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摘要:視唱練耳是發展學生視唱與練耳能力的重要課程,通過視覺與聽覺層面幫助學生在音準、內心聽覺、節奏感與音樂感等方面進行訓練,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優化他們的音樂表達能力與感知能力。本文首先通過了解多聲部思維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從多聲部思維入手,分析其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并通過分析具體教學實踐中音準、節奏等相關要素的影響,闡述教學中多聲部思維的具體訓練方式,力求在視唱練耳學習中,結合科學的方法,從多角度、全方位掌握多聲部思維,也可以讓學生在今后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中有效運用多聲部思維。
關鍵詞:多聲思維 ?視唱練耳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1-0116-04
隨著多聲部音樂的出現,多聲部思維的概念開始被大家所了解,一種相對立體的思維模式也在實踐中逐步被確立。通過對視唱練耳教學中多聲部思維訓練的研究,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掌握多聲部視唱作品。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多聲部思維被建立在西方傳統和聲的前提上,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對多聲部思維的培養,因此,我們需要結合課程教學實踐,探索視唱練耳教學中多聲部思維的訓練方法,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多聲思維,強化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
一、多聲部思維在視唱練耳訓練中的重要性
音樂屬于聽覺藝術,是藝術實踐中心理現象的具體呈現方式之一,也貫穿于音樂活動的始終。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課程,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準與節奏感,幫助他們構建自己的樂音認知體系,豐富他們對音樂語匯的積累。課程內容中也會涉及諸如基本樂理、和聲、曲式分析等課程的相關知識,同時也為之后學習其他實踐類課程奠定好基礎。與理論類課程的學習方法不同,視唱練耳更注重對技巧、技術的學習與掌握,而多聲部思維正是學習掌握視唱練耳課程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視唱練耳教學主要培養的一種技能,通過針對性訓練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多聲部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對整體樂感、和聲穩定感以及多聲部的聽覺判斷力都有顯著提升,因此,視唱練耳中的多聲部思維訓練幫助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搭建了一個學習橋梁。
多聲部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感受、掌握不同類視唱中的多聲形式,針對多聲部思維的具體訓練,將視唱作品中的和聲、復調等更加形象化的呈現,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多聲部作品的特征與風格,如在彈唱二聲部時,需要將不同聲部的旋律準確的表達出來,出于對音樂和聲性的要求,演唱者的聲音需要與鋼琴的音色和諧一致,因此,演唱者需要在練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感受不同聲部之間的對應關系。
多聲思維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學生對視唱作品的綜合把控能力,視唱練耳作為藝術教學體系的主修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也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結合其他課程,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課程本質上了解,多聲思維是基于課程實踐需求。因為在遇到復調作品時,容易出現演唱與伴奏聲部脫離的情況,根本原因還是學生多聲思維意識不強,可以在教學實踐中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項目,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提升他們實踐中對多聲部視唱作品的把握能力。
二、影響多聲部視唱的關鍵要素
(一)音準
視唱練耳課程中最基本的就是對讀譜能力的訓練,音準是準確讀譜、正確演唱的重要前提。當我們學習一首多聲部作品時,首先需要準確讀譜,對作品的旋律發展方向有總體的了解,演唱時需要對作品有立體化的把握,只有確保演唱中樂音的準確性,才能逐步建立多聲部思維。
