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藝術指導是聲樂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個聲樂演唱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通過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帶動作用,從而實現聲樂作品的優質呈現,促使聲樂作品具備更強的感染力。基于此,本文就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帶動作用進行拓展探究,以期為鋼琴藝術指導與聲樂演唱的深度融合、聲樂藝術的創作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在聲樂藝術中鋼琴伴奏是最常使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大多數的聲樂作品都伴有鋼琴演奏,特別是在一些國內外經典聲樂作品中更為突出,可以說鋼琴伴奏也是音樂作品中不可或缺且不可隨意更改的一部分,是聲樂表演中的核心組成。所以,鋼琴藝術指導理應得到正確的認知和重視。通常鋼琴伴奏是隨著聲樂作品的旋律,為聲樂演唱烘托出代入感良好的情緒氛圍,為演唱者精準把握音準節奏起到關鍵作用的,因此鋼琴伴奏也會在聲樂作品的前奏、間奏以及尾聲部分呈現出來,而我們則需要從節奏、旋律、音型、和聲等方面全面探究并重視鋼琴伴奏所展現的聲樂作品魅力所在。[1]
一、鋼琴藝術指導的概念
自19世紀開始,演唱者便學會借助樂器伴奏讓歌聲更為優雅動聽,從而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樂器伴奏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因鋼琴音域廣、音色優美的特點,也使得鋼琴獨奏成為樂器伴奏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鋼琴藝術指導。[2]如今在聲樂演唱中,我們都會頻繁應用到鋼琴伴奏,而鋼琴伴奏與表演者演唱的融合效果也會直接關系到整體的演唱質量。簡單地說,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可謂是相輔相成、一榮俱榮的關系,它們的相互作用使得聲樂作品的詮釋更為貼切、完美。鋼琴伴奏之所以能在聲樂演唱中占據如此重要的主導地位,還是由鋼琴這一樂器自身獨特的優勢所決定的。
二、我國鋼琴藝術指導的發展現狀
20世紀末以來,我國音樂藝術領域呈現快速發展趨勢,“鋼琴藝術指導”這一概念于1998年首次在國內提出,天津藝術學院最先將其作為一門單獨學科而設立,這在當時的藝術領域還引起了較大的波瀾,后來相繼有一些高校開設了與音樂藝術相關的專業課程,這正好從側面反映出鋼琴伴奏的重要性已然深入到我國聲樂藝術當中。[3]通常高質量的鋼琴伴奏不僅要求演奏者具備高超的琴技及豐富的表演經驗,還必須熟悉聲樂的一般知識及演唱規律。
當前,越來越多的聲樂專家、鋼琴藝術專家都逐漸開始重視對鋼琴藝術指導的專業研究,將其看作是對音樂藝術的再次創作。然而,當鋼琴藝術指導被應用到聲樂演唱中時,依舊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諸多問題。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聯性,由于之前專業領域內缺乏相應的理論研究作為背景,二者的關系尚未完全整合并形成共識;還有如果二者合作不一致、演唱者對鋼琴藝術指導的了解不夠全面,這些都會使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起到負面的影響。在聲樂演唱過程中,鋼琴藝術指導如果只是遵循自我的演奏表達意圖而忽視了聲樂演唱者的重要地位,則極易形成舞臺效果的本末倒置,給觀眾一種喧賓奪主之感;反之,如果聲樂演唱者的音樂作品缺少了鋼琴藝術指導的價值,也定然會讓整個表演過程黯然失色。這些問題則是當前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應用的不足之處,還亟待我們進一步探究和改進。
三、鋼琴藝術指導的優勢
(一)和聲性能
在鋼琴伴奏中,和聲是其重要構成部分,將和聲應用到聲樂演唱過程中,主要通過鋼琴的不同音域來渲染出各種所需的演唱氛圍,從而加深聲樂作品的色彩感。確切地講,不同的和聲會讓聲樂作品體現出或明亮、或灰暗的色彩,能為觀眾帶來更為良好的視聽感受,促使整個聲樂作品的情緒更完美地呈現出來。
(二)多聲性能
與其他樂器相比,鋼琴具備更為寬廣的音域效果,同時有低音、高音等多種不同音色,通過這些多元化的音色能讓整體聲樂作品在不同演唱階段表現出不同的感覺,從而令聲樂作品更為充實和飽滿,感情色彩更為濃重。
(三)復調性能
