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蓉郁,秦宇彤
(陸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教育教研室,重慶 400038)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依靠理論和實踐力量,激發大學生追求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課程思政教育對于引導軍醫院校管理專業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引領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學生服務患者、救死扶傷、甘于奉獻服務意識影響深遠。本文以軍醫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圍繞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的建立和思政資源的挖掘等問題,進行了一些嘗試性的研究和改革,為高校探索一套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具體可用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方法提供了參考,也為踐行軍校大學生“姓軍為戰”“為戰育人”的職業素養和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出德才兼備、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公共管理人才探索了一條實施路徑。
目前,國內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空前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各大院校非常重視課程思政的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管理類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目標、教育理念、能力培養、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育管理、教學評價等板塊。相關研究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有效舉措[1-2],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一是部分教師對于專業課程思政目標不清晰;二是專業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廣度、深度和溫度不夠;三是各專業課程之間的思政目標和內容銜接度不高;四是課程教材內容與課程思政內容結合不緊密。
如何將思政目標與專業特色相結合,并有機融入專業內容的講解,形成自身的教學優勢和思政特色,是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思政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文件明確了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和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建設總目標。本文結合軍醫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3],主要從思政教育目標、崗位勝任能力、職業素養、核心價值觀等維度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思政目標進行了研究,并采用德爾菲法調查行業領域相關教育專家,以訪談形式了解學生學習需求點,經過多輪調查和反饋,最終形成統一意見,確定了該專業課程思政培養目標。具體如下:(1)第一層次社會培養目標: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道德和綜合人文素養。(2)第二層次軍隊培養目標:融入新時代的“四個自信”核心內容,樹立“姓軍為戰、為戰育人”的信念,注重醫德醫風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提升學生善于溝通、求知創新的執業能力。(3)第三層次專業課程培養目標:各門專業課程思政目標根據以上兩層次培養目標進行梳理,做到大統一小差異,將專業課程教材內容與思政內容有機鏈接,真正落實思想鑄魂育人,培塑新時代軍事公共事業管理專門人才。
目前,對一堂優質課的思政課程評價內容包括:(1)清晰度,即擬解決問題和教學目標的清晰度。(2)關聯度,即育德教育與專業知識教學的關聯度。(3)融合度,即育德教育內容與專業教學方式的融合是否科學、合理、有機地與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4)認同度,即是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否能影響學生的行為規范,也就是育人效果。本文立足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思政教育培養目標,結合以上思政課程評價內容,從專業課程思政屬性、教材、教學方式及學生思政需求4個維度,對專業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進行了研究。
3.1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 本文通過對管理類專業課程特點、教學內容、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和研究,提煉出課程自身蘊含的思政屬性,如“人文情懷、管理素養、創新思維、法制意識、服務意識、合作共贏理念”,以及軍醫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應該樹立的“姓軍為戰、為戰育人”的思想信念,“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和“誠信服務”的人文素養。如把“誠信服務”的價值觀作為管理學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將管理學和醫學的思維方法與價值理念結合到一起,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三觀。在課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尊重生命、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其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這些思政元素都是從專業課程特色和知識體系中發掘出來的。
3.2教材蘊含的思政資源 教材是教學最重要的教學載體,發掘教材思政資源是思政教學的根本內容。本文從3個角度挖掘和提煉教材體系所蘊涵的思想政治資源:(1)與本專業相關的重大事件。如從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援建非洲醫院等事件中提煉出敬畏生命、自強不息、愛崗敬業的責任感使命感、甘于奉獻和大愛無疆等思政教育元素,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道德和綜合人文素養。(2)歷史角度。如介紹管理發展史時提出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徳以孝為本”及“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價值取向與當今推行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治國理政理念進行聯系,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性、獨立性、民族性和時代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幫助學生樹立“四個自信”。(3)對比角度。如在管理的控制職能章節中,通過對比中西方對疫情爆發事件的處理態度和方式,引出對中西方國家體制的開放性討論,融入“愛國、姓軍為戰、四個自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資源 德育教育的落腳點在于通過專業知識和思政案例,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解決學生思想問題,達到提升學生專業認同度、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學習內動力,從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在衛生事業管理學課程中講解醫政管理時,采用以問題為驅動的案例教學法,輔以思維引導、研討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對某部隊醫院黨委派遣“援非”醫務人員引起的決策風波問題進行討論。該案例的思政元素是“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是需要學生理解并認同的價值觀”。以問題為驅動的案例教學方式把教材中理論、概念、工作方法等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和拓展,一方面加強師生教學互動,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提升課堂理解和學以致用的效果,做到了“寓德于教、潤物無聲”。
3.4學生思政需求挖掘 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一種低效或無效的教學現象[4-5],不少教師習慣按照自己的認知對課堂思政教育進行設計和實施,沒有關注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已有的知識儲備、思維情感、生活經歷等因素,導致教與學環節發生脫節。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在知識情趣中激發學生,在教學內容上吸引學生,在活動參與中鍛煉學生,真正做到“滿足學生需求,促進學生發展,增強教學實效”的效果。如在講授社會醫學課程的社區與社區衛生服務章節時,安排3節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到社區衛生事業機構展開實踐研學。活動前,學生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列出自己的學習需求,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確定研究主題、成立研究小組、制定研學計劃、分工合作,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研究成果。在此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習合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均得到很大限度的鍛煉和發揮。關鍵是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點燃和釋放,引發其內在持續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培塑價值觀的愿望,從而增強了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效。
本文以軍醫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對該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的建立和思政資源的挖掘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和改革。首先,對該專業課程思政現狀進行了系統研究,了解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次,研究了如何將思政目標與專業特色相結合,形成自身的教學優勢和思政特色,并創新性提出了軍醫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3個層次的課程思政培養目標,解決了專業思政目標不清晰、不統一的問題。第三,聚焦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知識承載點,從專業課程思政屬性、教材、教學方式及學生思政需求4個方面探討軍醫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路徑,有效解決了專業課程思政資源挖掘廣度、深度和溫度不夠,各門專業課程之間的思政目標和內容銜接度不高,以及課程教材內容與課程思政內容結合不緊密的問題。本文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進一步實現浸潤式教學提供了新視角和新方法,也為下一步探索軍醫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內容選擇和專業課間思政路徑的融合奠定了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