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李元慶
(江蘇省如東縣人民醫院 如東 226400)
老年腹部手術患者因身體機能有所減退,術后常出現功能恢復延遲的情況,易產生焦慮、記憶損害、神經錯亂以及人格改變等一系列認知損害,影響其認知功能恢復[1]。同時,由于手術創傷引起的疼痛刺激會促使患者機體產生一定程度的氧化應激反應,對其術后恢復也極為不利[2]。近年來,臨床諸多研究指出,在老年腹部手術患者圍術期實施高效麻醉對其術后恢復有重要作用[3~4]。地佐辛屬于一種阿片類鎮痛藥物,具有良好鎮痛效果,但反復使用時存在一定成癮風險[5]。右美托咪定有著良好的鎮靜、鎮痛及抑制交感神經興奮等多種作用,近年來在腹部手術麻醉中的應用較為廣泛[6~7]。本研究將右美托咪定復合地佐辛靜脈鎮痛應用于老年腹部手術中,探討其對患者氧化應激、認知功能的影響,旨在為患者尋找高效、安全的鎮痛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8 月如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0 例老年腹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20 例。對照組男 13 例,女 7 例;年齡 63~80 歲,平均(72.10±5.33) 歲;體質量指數 (BMI)18~29 kg/m2,平均(23.57±3.18)kg/m2;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級9 例,Ⅱ級7 例,Ⅲ級4 例;基礎疾病類型:高血壓9 例,糖尿病5 例,冠心病3 例。實驗組男11 例,女 9 例;年齡 61~80 歲,平均(72.15±6.80)歲;BMI 19~29 kg/m2,平均(23.64±3.02)kg/m2;ASA 分級:Ⅰ級10 例,Ⅱ級6 例,Ⅲ級4 例;基礎疾病類型:高血壓10 例,糖尿病6 例,冠心病2 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倫理審批號:2022 醫院倫審(000120056)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擇期進行腹部手術;年齡60~80 歲;ASA 分級為Ⅰ~Ⅲ級;精神和意識狀態正常,有良好的理解與語言溝通能力;知情自愿參與本研究。(2)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所用麻醉藥物有過敏反應者;伴有精神病史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礙者;伴有慢性疼痛史者;長期接受鎮靜或鎮痛類藥物治療者。
1.3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常規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后常規創建靜脈通路,并給予持續心電監護,監測患者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等。兩組麻醉誘導方法如下:依次靜脈滴注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國藥準字 H20143314)5 μg/kg、羅庫溴銨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83305)0.9 mg/kg 及丙泊酚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1843)2 mg/kg,術中以瑞芬太尼注射液5~7 mg/(kg·h)、丙泊酚注射液6~8 mg/(kg·h)進行麻醉維持,并間斷性肌注一定量羅庫溴銨確保肌松,在手術結束前靜注地佐辛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93318)5 mg、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73339)5 mg,在縫皮后終止靜脈麻醉。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自控靜脈鎮痛(PCIA),對照組使用地佐辛注射液0.4 g/kg 與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配制成混合液進行持續靜脈泵注,實驗組使用地佐辛注射液0.4 g/kg+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93328)200 mg 與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配制成混合液進行持續靜脈泵注。兩組持續輸注速度、沖擊劑量及鎖定時間依次為 2 ml/h、2 ml/次及 15 min。
1.4 觀察指標 (1)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兩組術前及術后 6 h、12 h、24 h 時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2)疼痛程度:分別于術后 2 h、6 h、12 h、24 h 時,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8]對兩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0~10 分,評分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3)氧化應激指標: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 d、3 d、5 d 時,采集兩組非輸液側肢體靜脈血6 ml,經離心獲取血清,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兩組丙二醛(MDA)水平,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兩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鐵離子還原/抗氧化能力法測定兩組總抗氧化能力(T-AOC),所有測定操作均需嚴格按相關試劑盒說明執行。(4)認知功能: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 d、3 d、5 d 時,采用簡易智能量表(MMSE)[9]對兩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涉及定向力、記憶力及語言能力等維度,總分30 分,評分與認知功能呈正相關。(5)不良反應:記錄兩組頭暈、寒戰、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 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HR、MA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6 h、12 h、24 h 時,實驗組 HR、MAP 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術前及術后6 h、12 h、24 h 時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術前及術后6 h、12 h、24 h 時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和本組術前對比,*P<0.05;和對照組術后對比,#P<0.05。
指標 組別 n 術前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 HR(次 /min)MAP(mm Hg)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20 20 20 20 77.46±3.10 77.60±3.57 89.73±4.17 89.90±3.55 86.12±4.09*78.33±4.08#98.52±3.10*91.23±4.55#84.47±4.70*77.95±4.12#97.10±3.45*90.12±3.90#82.12±4.15*77.30±4.25#96.32±3.17*89.77±3.75#
