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智
小籃球傳、運、投組合技術教學內容選自《光明區馬田小學校本籃球教材》中水平三組合技術教學單元。采用組合技術教學更加接近實戰,有利于學校體育教學向生活化過渡,滿足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籃球鍛煉需求。本課內容是在原有校園小籃球的教學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籃球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動作,強化和鞏固舊識,在提升中引導學生將組合技術運用到實戰中,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發展學生組織能力,對提高學生的上下肢協調性、靈敏性等體能也有促進作用,并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有著積極的影響。
授課班級選用深圳市光明區馬田小學六年級(1)班的學生,共48名,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該班學生在五年級的籃球特色課中已經學習過小籃球的多種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技術以及原地和行進間傳接球、原地投籃技術,在本學期學習了傳運組合技術等,已經具備一定的運球、傳接球、投籃基礎,整體學習籃球的熱情較高。
本課采用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有以下基礎作為支撐點:1.疫情期間的網課,通過視頻學習動作技能和居家鍛煉,學生具備觀看視頻的學習能力。2.本班已經形成學習小隊常態化,養成良好的籃球小隊學習的習慣,形成了小隊長組織、隊員們積極配合的學習氛圍。3.本班有5名籃球校隊的學生,擔任不同小隊的隊長,對于本課的學習內容,他們早已掌握,可發揮小隊長帶動作用,指導其他隊員。
兩個新授學習內容具備一定的挑戰性,同樣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引導,充分挖掘每一名學生的潛在能力,并通過小組合作、比賽的方式,在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
本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用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每名學生在課中的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結合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和智慧體育課堂理念,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新課程理念。本課的主要教學特色是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看平板電腦中錄制好的動作示范進行學習,視頻分正常速度示范和慢動作示范,方便學生直觀地了解組合技術的銜接和動作細節,并將示范視頻制作成二維碼,豐富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前預習,并作為課后作業進行溫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鍛煉的習慣。

小籃球組合技術單元課時計劃安排表(六年級上冊)

教師 陳智 班級 六年級(1)班 人數 48課題 小籃球傳、運、投組合技術 教時 4/4 日期 2020-12-03學習目標 1.說出運球后銜接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動作要領和在實戰中的一般運用;2.學生能夠將運球+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動作+投籃這一組合技術在比賽中成功運用2次以上;3.發展學生的思維及體育運動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團結協作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運球后銜接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動作;教學難點:運球后銜接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動作以及接球投籃動作在實戰中的運用。教學策略 本課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以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本能到技能的過渡,讓學生在認識和體驗運球和傳接球動作結合的基礎上,加入投籃,運用比賽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組織形式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興趣。教學過程中,利用平板電腦觀看錄制好的教學視頻,供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一旁指導,在比賽環節,鼓勵學生將本課學習的組合技術運用在實戰中。教學過程: 籃球游戲熱身導入→行進間運球繞樁+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練習→行進間運球繞樁+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練習+投籃→三對三實戰→10分鐘體能練習課程結構 學習內容 教法 學法 組織與隊形 設計意圖 時間 次數1.課堂常規:①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②安排見習生,宣布目標、內容。1.師生問好:①教師宣布上課;②安排見習生;③宣布課的內容與任務。認真聽講,積極配合體委。1.組織:8路縱隊。教師宣布上課內容后,小組長帶領組員慢跑到本組練習位置。1.使學生的精神飽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開放性導入( 5分鐘(2.游戲熱身導入:images/BZ_51_1363_1282_1757_1474.png3′創編版搶凳子游戲,一人一球,6個標志碟,5個網球。2.組織:分8個小組,小組長帶領組員一起觀看視頻中的熱身游戲。images/BZ_51_353_1695_613_1950.png2.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平板電腦上的視頻,講解游戲規則:6個標志碟圍成圓形,其中5個標志碟上各有網球一個,小組6名同學在標志碟外圍順(逆)時針進行行進間高運球。小組長組織好本組隊員,觀看視頻后,圍成圓形,決定跑動方向。聽到哨聲指示后搶占網球,未能搶到者到圈內進行3次深蹲跳,其他同學則繼續游戲。images/BZ_51_1363_1616_1755_1819.png2.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解決涉及多人示范時教師無法同時分飾多角的難題,體現智慧體育的優越性,節省教學時間,讓體育課堂更高效。images/BZ_51_1363_1852_1684_2053.png1.兩人行進間運球繞樁+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練習:每組一部平板電腦,兩名同學同時運球出發,繞樁后回到原點進行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接球。images/BZ_51_1363_2207_1742_2439.png核心推進過程( 3 1.線上線下教學融合,采用錄制視頻結合現場示范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創新,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智慧課堂中健身大數據平臺實時數據分析,讓學生的運動狀態可視化。 5′ 70次1.教師與一名學生示范后,語言引導學生觀看各自小組平板電腦錄制好的示范動作:①在快速運球繞樁時,回到傳球點后,做出傳球動作,并迅速準備接回傳球。②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傳接球動作的細節,并能模仿完成。(教師通過平板觀看學生練習時的實時心率和練習密度,并巡回指導糾錯)1.對比教師示范和視頻內示范,留意平板示范時的慢動作鏡頭,對不熟悉的動作要點多次觀看視頻,反復模仿視頻內標注的動作要領。可創新使用多種行進間運球技術,可模仿同伴的運球技術。注意觀察,避免發生碰撞。1.組織:分8個小組,小組長組織組員觀看視頻的示范動作。0分鐘(images/BZ_51_351_2412_608_2730.pngimages/BZ_51_1363_2450_1741_2697.pngimages/BZ_51_1363_2720_1740_3033.png

