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妍謝,夏靜波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經濟的“雙引擎”之一。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具備到農村創業就業的專業優勢,而農村籍學生擁有熟諳農村環境的地緣優勢,有望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引領者和主力軍。引導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提高扶貧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高職高專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僅為3.6%1麥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R].2018.。說明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意愿整體不強,返鄉創業的更是寥寥無幾,這必然會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創新需求,難以為農村經濟轉型提供人才支撐。因此,研究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探究影響其返鄉創業意愿的因素及其因素之間的層級結構,分析原因并提出激發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對策建議顯得尤為必要。
近年來,關于個體特征對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中,部分學者認為性別、年級、學歷、學科分布、戶籍等因素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有影響①-③。關于家庭特征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學者們認為家庭的支持、家庭收入、家庭成員的創業經驗和家庭人口情況等會顯著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愿④-⑥。而在創業教育及相關經歷對創業意愿的影響方面,現有研究已證明創業教育、創業技能與創業意愿有積極影響⑦-⑧。在創業環境層面,學者們證明了政府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市場基礎建設文化環境、社會規范等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也都有一定的影響⑩?,而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對創業意愿也有顯著性影響?。
現有文獻中,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開展了較多的研究,但針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研究還不多見,以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為對象研究返鄉創業意愿的更是鮮有涉及。此外,現有研究成果中缺乏組合模型探索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邏輯性和關聯性。基于此,本文分析影響其返鄉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厘清各主要因素之間的關聯性及其遞層結構,得出基本結論并提出建議。
目前,學術界對于創業意愿的定義尚未有統一的界定,但普遍認為“創業意愿是指潛在創業者在主觀意愿上對自己從事創業活動的一種態度?”,是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一種心理狀態、認知狀態或信念?。基于現有理論和實證研究結果,本文從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創業教育和創業環境等4個方面分析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
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的性別、專業、年級等會影響返鄉創業的意愿。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男生的創業意愿比女生高?。專業特征表現為理工類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經管類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文史類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關于農村籍返鄉創業意愿的年級特征,有學者認為大三應屆畢業生>畢業一年、兩年及以上>大一、大二的學生?,但也有學者認為中間年級學生的創業意愿更強。
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的創業經歷、家庭收入情況、家庭支持程度等。有學者認為,孩子的創業選擇容易受到家庭成員職業背景的影響,家庭成員的創業經驗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創業意愿?。有學者認為,家庭收入情況與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之間呈負相關,即家庭收入越高返鄉創業的意愿則越低,家庭收入越低返鄉創業的意愿則越高,但也有學者持相反觀念。家庭支持程度包括家庭在情感、資金等方面對子女返鄉創業的態度。較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在情感或資金上持支持態度,則子女返鄉創業意愿的可能性會更大。
創業教育主要表現為學校針對大學生返鄉創業推出的各類教育、教學和訓練活動。一般認為,返鄉創業知識、返鄉創業培訓、農村創業實訓、鄉村振興類的創業比賽、返鄉創業的平臺、專業教師指導等因素都可能影響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較多研究發現,創業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學生創業的傾向?,而具有創業比賽或工作經歷、參加過技術培訓的大學生更有從事創業的意愿?。本文中的創業教育包括創業技能情況、創業比賽經歷和創業教育情況。
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環境主要包括創業政策(如貸款、稅收、行政性收費等優惠)、社會認同等。作為創業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的政策和社會的認同可以使創業者形成比較穩定的預期,從而激發出創業的意愿。此外,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社會輿論對返鄉創業的認同和支持等都影響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
基于現有的研究成果和專家意見,依據科學性和可獲得性原則對調查問卷進行設計。課題組以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星網上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獲取調查問卷的數據資料。本次調查共發放了400份問卷,有效問卷366份,有效率91.5%。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將“高職農村籍學生的返鄉創業意愿”作為因變量,從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創業教育與創業環境四個方面納入12個自變量分析影響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因素,并利用ISM解釋結構模型分析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內在關聯和層次結構。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為探索影響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因素,“是否愿意返鄉創業”成為被解釋變量,這種選擇有兩種情況,一是愿意,二是不愿意,屬于[0,1]二分類變量,所以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如果愿意返鄉創業,則定義“y=1”;如果不愿意返鄉創業,則定義“y=0”。用p=p(y=1|x)和1-p=p(y=0|x)和表示愿意返鄉創業和不愿意返鄉創業的概率,用xi表示影響返鄉創業意愿的第i個變量,n為解釋變量個數,β為截距項,αi為自變量xi的回歸系數,由此得出Logistic模型形式如下:

具體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模型解釋變量選擇及處理說明(N=366)
本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有樣本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數據分析,并對回歸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見表3)。回歸結果顯示,模型系數的Omnibus檢驗的顯著性為0.000,卡方值為101.26,說明模型的整體擬合效果較好,可用于具體分析。回歸結果表明,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創業教育和創業環境對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的返鄉創業意愿影響情況各不相同。其中,性別、家庭成員的創業經歷、家庭支持程度、創業技能、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5個因素具有統計顯著性。