鋼琴伴奏的復調性能包括多聲部的音樂層次感,促使聲樂作品可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音樂形象,讓作品更具靈動性和活力,避免出現過于簡單、生硬枯燥、沒有朝氣等一系列問題,保證聲樂作品的層次感更加明顯和強烈,從而讓作品變得自然且生動、更具渲染力,為觀眾帶來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聽感受,有效提高聲樂作品的呈現效果,提高聲樂演唱者的演唱水平。[4]
四、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帶動作用
(一)將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融為一體
從本質上看,聲樂演唱和文學閱讀具備一定的共性特征,因為在演唱時我們需要將樂句予以合理地斷句劃分,再來借助鋼琴伴奏進行完美詮釋。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更為強調鋼琴節奏與演唱者的相互配合,以此更好地呈現出聲樂作品的美感。因此,我們說鋼琴與聲樂本就是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存在。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銜接與合作,是聲樂作品得以完美展示的基礎,通過鋼琴藝術指導讓聲樂演唱者的演唱發揮更為穩定,保證演唱者能夠精準地把控好音準節奏。有鑒于此,要讓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得以有機融為一體,應注意從以下方面著手。
1.歌詞斷句及旋律樂句的合理把控
鋼琴伴奏用以指導聲樂演唱的節奏,演唱者要精準把控好鋼琴的節奏,演唱時要與鋼琴伴奏高度一致,同時在演唱力度及速度的掌握上也要與鋼琴伴奏盡可能統一。通常此類鋼琴伴奏的聲樂曲目眾多,比如《我的太陽》,該首樂曲需要演唱者具備較為高昂的表現情緒,其主旋律非常明確、便于把握。然而,也有很多聲樂作品與鋼琴伴奏之間存在非一致性,此時,鋼琴伴奏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烘托舞臺上的音樂氣氛,令作品形象更為深入人心,這樣才能促使人物的心理特征變化得以用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此類音樂作品具有內心情緒波折、思想內涵豐富的特點,只有將鋼琴伴奏與之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詮釋出作品的極致美感。
2.鋼琴伴奏織體與演唱的合理把控
鋼琴伴奏織體可分為三種不同的形式,三種形式也分別代表著其感情烘托的氣氛完全不同。第一種是和聲性織體,主要通過和聲功能、力度及對聲樂作品色彩進行描述,讓整個作品更具深厚的感染力,這類聲樂作品的外在形象更為鮮明,其作品的表現張力極為強烈;第二種是復調性織體,主要借助兩個及以上音樂旋律組成,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是多維度的,這類聲樂作品的內涵更為豐富,其作品更具渲染力;第三種是綜合性織體,主要是前兩者伴奏形式的相互結合,同時也常見于鋼琴伴奏中,這類聲樂作品的氣口掌握較為簡單,然而要真正做到與鋼琴伴奏的完美統一則存在一定難度。[5]
(二)聲樂演唱與前奏、間奏的連貫銜接
在聲樂作品中,前奏和間奏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多數的聲樂作品都有前奏和間奏,而僅有極少數可能沒有。由此可見,前奏和間奏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它們的存在是對整個聲樂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種有力體現,也是對歌唱節奏的一種合理把控。前奏部分作為一首聲樂作品的開始尤為關鍵,可以說是聲樂作品情緒和速度把控的基石,因此,前奏更為強調演唱氣氛的烘托、演唱者情緒的帶入;間奏處于聲樂作品中間部分,主要是讓演唱中上下段得以過渡銜接,可以說是聲樂作品中各部分之間的樞紐,能夠很好地將作品各個部分的快慢節奏呈現出來,實現聲樂演唱中情緒氛圍的連貫變化,令聲樂作品中的多個部分都可得到合理的貫穿。[6]由此可知,聲樂演唱與前奏、間奏之間的連貫銜接直接關乎整個演唱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好壞,這還需要演唱者具備相對扎實的演唱技巧及對前奏、間奏的銜接能力。我們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例,音樂前奏起先是六小節,并飽含鏗鏘有力的節奏、雄偉壯闊的旋律,其中三連音的妙用更是增添了這首曲子的戰斗氛圍。全曲采用的音階、調式和音域概括,前奏盡管較短,然而卻包含整個曲子的情感及旋律發展基調,引子部分以分解的大調主三和弦音及三連音節奏構成號角般的音調,好似在激情澎湃地召喚人們站起來奮力反抗,讓整個曲目在此基礎上環環緊扣、層層遞進。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連貫銜接上要尋找到共同發聲點極為關鍵,這就是演唱與伴奏在起句時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同步預備,這種同步預備猶如指揮者一樣,必須干凈利落、絲毫不差,只有二者形成高度默契才能同時起拍。在聲樂演唱中,前奏和間奏用以填補旋律部分,在引出歌聲的一瞬間,鋼琴伴奏必須與歌唱者同步連貫銜接,此種一致性的構成要求演唱者與鋼琴演奏者要有協調意識,不可過于刻板地依賴于節奏和速度。
