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鳳
(安徽省滁州市特殊教育中專學校 安徽滁州 239200)
培智學生因存在某些生理缺陷,導致與正常學生相比思維活動區別較大,如在語言理解方面、觀察分析方面以及空間想象方面等[1]。正常學生很容易理解的知識,培智學生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了解和掌握。由于與正常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培智學校的教師使用普通學校所用的語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那么則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2]。因此,在培智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認知能力,切實提高教學效益,利用各種方法促使教學語言形象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法多元化。
教學語言是培智教學課堂中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媒介,教學語言可以是聲音指令、手勢指令、肢體指令等,通過發布教學語言,可以培養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有序性和高效性,針對某個問題講解時讓理解能力較弱的培智學生有更加詳細、直觀、清晰的理解,同時通過學生的反饋,也可以掌握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便于教師進行有效、及時的評價,有利于擺脫學習困境[3-4]。但是,針對培智學生也需要采取更為形象化的教學語言,據此提高教育語言的作用,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語言中指令語言占據重要地位,因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化能力比較薄弱,在組織課堂中需要有效、清晰、簡潔的指令語言,教師結合培智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一些教具可促使指令語言更具形象化[5]。例如,用卡紙設計和制定言語標識,如舉手發言卡、小組合作卡、停止說話卡等。若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則使用停止說話卡,若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時則使用舉手發言卡,若需要學生小組合作解題時則使用小組合作卡等。
數學教具需要設計領域廣泛、操作方便且實用性強,在培智數學教育中,蒙臺梭利理念更符合孩子的學習發展,其認為孩子的數學心智是可以激發的。例如,在學習多與少概念課程中,使用的教具包括數棒、金色珠子、階梯彩色串珠等,通過看、猜、擺、數等一系列操作建立對多與少的認識,從感知上理解和辨別多少的含義,使學習更加簡單;在輕與重的教學中,使用重量砝碼、重量板等教具,通過摸一摸、比一比中體現輕與重;在里與外的學習中,使用教學盒子作為教具,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和理解盒子里和盒子外。通過依托實物化教具,促使教學語言更具形象化,同時,學生也能初步建立比較意識,培養了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講解語言更加準確、簡明,可以為學生搭建解疑釋惑的平臺。由于培智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較低,因此,講解語言形象化有助于其完善思維,突破難點,培養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使用媒體輔助教學,在圖、文、聲、像的直觀生動變化中滲入數學,促使講解語言趣味化、形象化。例如,在使用湊十法學習20以內的加法知識點“7+幾”計算中,作為多位數計算的基礎課程,在老師講完后,多數學生可能對此知識內容仍一知半解,不理解為何湊十?怎樣才能正確湊十?此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幻燈片課件,課件內容是在歡樂的游樂場中,旋轉木馬上有10個座位,來了7個小朋友坐在上面玩,此時又來了5個小朋友,其中3個小朋友找到剩余座位,有2個小朋友還在等待中。視頻下方用擺小棒方法體現出座位數和小朋友數量。通過以上直觀、形象、生動的課件引導學生發現“7+幾”的計算,向學生深入淺出、細致入微地講解“湊十法”是先把7和3湊成十,之后算10加2等于12。又例如在20以內加法運算教課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內容,“數學王國中來了一位矮個子的小朋友,走到門口發現數學王國的門檻太高邁進不去,這時國王告訴他:小朋友,想進入數學王國必須得長個子,而答對數學題就能長高。此時老師出示畫面,7張桌子,6把椅子,問桌子和椅子一共多少?桌子比椅子多幾?這是采用闖關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促使語言形象化,可以彌補語言理解能力低的劣勢,這種多重感官同步的直觀效果呈現了知識的難點和重點,結合聲音、視頻、動畫等創造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聽見、看見,進入到情境中,進一步支持學生掌握更為深刻的教學重點、難點,使數學知識更具趣味性。
生活數學趣味無窮、多姿多彩,在培智學校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了解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呈現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提高教學水平更有意義[6]。
數學教學過程中問題情景呈現的效果更為顯著,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將問題過程以情景形式呈現,使問題更具生活化。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情境相互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學習知識點中,教師通過問題情境方式呈現生活化教學,可見展示魚缸內小魚情況的三張情境圖,讓學生觀察看見什么?隨即講述問題:“魚缸中本應有4條小魚,爸爸從市場又買回3條小魚,但有1條跳出了魚缸:目前魚缸中還有幾條小魚?”再展示樹上猴子的三張情境圖,讓學生觀察發現什么?隨即引出問題:“動物園里有5只小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后來走了2只小猴子,有1只小猴子又回來了,目前樹上還有幾只猴子?列出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從情境模式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混合運算是從左到右的計算順序,同時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了解數學的意義。
