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丹 田紅梅 祁俊菊 周裕婧 李燕燕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院,重慶 401331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機構對老年護理人才需求日益增多。我國老年護理起步較晚,高職老年護理仍隸屬于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以“2+1”培養模式為主,第一、二學年在學校,由校內老師授課,第三學年在醫院實習,由醫院帶教老師完成教學[1-2]。醫院是以老年疾病護理為重點的護理模式,護生與養老機構或者是社區老年人的接觸機會很少,缺乏老年人中期以及長期照護經驗,很難滿足老年人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護理需求,不利于職業能力和素養培養[3-4]。另外,老年護理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課程名稱、課程內容、開課時間及課時數等也不盡相同[5-7],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適合高職院校的老年護理方向課程體系。
近年,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與泰康之家蜀園養老機構簽訂“訂單式”人才培養合約,為了較好地提高老年護理方向人才培養質量,本研究在對川渝兩地醫養護養老機構調研基礎上,以為訂單單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老年護理方向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構建高職老年護理方向課程體系。
組建一支由我校和泰康養老機構專家組成的“雙師型”教師課程研發團隊,團隊成員共9 人,學歷均為本科學歷以上,其中初、中級職稱3 人,高級職稱6人,工作年限平均13年。團隊成員任務是制定養老機構老年護理人員的崗位勝任能力調查表,明確醫養護養老機構護士崗位勝任力指標,對專家給予意見進行分析,對結果進行討論,并制定課程體系。
1.2.1 現場訪談法 通過深入川渝兩地醫養護養老機構(包含泰康蜀園、四聯優侍養老機構),與單位負責人、人力資源部主管人員、老年護理工作一線人員面談,了解老年護士崗位能力需求狀況。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泰勒的勝任特征理論[8],結合訪談情況,設計養老機構護士崗位勝任能力調查表,利用問卷星和現場發放問卷調研,向單位負責人、人力資源部主管人員、老年護理工作一線人員、實習學生發放問卷,分析企業單位對老年護理人員的需求。共發放45 份,有效回收45 份,回收率為100%,問卷Cronbach′s α 為0.92。
1.2.3 專家函詢 運用德爾菲法就“醫養護機構護士崗位勝任力指標”進行咨詢,指標評分及篩選標準指標重要性按Likert 5 級評采分法[9]。研究咨詢專家納入標準:①專家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②從事護理教育、臨床護理、養老護理、護理管理等研究相關領域工作15年以上;③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④對于本次研究具有較高積極性,同時能在該研究內提出科學、全面的意見與建議。以每輪專家函詢表回收率計算出專家積極系數,參照相關文獻,根據判斷系數和熟悉程度計算專家權威程度[10],意見協調程度由變異系數和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共進行兩輪專家函詢。
1.2.4 小組討論 根據崗位勝任力指標,對相應崗位勝任能力要素界定,課程團隊明確課程模塊、設計課程構建框架,采用頭腦風暴形式共同討論,將能力要素分解到相應課程中,構建課程體系。
課程研發團隊明確醫養護養老機構護士崗位勝任力指標,設計課程體系構建框架,形成課程體系。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根據專家咨詢的評分結果,采用比例分配法計算各指標權重。
兩輪專家咨詢中的專家積極系數均為100%,提出建議的專家所占百分比為87.42%,且多數專家在函詢中提出了文字性建議。兩輪專家函詢的權威系數分別為0.83 和0.85,表明該研究專家權威程度高,可信性強。第一輪和第二輪肯德爾和諧系數分別為0.39和0.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31、56.42,P<0.05),說明專家意見逐漸趨于一致。
經過2 輪專家咨詢、整理與分析,最終確定了高職老年護理方向護士崗位勝任能力指標,一級指標共7個,二級指標30 個(表1)。

表1 高職醫養護機構護士崗位勝任力指標評價
課程體系框架從能力需求上,分通科護士課程、老年專科護士課程、訂單單位特色課程三大部分,將老年護理專業課程和訂單單位特色課程嵌入原有護士課程模塊,設計模塊化、遵循護士—老年專科護士—訂單單位老年護士的能力進階式的特色化課程體系框架(圖1)。

圖1 高職老年護理方向能力進階式課程體系構建框架
根據崗位勝任能力指標和構建框架,構建能力進階式高職老年護理專業課程體系,該體系由“五個課程模塊”組成。公共基礎課是高職學生共同必修的課程,也是提高其綜合素質必備課程;專業基礎模塊為臨床護士專業所需基礎知識課程,由6 門課程組成;專業核心課程模塊為培養老年專科護士崗位核心能力所需課程,由7 門課程組成;拓展模塊為訂單單位老年專科護士崗位可持續發展相關課程,由包括訂單單位特色課程在內的6 門課程組成;綜合實訓采用醫院和養老機構分段式頂崗實習,具體見表2。訂單單位特色課程詳見圖2。