(三)鋼琴藝術指導對聲樂作品高潮的烘托
高潮是聲樂作品的升華部分,是每一首聲樂作品中都會存在的節點,因此我們通常會將高潮看作是整個聲樂作品的點睛之筆,高潮部分的演唱表現也最可能影響到聲樂作品的表現效果,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時要對整個曲目進行梳理,盡量將高潮部分完美呈現出來,以此提高整個演唱的層次感。在演唱前,演唱者首先應將作品曲目中的小高潮、高潮加以確定,精準定位高潮部分所需掌握的節奏和情緒,以便適當將自身情緒帶入其中,控制好作品的整體結構;然后要結合鋼琴伴奏針對歌曲旋律、高潮前后部分予以認真分析,以便掌握好高潮部分的變化。[7]在具體分析時應注意從以下三處著手:第一,分析高潮部分的音樂節奏,確定是密集型還是松散型的;第二,分析高潮部分的速度變化,確定是否存在逐漸增快;第三,分析伴奏的音型,因為音型不同的情況下,處理方式也不一樣。演唱者只有全面厘清以上問題,才能更好地將高潮部分處理妥當,將整個聲樂作品的靈魂重點呈現出來,令聲樂表演過程更具感染力。比如《祖國,慈祥的母親》,在處理高潮部分時,應在演唱者換氣之后再與鋼琴伴奏反向半音音階進行配合下快速將作品推向高潮,通過鋼琴伴奏和弦三連音對樂曲的高潮部分進行有力烘托。再如,《我愛你,中國》中高潮的那句“好像乳汁滋潤著我的心窩”,鋼琴伴奏應與演唱者歌聲同時進入高潮并作延長處理。拉赫瑪尼諾夫的那首《春潮》,應以密集型的六連音分解和弦與三連音和弦帶動歌唱,以激情高昂的姿態完成高潮的處理。
(四)鋼琴藝術指導在尾聲部分的處理
尾聲是聲樂演唱的結尾伴奏部分,是對聲樂作品在情緒和感情上的一種延續,繼而讓作品產生連綿的感染力。在整個聲樂作品中,尾聲看似不起眼卻也是整個作品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結束時達到作品情緒的順延感化作用,可有效拉長整體聲樂作品的思想感情。唯有強調并重視尾聲部分的處理,才能更好地顯示出作品的結構感,提升作品的整體美感。在處理尾聲部分時,演唱者應根據聲樂作品的差異化進行區別處理,而且很多聲樂作品的尾聲處理階段是在整體曲目結束后再逐漸呈現出來的,能給觀眾一種意猶未盡的良好感受。因此,對尾聲部分進行處理時,鋼琴伴奏者也要注意節奏的合理把控,要完全結合作品需求對尾聲部分做出相對應的處理方式。
五、結語
總之,聲樂演唱要得以完美呈現,得益于眾多因素的相互配合,而鋼琴伴奏作為其重要部分之一,可借助其獨有的優勢把聲樂作品的整體結構、層次以及魅力展示出來,只有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實現高度融合、相互配合,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樂曲的原本意境和思想。因此,在聲樂演唱中,要重視鋼琴伴奏的帶動作用,讓鋼琴的音型、節奏和韻律與演唱作品實現有機結合,促使二者在聲樂表演中相互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呈現出聲樂作品的感染力。
參考文獻:
[1]彭家齊.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20(8):66-67.
[2]梅潔.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探討[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3):169-170.
[3]許珺.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與地位體會[J].藝術品鑒,2019(3):147-150.
[4]陸澹丹. 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作品演唱中的重要性[J].當代音樂,2021(6):131-133.
[5]史宏強.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意義[J].中國民族博覽,2020(8):119-120.
[6]鄒越.鋼琴藝術指導與聲樂演唱的協同配合探究[J].藝術研究,2019(5):110-111.
[7]徐濤.淺議鋼琴藝術指導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意義[J].藝術評鑒,2017(3):79-80+72.
(作者簡介:高媛媛,女,許昌科技學校,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職美育與鋼琴教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