可見,在培智學校中,問題情景呈現生活化方法的采用可以提高數學課堂趣味性,促使學生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在培智學校中,讓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也是教學涵蓋的基礎內容。因此,在數學課堂上講解知識點以后,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設計數學練習題目,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而通過對生活化練習題目的完成,不僅能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也能讓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培智教育五年級生活數學“10元以內人民幣的使用”內容中,通過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設計練習題目,用以提高學生學習有關知識的能力。“王琦媽媽告知王琦去超市買牛奶、面包,共給王琦10元錢,王琦買牛奶花費3元,面包花費7元。問,王琦目前還剩多少錢?”李月媽媽需要食鹽和醬油,共給李月9元錢,購買醬油花費7元錢,食鹽2元錢。問,李月目前還剩多少錢?”又例如,在學習培智教育一年級生活數學“比大小”內容中,通過與生活實際結合了解盒子、樹葉初步理解大小的含義,教師選擇兩件相同但大小不一的樹葉和盒子,提出問題:“哪個盒子小?哪個盒子大?”“那片樹葉小?那片樹葉大?”引導學生找出答案,再提出問題“誰能將大葉子放進大盒子中,將小葉子放入小盒子里”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師通過以上練習,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10元以內人民幣的計算以及大小的區分,深入了解該部分的知識點。因為題目設計與實際生活相符,利于提高接受解答習題的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教學方法的使用對教學效益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培智學生自身的認知、學情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針對性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益。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改善和優化,可見教育活動趣味性得到較大增加,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7]。因此,在培智數學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游戲教學以及創建情境教學,利于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發展。
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將教學內容與趣味游戲相結果,使抽象的數學概念簡單化,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前準備好游戲環節的設置,課中給予鼓勵,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8]。例如,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運算時,教師以分組教學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用卡片作為教學用具分發給每位學生,分組完成后說明游戲規格,通過卡片計算數學題目,每組答對一題則獎勵一張卡片,卡片獲取最多組則為獲勝組。在進行運算中小組之間互相探討,一起數一數,通過思考和動手計算出結果,同時課堂氛圍會更加輕松愉快。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知識課程中,部分培智學生購物經驗少或者沒有購物的經驗,導致學習難度增加,因此,教師需要設計一個游戲讓學生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讓其了解人民幣的用途。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在商店購買玩具的、水果、零食的過程,在收銀平臺需要放大人民幣的交易面值,觀看視頻幾遍后,讓學生通過角色模仿的形式扮演收銀員與購物者。購物者在選擇商品后去結賬,收銀員付款,教師在此過程細心引導學生認識人民幣面額,加強對人民幣的了解。
實踐證明,通過游戲教學模式利于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使課堂活動更精彩,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加深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
培智兒童的記憶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比較差,對于數學計算會產生恐懼感,進而出現厭學情緒。情景教學法的運用相對比較廣泛,如練習鞏固環節、新知識點呈現環節,利用教學情景呈現形象更為逼真的優勢可以使知識點的講解過程更為生動有效,對練習鞏固環節的獲取效果更為顯著[9-10]。例如:在學習認識球體、圓柱體、圓錐體課程時,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不同形狀的圖片,教師也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實物在課堂中講解,如籃球、乒乓球、漏斗、水杯、筆尖等,通過直觀事物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另外,也可以用紙和膠帶教學生制作圓錐體、圓柱體,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課堂知識。例如,在學生初步認識人民幣后,可學習如何使用電子計算器進行計算,首先為每位同學準備一個計算器,同時介紹計算器的各種按鍵,如清屏鍵、加減號鍵、小數點鍵以及數字鍵等。待學生們熟練計算器后,可以準備商品標記售價,鉛筆1元、橡皮1.5元、尺子2元,再次進入商店購物情境。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扮演收銀員與購物者,假設購物者組購買2把尺子、1支鉛筆、2個橡皮,則由收銀員組使用計算器計算出應收金額。兩組學生輪班反復練習,不但使學生興趣濃厚,簡化教學內容,也增強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
在情景化課堂中學習,學生的參與度更濃,且學習積極性更高,打消了學生的厭學心理,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利于創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助理教學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在培智數學課程中,教師需要使用形象化的教學語言作為溝通媒介,教學內容接近實際生活可以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推動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數學,建構培智學校生活數學高效課堂,提升數學的整體教學效果,進而推動數學教學的教學效益,發展培智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