多聲部視唱作品注重不同聲部之間音響效果的融合性,因此,在學習多聲部視唱時,任何一個聲部樂的音準確性出現偏差都會影響整部樂曲的和聲效果呈現。如樂曲中出現的大三和弦,如果中聲部的樂音出現偏差,降低半音,和弦就會由大三和弦轉變為小三和弦,音響色彩也會發生轉變,整個作品的情感色彩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多聲部思維的訓練中,音準是準確表達作品的音樂情感與和聲色彩的基本前提。
從單聲部視唱作品到多聲部視唱作品的演唱,音準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音響的和諧度。在練習多聲部視唱的同時,學生對音準的把控力也會提升,可以通過對某一聲部中的旋律音準感知其他聲部的樂音融合。如果沒有準確的音準表達與認知,在學習中也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由此可見,音準是學習視唱練耳的基礎,也是確保多聲部演唱思維能力養成的重要保障。
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音準會受演唱者的演唱技術、心理與情緒以及其它聲部的干擾等影響,也會受作品本身不同形態要素的影響。因此,在演唱視唱作品之前,需要從整體把控,結合不同方面的表現要素,準確把握樂音音高的準確性。
(二)節奏
節奏在音樂作品中能起到穩定作品框架的作用,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多聲部視唱作品的練習中對多聲部思維的培養也有很大影響。節奏在多聲部思維的訓練過程中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的參與性,將不同聲部進行融合,進而獲得音響上的平衡。很多人認為節奏代表著機械化,其實不然,好的節奏感可以減少學習中累積的疲勞感,動力性的節奏在音樂中能夠適當緩解學生在演唱多聲部視唱作品時產生的緊張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作品。
準確把握節奏可以增強學生識譜的準確性,總結作品中的節奏規律,幫助學生了解旋律的節奏風格,對節奏的學習也是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當我們最初接觸到一首多聲部視唱作品時,會關注到作品中很多相關元素,如音高、時值、節奏、和聲等,在讀譜的過程中,演唱者會有意識的將不同的單音組織在一起,以增強音樂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此外,對于節奏的把控能力與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關聯性,通過節奏的不斷重復,人的大腦會將這些元素進行分類、重組,在有針對性的訓練過程中,之前存儲的內容就會出現,這也為多聲部思維在視唱練耳教學的培養做好了充足的理論儲備。
三、視唱練耳教學中多聲思維的訓練方法
(一)構唱訓練
視唱練耳教學中,音程構唱是最常見的訓練方法,也是學習多聲部視唱的重要前提,在課堂中,老師為了更全面的讓學生了解音程的性質,往往會要求學生以調式中某一音作為音程的根音或冠音,學生依據老師提出音程的性質與音響效果構唱指定的音程;有時也會指定和弦中的某個樂音,按要求構唱和弦,構唱時需要準確、快速地找到目標樂音。如以D為根音,向上或向下構成某一音程;或F以為冠音,向上構成大六度或向下構成小二度等。構唱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對視唱作品中音程的感知能力。再如在G音上構成大小三和弦等,通過長期的訓練積累,可以做到準確判斷不同調式中的原位三和弦、七和弦,包括其不同轉位和弦,讓學生依據和弦的音響效果判斷和弦性質,并準確指出和弦所對應的轉位。在針對音程與和弦進行過相關訓練之后,可以進行和弦構唱,每一個和弦的不同排列方式都需要練習構唱,這樣學生就能全面熟悉和弦的不同排列方式,對于和弦之間的進行、連接方式與解決方式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聽辨訓練
聽辨訓練在培養多聲部思維中也至關重要,首先,聽辨訓練有助于學生音樂辨別能力、立體感知能力的養成,可以更好地把握音樂的層次感,在聽寫要求上,多聲部視唱的聽記要求高于單聲部視唱聽記。因此,需要明確相關的前置條件,如在音樂記憶力、理解力等方面都需要有針對性的培訓、積累,通過對節奏節拍、調式調性以及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在多聲部視唱作品的聽辨訓練中逐步加強,以更好地促進多聲部作品的表達。聽辨是記譜的重要前提,因此,學生的聽辨訓練對多聲部視唱練耳的學習至關重要。
在聽辨時,多數人會按照音樂發展的順序分析音樂中的和弦性質與功能,但有的學生本身樂感較差,無法準確判斷旋律中和弦的性質,這就會影響后續和弦性質與和聲進行的聽辨。因此,可以采取反向聽辨的方法,最先分析音樂終止和弦的性質,依次推斷旋律的調性,并依據樂音發展的傾向性原則與不同聲部旋律線發展的曲式,判斷和弦的性質與功能。
(三)和聲分析
和聲分析多建立在和聲聽辨的基礎上展開,有人將和聲比作枝干,體現和聲在音樂創作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對于和聲的聽覺訓練,需要依靠在訓練中積累的音樂記憶辨別,讓學生們在訓練中把握和弦的性質與音響色彩,在自己的音樂認知體系中構建個體化的音樂聽覺體系,以提升多聲部思維的培養。
