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仙靈
摘? 要:繪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對他們今后的讀書習慣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如何引導孩子愛上繪本閱讀是他們學習生涯之初的重中之重。小學低段的孩子初入學校,自制力及讀書的方式方法方面都很缺乏,需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家校共育,才能使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關鍵詞:繪本閱讀;小學低段;家校共育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本給我們帶來智慧,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們國家的人均讀書量卻讓人堪憂,最主要原因是從小未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孩子接觸書本之初,最先閱讀的就是繪本,繪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這“人生的第一本書”非常關鍵,這對他們以后的讀書習慣和讀書量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低段,家長應和老師互相配合,共同培養學生對繪本的閱讀興趣,為他們搭建一座堅實的通往獨立文字閱讀的橋梁。
一、小學低段繪本閱讀的重要意義
繪本圖畫豐富,色彩鮮艷,給孩子們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符合六七歲孩子的審美發展,能充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繪本中的圖畫大多數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的作品,用筆精致,圖畫精美,構圖配色高明,無形中會讓孩子受到美的熏陶,進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對孩子今后的品位和生活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繪本所講述的故事雖然都很簡單,但是其中卻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耳濡目染,就會明白很多道理。例如生活習慣系列繪本,孩子看了以后就知道睡前要刷牙,便后要洗手,東西不能亂扔等。繪本中蘊含的道理遠比千萬次叮囑有效果。
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了一些漢字,但是并不多,當他們閱讀繪本時,會借助拼音或者他人的提示認識更多的生字,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對孩子的學習和今后的閱讀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繪本中的文字雖然少,但是它的圖畫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孩子閱讀繪本,能夠結合書中的圖片進行聯想,有效地啟迪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形成自己獨有的思想和見解,使他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如《逃家小兔》這本繪本,讀完后讓孩子思考“如果你是這只小兔子,你還想逃到哪里去?”引發了孩子的想象,并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當父母將孩子抱在懷里,或者和孩子并肩而坐,給孩子讀文字,引導孩子看圖畫時,這就很大程度地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使孩子有了一個圓滿而充實的童年。這幸福的童年有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堅強面對磨難的勇氣,能治愈一生中的所遇到的不幸,使他們擁有幸福的能力。
二、繪本閱讀策略
(一)家庭方面
小學低段的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弱,持久性差,在閱讀方法上也很缺乏,需要家長“陪讀”“共讀”。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閱讀環境,安撫孩子那顆想玩耍的心;父母坐在身旁,隨時解決孩子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免挫傷孩子的閱讀積極性;父母時不時的正確引導,能避免孩子進入理解誤區。對小孩子來說,這樣的親子閱讀,才是真正的有效閱讀,有質量的閱讀。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他們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當父母丟下手機,時刻將書本拿在手上時,孩子就會覺得讀書也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他們也會跟隨父母一起拿起自己的繪本來看。繪本要堅持每天讀,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天累積起來得有二十分鐘至半個小時的時間保證,并形成規律,使繪本閱讀成為家庭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 家長要在家中給孩子建立自己的圖書架,讓孩子有自己的閱讀空間,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精神上的“富有”,培養與書的親近關系,使書成為自己的朋友。同時還要將一部分繪本放在家中各個不同的位置,使孩子觸手可及,以免孩子想看書時因手邊沒有書而影響了閱讀的興致。
3. 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圖畫書論》中強調了讀書給孩子聽的重要性:“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成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講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當父母或朗讀者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的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因此,親子讀書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家長給孩子讀,并且要注意自己朗讀時的語氣和語速,“聲情并茂”地讀,讓孩子通過你的朗讀與書本產生共鳴,從而對書中內容產生興趣,愛上這本書。
4. 家長還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采用豐富的繪本閱讀方法。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看著繪本給父母講故事,無論孩子講得效果如何,請家長保持聽得“津津有味”的狀態,以此激發孩子交流的欲望,感受到表達和閱讀的快樂。話多好動的孩子可以跟家長配合,分角色演一演繪本中的故事,既滿足孩子表演的欲望,又是對閱讀內容的再認識。
(二)同伴之間
小伙伴們圍坐一圈,拿起繪本,你一言我一語地講故事,交流自己在書本中的困惑和發現,孩子的心靈是相通的,他們的世界,他們自己更懂。因而可以讓孩子多參與社區或者通過其他途徑組織起來的讀書會,讓孩子享受共讀的樂趣。看到其他小朋友侃侃而談,孩子自己也會心生羨慕,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欲望。而且通過分享和交往能使孩子的社會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教師方面
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繪本是一種非常有魔力的書籍,只要學生一進入到繪本的世界,就會不自覺地被里面的圖片和故事所吸引。因而每周一節的閱讀課,教師們要進行精心地設計,利用有頭無尾、設置懸念、問題引導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走進繪本世界。例如引導學生閱讀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時,老師說:“小約瑟從小有一條保暖又舒適的毯子,這是爺爺給他做的,每晚蓋著它小約瑟都睡得很香甜。可是有一天,媽媽想把這條舊毯子扔掉,同學們,要是你是小約瑟,你會舍得嗎?”“不舍得!”“小約瑟也不舍得,他抱起毯子去找爺爺,請爺爺幫他想辦法。爺爺想出了什么辦法呢?請同學們回去認真讀一讀《爺爺一定有辦法》,讀完你就知道了。”好奇心會驅使同學們回家繼續閱讀這本繪本。
2. 小學低段的學生自制力差、忘性大,但他們很聽從、很重視老師的話,課堂上并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閱讀繪本。老師可以留作課后作業,讓孩子在家每天保證讀繪本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時間,來校后以“知識競賽”“我來分享”等形式檢查孩子們的讀書情況,以督促孩子認真并按時完成閱讀內容。
3. 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老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進度,每隔一段時間在班級進行“我是讀書小達人”“我是讀書小能手”的評選,以督促那些不愛讀書、讀得慢的學生。
4. 一本繪本讀完后,老師要在學校上一節閱讀指導課,鞏固孩子的閱讀成果。孩子的閱讀可能只局限于繪本上有的內容,所以需要老師用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如在繪本《蚯蚓日記》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或仿寫故事,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這本繪本的認識,還開動了他們的小腦筋,進行了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
三、結語
小學低段繪本閱讀的意義重大,孩子閱讀興趣的激發光靠老師或者家長都無法獨立完成,繪本閱讀需要家校配合,家長和老師形成合力,共同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共同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從小愛上閱讀,并養成終身讀書的好習慣。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李麗娥,謝芬蓮.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6,35(06):42-44.
[2]范淑蘭. 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淺談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J].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6(S1):86-87.
[3]鄭利. 繪本閱讀教學實施策略[J]. 文學教育(下),2021(08):124-126.
[4]王檸微. 小學低段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研究[J]. 好作文,2020(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