表3 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
1.構造邏輯關系,建立鄰接矩陣。為進一步分析各影響因素間存在的內在邏輯聯系,本文采用ISM解釋結構模型對Logistic模型中的顯著因素進行分析。用S0表示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用S1,S2,S3,S4,S5分別表示性別、家庭成員的創業經歷、家庭對返鄉創業的態度、創業技能、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確定ISM模型S0=(S1,S2,……,S5)。在咨詢有關專家和分析討論后最終得到5個因素之間以及對返鄉創業意愿的邏輯關系,并按邏輯關系建立鄰接矩陣M,如圖1所示。其中,如果行因素與列因素相互影響,則表示為mij=mji=1;如果行因素與列因素相互沒有影響,則表示為mij=mji=0,如矩陣(1)所示:

2.建立可達矩陣。在鄰接矩陣M基礎上加上單位矩陣I,按照布爾運算法則進行矩陣冪運算,直到(M+I)λ+1=(M+I)λ≠(M+I)λ+1≠…≠(M+I)2≠(M+I),則得到可達矩陣N,如矩陣(2)所示:

3.確定因素間的層級結構,建立解釋結構模型。首先,找出可達矩陣中的可達集合R(Si),即R(Si)={Si|nij=1;先行集合Q(Si),即Q(Si)={Si|=nji=1};共同集T(Si),即T(Si)=R(Si)Q(Si)。其中,nij和nji是可達矩陣N的因素。然后,根據Li={Si|R(Si)∩Q(Si)=R(Si);i=0,1,2,…,k}的規則進行層次劃分,找出系統的最高層L1。其次,刪除可達矩陣中最高層L1對應的行和列后得到新矩陣N',依次類推,由此得到L1={S0},L2={S3},L3={S1,S2,S4},L4={S5}。最后,根據因素層級劃分的結果重新排列可達矩陣N的行和列,確定因素間的層次結構。在此基礎上,結合Logistic模型結果繪制多階有向圖,得到如圖1所示的高職院校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關聯與層次結構。
由圖1可知,影響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的因素中,家庭支持情況是表層直接因素;性別、家庭成員的創業經歷和自身的創業技能是中間間接因素;國家的創業政策是深層根源因素。

