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桃
核心素養是新課改背景下誕生的新內容,它給農村小學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不斷總結和更新更多新的內容,來適應新教育局勢的要求。那么,什么是語文素養?《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都提出了基本要求,它包括必備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等。下面,筆者從學生語言運用這一方面的內容,來談談如何彰顯語言文字運用之美,提升農村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農村小學生語言運用的現狀
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縱觀當今農村小學的現狀,很多小學生在語言運用的能力方面比較弱,經常會出現錯別字、用詞不當、病句連篇,表達不清等。此外,農村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見識比較狹窄,導致語文知識的積累較少。除了教師要求掌握的內容外,學生很少會自主地去獲取其它的語文知識。第三,措辭用句水平較低。多數農村小學生怕寫作文,語言文字表達上都是平鋪直敘。有些學生寫了好幾頁,卻是內容空洞、流水帳、沒有中心、沒有內容、沒有層次……因此,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低。
二、提升農村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
1.依綱靠本,夯實“用”的基礎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對學生獲取廣泛知識,開拓視野,發展智力有著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培養;借助教材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并且進行知識的積累;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思維能力。所以,課堂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如,小學五年級下冊的《草原》要求學生品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讓學生找出句子中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感受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再如,小學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的問題“課文運用哪些說明方法?”通過出示文中相關的句子,讓學生領悟什么是說明方法,并與修辭手法作對比,讓學生掌握和運用說明文常用的表達方法,并初步運用在說明文的寫作中。
此外,教師還可以依據課文,可以恰當地讓學生改寫、仿寫。比如,學了《鳥的天堂》的十二自然段后,就讓學生模仿寫一處動態描寫,用總分結構寫,效果不錯。再如,學了《幸福是什么》,用“幸福是 ”“愛是? ? ? ? ? ? ”補寫句子。學生每人先說句子,再自選幾句寫下來,就成了一首首小詩。學生富有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使作品具體化,提高了學生的人文認識,升華了課文主題,是創造性的闡釋和發現。利用教材,還可以續寫課文。比如,學了《巨人的花園》后,你有什么想對巨人說的呢?讓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同時受到寫作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的訓練。用好課本、理解課文、聯系實際,讓學生仿寫句子,掌握文章表達方法,為以后的語言運用夯實基礎。
2.積累語言,豐滿“用”的羽翼
教育家張慶先生說過:“學文如聚沙,學語文是‘無序’的,就是今天讀一篇,明天讀一篇,今天記住一個字,明天學會一個詞,日久天長,積累多了,說話、寫文章就越來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定的積累,就更談不上對語言的理解、表達及運用。因此,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為語言文字的運用準備充足的“糧食”。
縱觀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設計了日積月累。如,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的“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觀潮》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六年級上冊《匆匆》的“背誦課文”……除了課文的積累之外,教師還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采用讀報、交換閱讀、好書漂流、讀書沙龍、讀書交流會等形式,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愛讀書、愛積累的習慣。這樣才能為“用”豐滿羽翼,讓學生厚積薄發。
3.作文得法,讓“用”展翅高飛
寫作,是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體現。學生的作文在成文之前,離不開構思、選材、布局,這需要學生動用平時內部語言積累倉庫的“軍糧”,在大腦中進行比較、篩選,運用觀察、思維、想象、記憶等智力技能,從而寫出文章來。這對于學生的語言發展、智力開發和情感陶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平時的閱讀學習,已經吸收了有關的語文基礎知識。而作文就是訓練學生正確運用所學的語言文字、寫作知識去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的手段,是檢驗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注重習作方法的指導,從語言的表達入手,包括如何遣詞造句,如何運用語言表達方式、標點符號,如何運用修辭手法以及書寫、格式等,來提升農村小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實踐能力,讓“用”展翅高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提升農村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工作。俗話說得好:“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是有的,只是需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實踐,立足語文課堂教學,不斷總結,彰顯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之美,提升農村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梁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