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光 徐 航 張 楠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所謂區域商業文化,目前學界尚未有明確的界定,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和咨詢領域內專家認為,區域商業文化是指一個地區內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中商品經濟活動產生的特有文化現象,它隨著商品交換而產生,與商業實踐相始終,迄今已有悠久的歷史。盡管區域商業文化歷史悠久,但是作為隸屬于商業文化的一個分支,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作為現代的一個專門學科,商業文化從建立至今尚不足20年。盡管這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但是這也為該領域的科學與教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比較典型的區域商業文化是晉商、徽商、浙商、粵商等。而東北的商業經濟雖然起步較晚、發展不均衡,但也因其獨特的文化特色、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商業文化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近年來區域商業文化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普通高等商科院校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區域商業文化教育研究,將商業文化融入普通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實踐之中,從而實現地方高校商業文化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區域商業文化是商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隸屬于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歷史文化,是該區域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積累,是區域內特色文化的傳承、民俗的積淀,可以反映地區的價值觀念、傳統特色。[1]由此可見,區域商業文化兼具歷史性、文化性、鄉土性特點,對大學生來說具有親和力、代入感,是商科教學建設的有益補充。
將區域商業文化融入到地方商科院校的教學實踐中,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在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高等教育教學乃至基礎教育中,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當地歷史文化的學習與調查研究。
我國商業歷史文化物質形態顯現的文化遺存非常多,雖然分布于全國各地,空間上受地形、河流、環境、等因素影響,但從總體上看各地區尚保留有相當數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它們多分布在城鄉郊區,便于當地的大學生直接實地踏勘;而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業歷史文化也因城市交通便利、信息暢通,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如新媒體視頻、云課堂、網上博物館等新時代實踐活動進行。
2001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規定中學教學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鼓勵學校在執行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同時,結合本地區優勢及學生需要,開展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這一指示給廣大教學研究的工作者們的教學實踐活動指明了方向,也推動了區域商業文化融入地方商科院校教學實踐的探索進程。隨著探索實踐,教育工作者發現,其中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和中小學生基礎教育都很重要,例如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學生素質和價值觀的培養就極為重要。[2]
由此可見,無論從各個年齡段的受眾群體、商業文化都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更能貼近生活,更能符合教學情境。而大學生相比較中小學生,思想更為獨立,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更能夠從精神層面體驗到區域商業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意義,因此推行區域商業文化融入當地高等商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優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基于以上特點區域商業文化融入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建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現實性。
區域商業文化融入當地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有助于地方構建與健全商業倫理制度、培育校園商業誠信文化,從而有效提升高校商業文化教育水平,培育一代遵紀守法、有文化、有道德、懂行的新型商人。那如何將地方商業文化融入當地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呢?筆者認為關于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商業文化的啟發誘導教育模式、課程設置、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方面。
由于授課對象的年齡層次不同,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大學生低年級與高年級對于區域商業文化教育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講授區域商業文化課程時更趨于開啟商業思想、構建正確的商業文化價值觀,從而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因材施教,科學、合理地將區域商業文化有機融入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目的,將區域商業文化有機融入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區域商業史融入到地方高等商科院校教學應用的研究得到各界的關注。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商業史暫時還沒有單列一個獨立學科,而大多融入到中國近現代史之中。包括商業史在內的近代史是大學生必修課之一,而就目前來說,大部分的近代史教師在授課時,主要是采用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來進行講授,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則采用播放一些地方商業史的視頻,以及當地商幫興衰等影片,讓學生們觀看了解。以上教學方式對比組織學生去當地商業史展覽館進行實地觀摩來說,顯得較為呆板和教條,缺乏一定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商業歷史文化遺址遍布全國各地,而多數高校所在地幾乎都有各級別的商業歷史文化紀念館、博物館以及活動基地、實踐中心等。因此,應充分利用當地的商業文化,組織大學生去實地觀摩,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才能夠感同心受,真正從內心中燃起對商業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崇高信念。
