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
音樂藝術教育對陶冶學生情操起著重要作用。音樂教師承擔著將音樂的美傳遞給學生的責任,使學生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要打造學生樂于參與的優質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尤為重要。富有新意的導入環節、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不斷激起學生興趣的新穎方法、開闊學生視野的精彩拓展內容等,都是能讓學生思考不斷、想象不斷、專注學習的必備條件。只有教學設計新穎獨特又富有趣味,不斷地帶給學生驚喜,學生學習的情緒才會高漲起來,跟隨著教師的步伐陶醉于美妙的音樂世界。本文以四年級音樂欣賞課《瀏陽河》為例,探究如何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
生動的導入環節是一節課良好的開端。《瀏陽河》是一首古箏曲,運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使樂曲富有強烈的感染力,深情地表達了人民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之情。課堂伊始,教師創設情境,伴隨著婉轉悅耳的古箏琴聲,教師用優美的古典舞把學生帶進了美麗的瀏陽河畔,引起學生無限遐思,從而引出這首樂曲的主奏樂器——古箏。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古箏,了解古箏的構造,并讓學生親自摸一摸、彈一彈、聽一聽,體驗古箏的音色特點。教學目的明確,從課堂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生動靈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音樂欣賞課具有直接、具體的審美教育價值。它以特定的音樂為審美對象,以參與欣賞活動的人為審美主體,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觀,實現對音樂美的感受和鑒賞。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決“會聽”的問題,學生才能體會到音樂的意境。本節課在引導學生了解樂曲情緒、段落、意境等方面設計了很多生動有效的方法:運用情境創設法,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樂曲表達的內容,提升學生對樂曲的感受能力;運用主題旋律演唱法,帶領學生熟記樂曲主題旋律;運用繪畫法,讓學生畫旋律線或圖譜;運用視覺參與法,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將視頻及圖片資料直觀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采用聲勢律動法,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聲勢律動法是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律動動作及聲響等參與到音樂中,感受和體驗樂曲的節奏、速度及情緒等音樂要素的方法。根據運用不同的古箏演奏技巧表現出來的瀏陽河水的變化,教師設置了一系列律動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生動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向前流淌的河水,學生利用豐富的想象進行合作創編,他們有的雙手來回搖擺,有的手拉手一起隨著音樂高低起伏變化;在主題旋律變奏部分,樂曲情緒高漲,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做搭橋游戲來模仿瀏陽河水穿過大橋的情景。有趣的聲勢律動使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在合作互動中更深刻地感受、體驗樂曲的基本要素。
只有將教學環節設計得精彩、有趣,學生才會真正愛上音樂課并期待上音樂課,這也是音樂教師的奮斗目標和職業幸福感所在。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