2.2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MDA、SOD 及 T-AO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1 d、3 d、5 d 時,兩組 MDA 均高于術前,SOD、T-AOC 均低于術前,但實驗組MDA 低于對照組,SOD、T-AOC 高于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及術后1 d、3 d、5 d 時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術前及術后1 d、3 d、5 d 時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注:和本組術前對比,*P<0.05;和對照組術后對比,#P<0.05。
指標 組別 n 術前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5 d MDA(mmol/L)SOD(U/ml)T-AOC(U/ml)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20 20 20 20 20 20 2.50±0.31 2.53±0.36 81.10±7.34 80.77±6.58 18.24±3.12 18.10±3.55 17.12±3.79*13.24±3.10*#25.43±3.78*32.77±4.10*#4.90±1.75*7.12±2.20*#14.25±2.65*10.13±2.10*#33.29±4.50*47.53±6.12*#7.03±2.27*10.05±2.70*#8.40±1.77*5.43±1.40*#50.22±7.50*65.82±7.77*#10.33±3.12*15.49±3.90*#
2.3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2 h 時,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 h、12 h、24 h 時,實驗組 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術后 2 h、6 h、12 h、24 h 時 VA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術后 2 h、6 h、12 h、24 h 時 V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術后2 h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對照組實驗組20 20 t P 2.70±0.52 2.57±0.45 0.845 0.403 2.47±0.38 1.95±0.32 4.681 0.000 1.82±0.33 1.45±0.35 3.440 0.001 1.38±0.37 1.16±0.20 2.339 0.025
2.4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術前,兩組MMS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1 d、3 d、5 d 時,兩組MMSE 評分均低于術前,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前及術后 1 d、3 d、5 d 時 MMSE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術前及術后 1 d、3 d、5 d 時 MMSE 評分比較(分,)
注:和本組術前對比,*P<0.05。
組別 n 術前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5 d對照組實驗組20 20 t P 29.30±0.33 29.26±0.20 0.464 0.646 25.12±0.85*27.33±0.90*7.984 0.000 27.27±0.43*28.47±0.35*9.679 0.000 28.12±0.58*29.03±0.43*5.637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腹部手術操作產生的刺激可引起機體炎癥反應,繼而引發術后疼痛、認知功能障礙及氧化應激反應等一系列并發癥,其中認知功能障礙在老年腹部手術患者群體中較為多發,可進展成為永久性認知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0]。已有相關研究證實,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與年齡、疼痛及機體受損情況等因素有關[11]。由此可見,若在術后給予患者有效的鎮靜鎮痛,從而減輕機體疼痛程度、氧化應激反應等,對患者預后改善將有積極作用。PCIA 屬于現階段臨床較為常用的一種術后鎮痛措施,但對于鎮痛藥物的選擇,不同麻醉醫師也有著不同的見解,相關藥物包括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等。其中地佐辛屬于一種阿片類鎮痛藥,也屬于μ、κ 受體激動劑,雖有一定鎮痛效果,但因其屬于一種生物堿類鎮痛藥,反復使用有成癮風險;而右美托咪定屬于一種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對于患者僅存在輕微的呼吸抑制作用,近年來在術后鎮痛中的應用率較高[12]。王春生等[13]將右美托咪定復合地佐辛應用于結直腸癌手術患者術后靜脈鎮痛中,結果發現其不僅具有良好的鎮靜鎮痛作用,且可有效減輕機體應激反應,改善認知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 6 h、12 h、24 h 時,實驗組HR、MAP 及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提示在老年腹部手術術后鎮痛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復合地佐辛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提高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究其原因在于:地佐辛主要利用其輕度鎮靜、脊髓鎮痛等機制發揮術后鎮靜、鎮痛作用。右美托咪定可直接作用于突觸前α2-腎上腺素能受體,降低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達到阻斷疼痛信號傳導的目的;同時,其還可通過抑制交感神經興奮,促使機體血流動力學趨于穩定狀態。兩種藥物復合應用,可通過不同機制發揮作用,改善術后鎮靜、鎮痛效果。
MDA、SOD 及T-AOC 均為臨床常用的氧化應激指標,其中MDA 屬于脂質氧化終產物,可有效反映生物體內氧自由基水平;SOD 屬于生物體內最重要且最佳的氧自由基清除劑,可有效維持機體代謝平衡,機體受損越嚴重,SOD 消耗越多;T-AOC 可有效反映機體內各種抗氧化物質及抗氧化酶等構成的總抗氧化水平,其數值越低代表機體氧化應激反應越嚴重[14]。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 1 d、3 d、5 d 時,兩組MDA 高于術前,但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兩組SOD、T-AOC 低于術前,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提示右美托咪定復合地佐辛靜脈鎮痛應用于老年腹部手術患者的術后鎮痛中有助于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這可能與該復合靜脈鎮痛方案發揮了良好的鎮靜、鎮痛等作用有關。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1 d、3 d、5 d 時,兩組 MMSE 評分均低于術前,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提示該復合靜脈鎮痛方案有助于促進老年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恢復。這除了與該復合靜脈鎮痛方案發揮良好的鎮靜、鎮痛作用外,還可能與其減輕了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炎癥反應等有關[15]。
綜上所述,對老年腹部手術患者給予右美托咪定復合地佐辛靜脈鎮痛可促使其術后血流動力學穩定,鎮痛效果顯著,有助于減輕其機體氧化應激反應,促進認知功能恢復,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