課程結構 學習內容 教法 學法 組織與隊形 設計意圖 時間 次數2.行進間運球繞樁+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投籃:每組一部平板電腦,分成兩路隊,籃底下那路隊同學拿球,另一隊不需拿球。2.組織:8個小組,一組三個球。小組長組織組員觀看視頻的示范動作。7′2.教師與一名學生示范后,語言引導學生觀看各自小組平板電腦錄制好的示范動作:①提醒學生觀察運球繞樁路線和傳接球時機。②鼓勵學生主動和同伴溝通。③告知學生接球前小碎步和滑步目的是練習單兵防守能力。④完成一組后,互換位置(教師通過平板觀看學生練習時的實時心率和練習密度,收集智慧體育引領下的健身大數據平臺提供的學生體質數據分析,截圖保存)。3.講解三對三實戰規則。①遵守規則,進球、違例交換球權,犯規主動舉手,不故意犯規,分8塊場地比賽。②成功使用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技術一次加1分;成功使用行進間運球繞樁+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技術,即使投籃不中,加2分;投籃命中則加3分。2.大膽運用已學會的運球技術;積極和同伴交流,形成默契。仔細觀看平板示范時的慢動作鏡頭,對不熟悉的動作要點多次觀看視頻,反復模仿視頻內標注的動作要領。①做出正確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練習。②喊出傳球人的名字和做好接球的準備動作。③要有跟進搶籃板意識。3.比賽過程,合理運用運球、傳接球、投籃技術。遵守規則,文明比賽,不惡意傷人,不挑釁、不嘲笑、不辱罵對手。50次images/BZ_52_1363_533_1701_731.pngimages/BZ_52_351_750_596_1053.pngimages/BZ_52_1363_755_1699_957.pngimages/BZ_52_1363_977_1623_1201.png2.將防守動作練習滲入到組合技術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實戰能力、合作意識,滲透育人價值。智慧體育課堂中方便學生多角度和重復觀看動作示范,了解動作細節,也方便教師了解學生體質的前提下,課后提供運動建議。3.三對三實戰:按平時分好的比賽小組進行,4分鐘后決出勝負,比賽進入第二階段,鄰近半場的勝者間進行比賽,負者間進行比賽。3.組織:8個半場同時開始。8′20次核心推進過程( 3images/BZ_52_1363_1322_1701_1565.png3.提高籃球技術動作的運用能力,培養團隊意識、互助意識、競爭意識、規則意識。images/BZ_52_351_1560_612_1882.pngimages/BZ_52_1363_1573_1700_1730.png0分鐘(images/BZ_52_1363_1737_1698_1989.png4.體能練習10分鐘:①運球移形換影;②坐位胯下“8”字繞球;③俯臥手指撥球;④雙腳夾球跳躍(每個練習1分10秒,間隔5秒轉換下一個練習,兩輪循環共10分鐘體能練習)。4.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體能練習,全面發展自身體能。教師說明輪換方法: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動作后休息5秒,迅速開始下一個動作,四個動作全部完成為一大輪,完成兩大輪。體能練習時,教師需留意健身大數據平臺的安全預警,確保學生運動安全。4.教師領做,同學們認真、投入完成每個體能練習的內容,一個部位的大肌肉群疲勞后,迅速轉換到下一個肌肉群練習,提高心肺器官持續承受負荷的能力。4.組織:8個小組,小組長組織進行輪換練習。10′images/BZ_52_1363_2138_1717_2372.png80次80次60次80次images/BZ_52_1363_2376_1717_2590.png4.體能練習作為補償性練習內容,發展學生上肢、腰腹肌力量及核心力量素質,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實時心率監測,避免學生運動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images/BZ_52_1363_2596_1717_2811.pngimages/BZ_52_1363_2815_1717_3049.png

課程結構 學習內容 教法 學法 組織與隊形 設計意圖 時間 次數1.放松韻律操拉伸×4。①手臂放松②腰部放松③下肢放松④太極操調整呼吸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放松拉伸,一起完成拉伸動作。1.身心放松,動作緩慢。1.組織:分8個小組,各自圍成圓形。1.引導學生做放松活動,建立預防運動損傷的觀念。3′4×8次開放式的延伸( 5分鐘(2.總結、評價。2.引導學生相互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中肯的評價。2.學生間進行交流、評價。images/BZ_53_1363_560_1754_809.png1′3.布置課后作業,回收器材。3.布置作業,和不同同學、家人分享當天的上課體會,繼續掃碼復習本課內容和本課組合技術動作的實戰運用案例。3.協助回收器材,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2.智慧體育下的課后作業,打破體育與健康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克服學生居家無法進行自我輔導與練習的障礙,感受智慧體育帶來的便捷與幸福。1′預計心率曲線images/BZ_53_351_1430_1117_1771.png預計練習密度練習密度:70%以上;平均心率:130~145次/每分鐘。安全隱患1.整理著裝和衣褲口袋中不要放硬物。2.場地平整,沒有尖銳的物體,如小石頭、釘子等(課前檢查,每個環節提出不同要求)。場地器材 籃球場2塊、籃球50個、訓練圈25個、標志碟50個、網球50個、訓練馬甲50件、音響。預計問題及解決方案預計出現問題:1.運球+傳接球環節,容易出現跑位錯誤;2.三對三模擬對抗,部分同學持球走動的可能性較大;3.體能練習時女生出現體能嚴重下降現象。對應解決方法:1.說明兩名同學之間相互提醒,小隊長指導;2.提示學生多用運球和傳接球技術;3.教師和小隊長、隊員一起鼓勵體能下降的同學。課后反思通過本課的學習,以智慧體育課堂為主,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本節課是單元第四課,注重組合技術的完成度和在實戰中的一般運用,從授課過程的實際情況來看,較多學生可以做到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和運用出跨步單手體側擊地傳球的技術,并能銜接運球和投籃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