本文根據危險化學品生產所需特種化工過程的安全需求,闡述了五項化工過程安全工程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包括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數據說明書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及其管理軟件開發、道化學化學品(DOW)化學暴露指數CEI(chemical exposure index)的計算及其評估軟件開發、DOW火災爆炸指數F & EI(fire & explosion index)的計算及其評估軟件開發、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化工過程動態預警技術及其軟件開發、安全事故分析管理技術及其軟件開發,力求從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多方面對特種化工過程進行全方位安全管控。
例如,通過到商業文化基地進行實地調查,大學生看到為了完成商幫使命,不遠萬里去經貿的商團伙計始終堅持穿舊布鞋;看到許多商幫大戶為了講究商業誠信,即使身無分文、落魄交加、排除萬難也要兌現合同契約……這些情境都引人深思,讓他們了解商業誠信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即便在當下,我們仍要向恪守承諾的優秀商人學習,要勤儉節約、珍惜物品,禁止奢侈浪費;要吃苦耐勞、不斷奮進;要開拓思想,抓住商機;要誠信經商、誠實守信。
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方能正行。由此可見,將地方商業史在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應用,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突出,值得進一步的推廣。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國高等商科院校所處的地方大多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商貿民俗。內容廣泛的地方商業民俗蘊含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去學習和認知,社會各界應予以開發利用。同時,將地方商業民俗在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應用當中,也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
所謂的當地商業民俗,主要包括有關商業文化的衣食住行、生產方式等物質文化民俗,也包括信仰、道德、習慣法、民族藝術等精神文化風俗。在少數民族分布比較密集的地區,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商貿文化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可以對選擇最具特色的當時少數民族商貿民俗進行實地考察,從而凝結其商業文化思想的精華為大學生們所用;而相對于漢民族分布集聚的地區,當地的商科院校可以從當地漢民族商業文化的起源、發展和傳播等主題進行切入,從而拋磚引玉,積極開展地方商貿民俗在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應用。
許多地方商貿民俗中的道德、禁忌與習慣法中蘊含著大學生商業貿易、道德與法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許多地方商貿習慣法中要求本地人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要以保護生態、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先。如東北少數民族在漁獵產品進一步市場化的同時,依然嚴格倡導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很多東北民族還相應規定了民族禁忌,如赫哲族地區有“春不打母”之說,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動物資源的一種文化習俗。在保證不破壞生態資源的前提下索取經濟利益,也是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為商之道。
而在了解當地的商貿民俗中,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商業文化的領悟越來越深入,對“中華民族是一家”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一定的增強,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
在高等商科學校所處的地方不乏有許多當地的名人,而這些名人傳記中蘊含著對祖國的熱愛、人民的關懷,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國家繁榮,這些名人的光輝偉績理應得到人民群眾的代代銘記。因此,組織大學生深入到當地的商業名人故居、商業名人展館、商業名人紀念館、商業名人祠堂、商業名人后代的家庭中進行實地調研,便是一種全方位、立體式、情景化的實踐教學。
例如,對當地著名的商業領域人物故居進行采訪,大學生們能夠了解商業名人光輝一生,理解什么是商人的家國情懷。有條件的地區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到商業名人后代的家庭成員進行口述史采訪,從口述史中感悟商業名人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的精神信仰。
地方商業名人不乏具有豐功偉績的英雄、大公無私的商貿系統里的清官及救國救民的良好商家先驅……他們都是大學生學習的榜樣和偶像,走進商業名人、了解他們的傳記和感觸他們精神,這對培養大學生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是非常有意義的。
例如,在歷史上山西商業底蘊深厚,著名商人層出不窮,被人們稱為“晉商”。晉商位列中國十大商幫之首,興盛時間達五百年之久。晉商在世界經濟史上的地位很高,曾經與意大利商人平齊。晉商有很多代表人物,例如山西祁縣喬家:始祖為1718年出生的喬貴發,代表人物喬致庸;山西榆次常家:始祖常仲林(1500年由太谷遷居榆次),代表人物,常萬玘、常萬達;山西太谷曹家:始祖為曹邦彥等……[3]如此眾多的商業精英,積淀為當地商業文化的深厚資源。正因如此,山西省的地方高等商科院校便可很好地利用其地方的商業文化優勢。
地方商業名人偉績在地方高等商科院校的教學實踐的應用中,學生們不但從內心中體會到商業文化教學的魅力,實現了該學科的教學目的,而且還初步培養了學生們商業貿易的實操能力、創新能力,從而為培養大學生參與社會調查能力進行有益的引導。
地方商業文化遺存遍布在祖國的各地,從遠古時期舊石器人類遺址到近現代戰爭遺跡,為當地大學生商業文化學習提供了實踐活動的廣闊空間。這里包括愛國主義商業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例如,鞍山烈士紀念館、孟泰紀念館、臺安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4]以及哈爾濱商業大學商業文化館等。當地商科院校應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深入調查采訪當地的商業文化遺址,讓大學生在參觀、聆聽講解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商業文化的真諦。
綜上所述,大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對外界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及探索欲,傳統課堂教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當地的商業文化資源對大學生的商業道德品質、行為準則等方面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將其加以充分利用,可有效激發大學生的敬業精神、群體精神,增強大學生的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同時,積極開展將地方商業文化融入商科院校的教學實踐,引起人們關注當地的商業歷史與文化,從而保護與傳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商業文化傳統,推進地方商科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無疑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