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明 左 浩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是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階段,是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資源的配置,更是人才培養的系統施工圖。培養方案是完成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整體規劃和各專業教學目標的頂層設計,是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知識結構、學生能力培養要求和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學管理、教學任務安排、教學評估等教學活動進行的基本依據,更是對人才培養規格的完成度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性進行監控和評價的基礎性文件[1]。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障國家教育方針的推進,國家教學理想的實踐,國家教學標準的落地實施,提升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育人質量,現對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探析[3]。
自2019年以來,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認真開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通過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教育部一系列關于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的學習,形成了兩點重要共識:一是升格不變類,即堅持職業教育的屬性不變,不忘職業教育的辦學初心,努力完成黨和國家賦予學校開展第一批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辦學試點的時代使命;二是試點工作努力實現兩個精準:第一,精準定位,即教育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學定位,秉承黨的教育宗旨、開展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人才定位,培養具有先進技術先進思想的高層次技能型人才;教學定位,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模式定位,深度開展產教融合、堅持校企共同培養、協同育人。第二,精準質保:在師資隊伍、培養方案、“三教改革”、實踐教學等方面,將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精準落實于職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
職業本科的人才培養方案以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3];必須堅持以加強職業需求為導向培養企業有需求的人才、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科教創相融合為途徑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4]。
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職業本科的人才定位是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本科教育要在高職教育基礎上,適應國家發展創新戰略布局及陜西省產業發展的強勁需求,依據各國的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和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完善校企共同培養模式,培養出適合創新創業發展的土壤,完善高等教育通識課程和職業教育職業技能教育有機融合機制,致力于完善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教學體系,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與品行,了解行業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與趨勢,掌握必需的基礎專業知識和復合型的專業技能,學會處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扎實專業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5]。
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和新起點。做好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準確辨析職業本科和高職本科以及普通本科之間的聯系和不同,明確三者的邊界,提取出各自的核心[6]。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在學歷認可度層面上和普通本科是相同的,但教育類型不同;普通教育是將知識教育放在第一位,而職業教育是將能力教育放在第一位,即是指圍繞職業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組織課程與教學的教學體系[7]。還有,職業本科教育必須使校門與崗位無縫對接,具有鮮明的行業崗位指向性,其明確指向具體行業具體崗位所需職業能力培養和獲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職業本科依崗位工作所需的專門性知識及其運用能力掌握的深度,要強于要求基礎知識面寬廣的應用型本科[8]。
以培養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和以培養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按照教育類別劃分,同屬職業教育大類,但從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內涵以及人才培養體系等多維角度看,二者還是有顯著區別的[9]。
職業本科在理論知識方面要不低于普通本科的最基本要求,在技術技能方面要高于高職??频母邩藴室螅哂薪鉀Q實際工程中難題(知識綜合度高、技術復雜性強、偶發特點突出)的能力,要以“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工匠、勞?!睘楦邔哟温殬I本科人才的育人目標[10]。
(一)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全面發展。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塑造、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三者并重,加強學生職業素質建設和專業技能鍛煉,將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勞動精神、以任新民為代表的專業精神、以邱光華為代表的職業精神和以胡雙錢為代表的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二)堅持標準引領,確??茖W規范。以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和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基本遵循,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三)遵循教育法則,把握職業特色。遵循高層次本科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統籌規劃職業教育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理論教學比重與實踐教學比重、學歷證書與各類職業培訓證書之間的關系;整體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具有“四種能力”:即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四方面能力的訓練,培養具備一定崗位能力,能夠適應社會飛速變化的技能人才,同時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四)持續機制創新,增強多方交流。圍繞上下游產業進行專業布局,緊跟行業人才需求變化,創立人才培養方案討論模式,學校主導邀請多方參與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堅持動態調整機制——每學年舉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聽證會,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增強校本課程和校本教材的研發,建立完善的鼓勵機制激發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主動性,建立學生服務中心為學生搭建起和教師學校溝通的橋梁,做好人才質量的評價和反饋。
(一)落實與高職???、高職專升本人才培養方案的區分度。在專業人才定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就業崗位、課程設置、畢業條件等均要精準對接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兩個要求和特征。
(二)建立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培養方案應具有鮮明的有別于其他同類學校相同專業的顯現度,具體應該體現出汽車和職業兩個基本特色,在專業課設置中堅持以汽車大類課程為核心,在課時劃分中保證實訓課程占比滿足要求。
(三)完善“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體系,推進“三全育人”,構建職業教育技能提升和思政素養的有機統一。人才培養方案應能夠顯著體現“立德樹人四層次教學體系”。
(四)培養方案中應落實“勞動教育”,勞動學分共計10學分;其中勞動課程占4學分,日常勞動占6學分,學生在校期間需修滿10個勞動學分方能畢業。
(五)合理設置職業教育課程安排。完善基礎課程開設,保障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需求,將思政課程、黨史國史課、體育、軍事課、以及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外語等自然科學類基礎課程列為學生基礎必修課,學時要求原則上應當不少于總學時的25%。
(六)通識教育類課程體系包含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通識類必修課程為10學分。通識類選修課程限選6學分,通識教育類系列課程學校每年審定一次,受理新增系列或單一課程,撤銷不符合教學要求的原有設置課程。
(七)專業(技能)課程的設置符合標準。專業(技能)課程設置要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要體現職業本科“用、新、專、匠”的四個特征要素;要精準對接、解析行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能力要求。教學內容應能夠體現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以及行業高科技的科普知識,行業發展動態與趨勢等。
(八)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課程設置提高實踐教學的比例,將實踐教學引入到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育教學中。保證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教學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多措并舉保障學生實踐教學,分層次分時段逐步完成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學生累計頂崗實習時間半年及以上,可達到畢業要求,可根據實際情況,學校集中安排或分階段進行。
努力探索和踐行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所提出的“3-2-4-1-8”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3”是三認同;即學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必須遵循高等教育辦學規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其人才培養的模式、教育教學的方式等都必須得到教育界的認同;職業本科的專業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地將企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標準等引進教材、引入課堂,校企合作共建的專業必須通過行業組織的專業認證(認同);學校培養的職業本科學生必須得到企業界用人單位的認可(認同)。可以說,“三認同”是學校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辦學目標。
“2”是兩個標準;即教育部頒布的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這兩個標準就是學校辦學、人才培養的參照系和衡量標尺;同時也是職業本科區別于普通本科的差異點之一(普通本科僅參照對標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4”是四要素;即“用、新、專、匠”;這是職業本科人才應具有的四個特征要素,其中“用、專”是職業教育的屬性、“新、匠”是職業本科的“高層次”要求。在四要素中,“用”是前提,“新”是特點,“專”是要求,“匠”是目標。
“1”是建立起一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閉環反饋信息系統。人才培養要保持其育人質量的持續改進,必須建立起“學?!萌藛挝弧鐣谌皆u價機構”四方共同建立的閉環反饋信息系統;用人單位的評價、社會的聲譽、學校的自我診斷與持續改進、第三方的評估評價是該系統的四大核心組成。
“8”是提出從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建設、技術技能、師資隊伍、實訓條件、職業素養、學生就業等8個維度作為校企合作的衡量標準,即8個校企合作適配度。
為做好“3-2-4-1-8”的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就必須把辦學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科教創相融合的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在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材教法、實踐環節、校企合作、通識與素質教育等方面進行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膽改革和創新。積極探索通識教育、素質教育、工程教育、技能教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結合,培育“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總而言之,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應當定性在職業教育,定位在高等層次,定標在技術技能,定點在實踐環節,定向在校企合作,定格在綜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