圖1 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
1.表層直接因素分析。根據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家庭支持程度的回歸系數為1.25,并且在1%水平呈現顯著性,這意味著家庭支持對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會產生顯著的正向關系,且影響程度較大。也就是說,家庭支持程度越高,返鄉創業的意愿則越強烈。Raiman等人的研究也與該結論具有一致性。傳統觀念中,農村籍學子只有走出農門才可能光耀門楣。在此影響下,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需承受較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而家人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其返鄉創業的思想包袱,增強返鄉創業的意愿。
2.中間間接因素分析。根據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性別的回歸系數為-0.610,并且呈現出5%水平的顯著性,這意味著性別差異對高職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會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關系。調查結果顯示,70.49%愿意返鄉創業的學生中,其中56.58%的農村籍學生是男性,由此說明男生返鄉創業的意向高于女生。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性別期待差異的存在和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模式,所以高職農村籍的女大學生更傾向于從事穩定性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從個體特質和心理需求看,男性的成就需求強烈,更富有冒險精神,敢于面對挑戰,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男性的創業意愿會更強。
回歸分析顯示,家庭成員創業經歷的回歸系數為0.909,并且在1%水平上呈現顯著性,這意味著家庭成員有創業經歷,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會更高;反之,返鄉創業意愿就較低。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成員有創業經歷的學生中67.3%愿意返鄉創業,32.7%不愿意返鄉創業,反映出家庭成員有創業經歷明顯比沒有創業經歷的學生返鄉創業意愿高。調查結果與Dyer、Handler的研究結論相一致,說明家庭成員的示范和經驗借鑒,能增強其返鄉創業的意愿。
根據回歸分析結果,創業技能的回歸系數為0.890,并且呈現出1%水平的顯著性,表明創業技能對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擁有的創業技能越完備,則返鄉創業的意愿越強。調查結果顯示,具有創業技能的學生中79.74%的學生有返鄉創業意愿,20.26%的學生沒有返鄉創業意愿,反映出有創業技能的學生比沒有創業技能的學生返鄉創業意愿高。說明具備經營管理知識,或具有良好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建設與管理能力等創業技能,能提高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的信心和勇氣,從而能增強返鄉創業的意愿。究其原因,目前高職院校中較多農村籍學生尚不具備創業技能,所以返鄉創業的自信心不足,從而返鄉創業的意愿不強。
3.深層根源因素分析。根據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是否了解國家創業政策對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有顯著影響,該變量在5%顯著水平為正。即國家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返鄉創業的意愿則會越強。調查結果顯示,知道政策的學生有88.35%的回鄉創業率。然而,在調查中有69.86%的學生表示對國家創業政策不了解,他們返鄉創業的預期和想象受到了限制,這極大地影響了返鄉創業的意愿。目前我國雖然從上到下都制定了諸多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但由于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許多大學生對扶持政策的內容和實施條件并不了解,所以宣傳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目前對學生返鄉創業扶持的過程缺乏精準性、持續性和有效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返鄉創業的意愿。
從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年級、專業、家庭收入、創業比賽、創業教育、稅收政策和社會輿論等因素對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沒有顯著影響,原因如下:大一的學生對未來的規劃尚不清晰,普遍還未形成返鄉創業的意愿。大三的學生則恰恰相反,返鄉創業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歷程復雜艱辛且風險性較大,所以絕大多數仍愿意選擇穩定性高、風險性小的工作;創業教育與返鄉創業意愿之間沒有顯著關系,這與預期的不一致。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返鄉創業教育的引導機制尚不健全,返鄉創業教育的內容浮于表面,與農村經濟發展逐漸脫鉤,缺乏持續的、針對性的、整體性的返鄉創業教育規劃和人才互動交流機制,從而導致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變成了空想。
綜上所述,以上5個因素發揮著獨立又相互關聯的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系統。國家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作為深層根源影響因素直接影響高職農村籍學生的創業技能,沿著“創業政策”→“創業技能、家庭成員的創業經歷和性別”→“創業支持”→“創業意愿”的傳導關系,從根源上影響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的返鄉創業意愿。上述結論對提高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具有以下啟示: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不強,一方面在于絕大多數學生不了解政府部門出臺的返鄉創業政策;另一方面受到“讀大學是為了跳出農門”“回農村沒出息、沒地位”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因此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大學生返鄉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應聯合廣播、電視、報刊等各類傳統和新興媒體平臺并有機結合,利用好學生普遍使用的微信、微博等信息化交流平臺,發現和大力宣傳返鄉創業的重要意義和相關典型案例,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創新和完善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不僅需要勇氣和智慧,更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政策與支持。實踐表明,政策扶持對于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認知、激發大學生進行農業創業起到關鍵的導向和支撐作用?。各地政府部門應針對自身發展實際狀況和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存在的制約因素及政策訴求,落實鼓勵措施,完善創業環境。
高職院校應深化創業教育改革,健全返鄉創業教育的引導機制,培養正確的農村職業價值觀,增強學生對農村相關職業的情感,激發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創業技能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創業教育。雖然上述實證分析中創業教育的直接影響并沒有凸顯,但實踐表明創業教育能極大地提升創業者的創業素質。因此,高職院校應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將返鄉創業納入創業教育體系中,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提升返鄉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并根據差異化原則對不同性別或專業的學生分類實施返鄉創業教育。應進一步加大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有效整合各類實踐平臺,建立專業創業團隊為學生提供持續性創業指導和幫扶,提升學生返鄉創業項目的孵化。
注釋:
①雷國銓,陳菁,潘守彬,劉敏.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11(02):85-89.
②矯興艷,趙玉英,薛永存等.遼西地區大學生返鄉創業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16(02):58-62.
③向春,需家騎.大學生創業態度和傾向的關系及影響因素——以清華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05):116-124.
④Zhao H,Seibert S E.The mediation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6):1265-1272.
⑤M.Molino,V.Dolce,C.G.Coitese,C.Ghislieri.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 as determinant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Gender differences in Italy[J].Research Article,2018.
⑥孫俊華,周小虎,金丹.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高校在校生的實證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7(04):67-73.
⑦Küttim,Kallaste M,VENESAARU,et al.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level and stu dent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0):658-668.
⑧李靜薇.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機制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3.
⑨代鳳美.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1.
⑩段利民,杜躍平.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兼對GEM模型的再檢驗[J].技術經濟,2012,31(10):64-70+97.
?魏楓.遼寧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張立馳,姜彥彥,吳君民.精準扶貧背景下大學生赴農村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44):34-39.
?錢永紅.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4):144-152.
?王心煥,薄賦徭,雷家骕.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兼對本科生與高職生的比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05):116-124.
?樂國安,張藝,陳浩.當代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2(04):146-152.
?劉志侃,唐萍萍.農村生源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陜西省10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調研世界,2014(07):30-35.
?陳雨晴.高職院校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意愿研究——以湖南省為例[D].湖南農業大學,2017.
?Dyer,Handler.“Entrepreneurship and Family Business:Exploring the Connections”[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1994,19(1):71-83.
?Souitaris,Zerbinati,AI-Laham.Do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s Rais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The Effect of Learning,Inspiration and Resourc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566-591.
?趙恒平,文亮.大學生創業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模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08):185-188.
?鐘曉曉.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昌大學,2018.
?趙立.大學生農業創業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浙江社會科學,2012(04):133-14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