國際市場上買資源”這個觀點,部分學生覺得是正確可取的。我剛與一個學生爭辯完,就有另一個學生舉手追問,說完又有更多學生的手舉起來。我示意他們把手放下,說道:“看來大家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咱們干脆來一場辯論吧!”學生們拍手叫好,很快分成兩派,開始唇槍舌劍。最終,反方強調的“交易自由”“為自己國家囤積資源”敗給了正方堅持的“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經歷了這場酣暢淋漓的辯論,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和諧統一,在接納學生的基礎上澄清觀點,在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恰當引導,在肯定學生的基礎上鼓勵表達,突發事件也能成為升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本欄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