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演唱過的作品或較熟悉的作品,分析音樂中的主要音程與和弦,讓學生準確把握這些音程、和弦的功能性意義,并引導他們如何在視唱或聽辨時準確辨別這些音程、和弦,當學生逐步樹立起判斷和弦性質與功能的方法后,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讓某一位同學演奏這些音程或和弦的連接,強化心中建立的理性前提下的感性體驗。之后增加過渡和弦,構成了不同的旋律。當學生在聽某一調中的和弦連接時,會習慣性的通過和弦的音名分析其結構,并判斷和弦的功能,但這樣的訓練方式容易忽略調式內和弦的發展形態,無法在學習中有效增強學生的調式感。
(四)節奏訓練
奧爾夫曾說過,音樂的發展需要依靠好節奏的組織,從某種層面來說,節奏會讓大家對音樂片段產生總體的記憶感。有的音樂不具備旋律關系,僅有不同的節奏發展構成,但卻沒有僅存在旋律關系,無節奏的音樂會丟失律動感,節奏在音樂中比旋律運用得更為鮮明,由此可見,節奏訓練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前提。
節奏訓練主要以模仿、視唱、聽記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讓學生更全面掌握音樂理論知識,以提升自身的綜合藝術素養。通過不同的形式建立起節奏模式的一種形態,這也是后續音樂實踐中不可獲取的基礎。因此,在學習中需要將不同元素有機結合,綜合練習,這樣才能更好的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成果。
(五)聲部視唱
針對國內視唱練耳課程的開設現狀分析,多數學生對于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實踐都是獨自練習、演奏,習慣于單聲部的思維方式,但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演唱多聲部視唱作品時需要明確其整體性。在多聲部視唱作品演唱時,每人只能參與其中的任一聲部,不同聲部之間要有足夠的配合度與默契度,才能獲取更好的呈現效果。演唱時,學生還需要明確不同聲部在作品中的功能,這樣才能在后續的演唱中更好的協調、配合聲部之間的演唱。演唱時需要同時兼顧兩個聲部,在練習時,可以先將速度放緩,可由下往上或從上往下演唱不同的和聲音程,更準確地感受不同聲部的旋律走向后,把握和聲的運用,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這種能力,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隨機變換聲部演唱,也可以選擇卡農樂曲練習,在不看譜的情況下進行模唱,依靠聽覺建立對旋律的認知,有一定聽覺基礎的學生可以采用分譜的形式演唱,可以在多次演唱同一聲部之后,再演唱另一聲部。
在培養多聲部思維的過程中,可以先從卡農、復調著手,結合單聲部視唱練耳的學習,可以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為要想更好地掌握多聲部視唱作品,就需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多聲部思維,只有學生在多聲部視唱時兼顧到其他聲部,才能說明對多聲部思維有一定的掌握,隨著學習的不斷積累,可以準確掌握多聲部視唱作品中不同聲部之間的交替、配合。在演唱卡農作品時,可以在唱熟之后進行模仿,這樣的訓練對提升多聲部之間的層次性有很大的幫助。
四、結語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的必修課程,能夠與其他理論課程、實踐課程之間實現互通,為聲樂作品的演唱、器樂作品演奏過程中的識譜、聽記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后續和聲、作曲等理論課程的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撐。多聲部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多聲部思維意識,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自己的聽覺能力與音樂感知能力。本文通過在視唱練耳中,多聲部思維的具體訓練方式研究,分析如何更好地把握多聲部思維的建立。
參考文獻:
[1]閆梅.淺論視唱練耳教學中“內心聽覺”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5(04).
[2]蔡麗,侯道輝.關于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彈唱訓練[J].北方音樂,2013(06).
[3]余莉娟.視唱練耳教學中內心聽覺的訓練與運用[J].陜西教育,2016(10).
[4]陳曦.視唱練耳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教學成果研究[J].戲劇之家,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