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華,劉 曄,王林娜,馬文盛,盧海燕,喬 星,谷秀格,劉春艷
(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正畸科·正畸教研室/河北省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河北省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 050017)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3]。醫學類高校承擔著為各大醫療機構培養一線醫務工作者的任務,要以立德樹人為培養目標,并貫穿教育全程。醫學生作為未來醫務工作者的儲備軍,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有救死扶傷的信念,應以維護患者生命健康為己任,甘愿為祖國人民的健康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新時代教育模式要把思政教育放在首位,培養專業一流、具有創新精神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全方位應用型人才。本校將口腔正畸學作為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示范課堂,不斷對課程思政建設進行多方面探索,現總結如下。
長期以來,醫學類院校的普遍現象是重專業輕人文,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4-5]。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針對人文素養的培養設立的思政課程,大多枯燥乏味,且與專業課分離,容易造成學生不重視,影響了培育效果。課程思政要求在所有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將思政與其他類課程結合起來,在其他類課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入課堂,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專業課程中結合中國特色文化、醫學人文等思政內容。課程思政作為新的教育模式,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將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使學生在各個學科的熏陶下,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質。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2.1明確本門課程思政目標 口腔正畸學是口腔醫學中一門重要的課程,以錯畸形的治療等為學習內容。本專業不僅要解決口頜功能問題,更要改善患者顏面部的美觀。口腔正畸學課程內容復雜難懂,動手能力要求高。對于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技能、審美能力、醫患溝通能力、社會責任感、思維創新能力等都有較高要求。根據課程特點,將口腔正畸學課程思政培養目標歸納為:(1)培養社會責任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2)培養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關愛生命,以解除患者病痛、維系人民生命健康為首任。(3)致力于自我提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嚴謹臨床思維和創新精神。(4)培養口腔醫學審美素養,工匠精神及團隊合作意識。
2.2挖掘思政資源,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 要深入挖掘口腔正畸學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本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具有專業技能教育和思想素質教育的雙重功能。圍繞培養目標,凝練思政元素,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本文通過集體研究,挖掘每一章節的課程思政融合點,共整理出45個課程思政融合點。以第一章緒論為例,課程思政案例設計見表1。

表1 第一章緒論思政案例設計示例
2.3精心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挖掘出課程思政素材后,結合口腔正畸學課程特點進行課程思政設計,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到專業知識的傳授中。
2.3.1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機融合 專業課的教師要對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精準把控,做到精準切入,使專業知識與價值引領自如銜接,切記生拉硬扯[6]。利用學生熟悉的典故或身邊的新聞,使學生有自身代入感,做到自然而然的融入。如,利用此次抗疫中涌現的英雄偉績,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無私奉獻精神、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等。
2.3.2豐富教學形式 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思政工作要“因時而進”,不斷更新教學方式,使思政活躍起來。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等多種授課形式,使課堂活起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將專業知識與社會熱點、歷史故事等結合起來,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思想素質的提高[7]。以第八章錯合畸形的早期矯治為例,其教學設計如下:(1)課前。通過線上平臺推送歷史故事或實事等,如通過“禁微則易,救末者難”的典故闡述,在事態萌芽時就加以防范,這樣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禁微則易,救末者難”這句話告誡我們,小節易制,大錯難救,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形成、發展、衰亡的過程,從事情的量變開始階段就入手矯正,才不會釀成不可救藥的質變后果。同時,通過課前推送預習內容,需要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2)課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了“源頭治理”的重要作用。無論是改進作風,還是反對腐敗,都要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黨員干部應慎獨慎微,保住小節,才能不失大節。小病早醫,無病早防。早期預防牙頜畸形的發生,及時對已發生的畸形進行早期矯治,阻斷其發展,或通過早期控制,引導牙頜面良性發育,從而保障兒童口頜、顱面及身心的健康發育成長。課中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臨床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等素質能力。(3)課后。口腔操作不可避免要接觸患者唾液、血液等體液,傳染病容易通過器械、氣溶膠等傳染給醫生或患者。因此需要在平時工作中有無菌概念,做好感控。以艾滋病、梅毒等傳染病的防護為主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了解疾病的預防、傳播途徑,思考口腔診療工作的注意事項,如何與患者進行合理的溝通等。
2.3.3充分利用第三課堂 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8],安排學生進入學校、養老院、社區等進行義診和宣教活動。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現有“地包天”“腺樣體面容”等患者因不重視、不了解等原因錯過了最佳矯治時機。通過義診活動,了解群眾錯合畸形的發生率,做好宣教,使這些患者不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通過這些活動,可使學生了解到群眾對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強學生的專業使命感和責任感。
2.3.4多元化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評判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打破傳統重結果輕過程、重智育輕德育的評價方式[9]。針對育人為本的目標,立足于從專業課和素質教育兩方面進行評價,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總和作為最終成績。平時成績由思政素養、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實踐活動表現等組成,考核學生課堂參與度、愛傷意識、責任意識、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臨床思辨能力、溝通能力等素質。課程思政的評價以實效為導向,通過課堂的思政融入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質,判斷學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哪些認識,產生了哪些反思。評價可通過課堂學生發言和表現,也可通過心得體會、調查問卷等形式,另外,在課堂模擬接診過程及參與義診等實踐活動中,可通過行為觀察學生的愛傷意識、醫患溝通、職業精神等。思政素養具體考核如下:(1)課堂表現。以抗擊疫情為例,通過列舉醫護抗疫英雄融入職業精神,以一個小故事為導索,請學生發表自己觀點,敘述自己得到哪些感悟和思考。(2)作業形式。通過1例事跡或臨床病例,寫一篇心得體會。(3)互為醫患模擬接診過程。考察學生愛傷意識、醫患溝通、無菌觀念、臨床思辨、責任意識等。(4)參與義診等活動。通過實際行動和語言考察學生奉獻精神、責任意識、職業素養、醫患溝通等。見圖1。

圖1 課程評價方式
2.4加強教學團隊思政教育能力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不僅肩負著傳授專業知識的責任,更加擔負著育人的使命[10]。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養,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是思政教育建設的重要基礎。組織教師參加政治理論學習、黨員活動,研究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想上認識到“立德樹人”的核心,從內心意識到課程思政對于育人的重要性。鼓勵教師參加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大賽、思政課程培訓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等,提高教師課程思政實施技能。教研室、學院、學校層面定期開展思政工作會議,建立思政教育計劃,監督、管理實施過程,總結、分析改進方案。將思政工作納入考核機制,從學生、學院多方進行評價[11]。
2.5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反饋 2020年下學期,在2016級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中開始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模式,每節課后及課程結束時都會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課堂形式的喜好、思政教學的感受、教學效果的評價等。學生的反饋是教學的重要一環,通過學生的反饋進一步調整授課計劃及教學內容。在88名學生調查中,70人對思政教學非常滿意,17人比較滿意,1人不滿意;74人表示思政元素的融入很有必要,14人表示還可以;72人表示思政教學對培養職業素養很有幫助,16人表示比較有幫助。整體來看,思政教學的新模式比較受學生喜愛。問卷調查結果見圖2。

圖2 問卷調查結果
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基礎,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12-13]。課堂思政作為現代教學的新模式,以育人為核心,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口腔正畸學課程思政建設要不斷完善整體規劃和教學設計,充分結合專業特點,挖掘思政元素,找準切入點,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建立職業認同感,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培養出專業技能卓越、思想品德高尚的口腔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