圖2 訂單單位特色課程

表2 “訂單式”高職老年護理方向課程體系
崗位勝任力是指員工所具備的勝任某崗位工作并在崗位上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知識、技能、能力、特質的總和[11]。高職護生崗位勝任力培養將直接影響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和水平[12]。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時,應該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規格,明確崗位勝任能力,從而指導課程體系構建[13]。目前對高職老年護理人員崗位勝任力研究不多。本研究以為訂單單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老年護理人才為目標,對包括訂單單位在內的醫養護機構進行走訪調研和專家函詢,專家權威系數和協調系數分析結果表明,本研究專家關注度高并且具有較高一致性。核心勝任力是崗位勝任力最重要的部分,護理核心勝任力為評判性思維、評估、溝通、操作技術[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一級指標按權重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和老年專科護理能力,各位專家一致認為它們是老年護理崗位核心勝任能力。基礎護理技術、臨床各科常見疾病及急危重癥疾病搶救護理是臨床護士崗位基本核心勝任力,而老年專科護理能力是老年專科護士從事臨床實踐重要的核心勝任力,其中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最重要。
明確崗位勝任核心能力后,根據課程體系構建框架,再將相關要素分解到相應課程模塊對應課程中去。經課程組討論,基礎護理實踐技能、健康評估、臨床綜合護理、老年護理技術、老年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社區護理為培養老年護理崗位核心勝任能力所必需的課程,納入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在課程構建中還要依據國家養老護理員職業標準,突出老年護理方向人才培養特點,同時滿足上崗證書,即護士執業資格證書、老年照護證書、養老護理員證書需要。例如母嬰和兒童護理,對養老機構從事護理崗位的護士來說,在工作崗位很少涉及,但護士資格考試有相關內容,因此應保留相應內容,具體內容安排主要參照護考大綱要求來選擇,將其融合入臨床綜合護理。
該課程體系構建中體現了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為單位定向輸出優質老年護理人才”的設計理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要素,是能否實現人才培養的關鍵。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應以培養出符合訂單單位的高素質、高技能的老年護理人才為需求,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設置開發課程體系。本課程體系分五大模塊,在結構上符合高職學生認知規律。以護考課程為基礎,將老年專科護士課程、訂單單位課程融入相應模塊中,在能力上突出老年專科護士和訂單護士能力需求,遵循通科護士-老年專科護士-訂單單位護士發展順序,構建“職業能力逐級進階式”的課程體系。訂單單位特色課程由用人單位專業人員分別在2、3、4 學期以講座形式,分別將單位企業文化、照護理念、養老專業知識、職業規劃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傳輸給護生,以提高護生對專業認知度和企業歸屬感,使其提前進入護士角色。另外,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為避免學科種類數過多,將學科間有交叉的老年專科課程科學合理嵌入相關課程,如老年人法律法規融入護士法律法規中。綜合實訓模塊除醫院各臨床科室頂崗實習外,還要在訂單養老機構實習3 個月,以提高護生老年專科護理實踐能力,較好適應企業單位崗位需求。
老年護理課程體系構建時,還應注意以“人”為本,強化老年專業素質教育。根據勝任力理論,學生能力不僅是專業知識技能等顯性能力,還需要加強其對職業態度和職業情感的引導[16]。老年護理人才除了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外,還應具備良好人文素養。由于護理對象特殊性,對老年護理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據統計,因社會認可度低、工資待遇、發展空間等問題養老機構護理人才流失率較高[17-18],因此,應重視護生職業態度培養。在本研究現場走訪中也發現養老機構主管人員重視職業素養,有專家認為護生愛崗敬業、奉獻精神、孝道、孝德文化教育是良好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專家建議應納入職業倫理中。本課程體系在訂單單位特色課程的“服務理念”中,將儒家孝道文化以講座形式進行學習,以培養護生孝道意識,以提升其職業道德素養。另外,通過用人單位專業講師傳授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心態培育等知識,可提高護生職業歸屬感,為其今后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充分調研基礎上,以就業為導向,以為訂單單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老年護理方向人才為目標,初步構建高職老年護理方向能力進階式的課程體系,但課程理實比例、授課形式還需要在實踐中逐漸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