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平
【摘要】本文以校本課程Chinese Farmers' Harvest Festival教學為例,論述主題語境下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即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解讀文本、設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核心素養。
【關鍵詞】主題意義;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提出主題語境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六要素之一。主題語境既規定了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又提供了語言學習意義的語境,包含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此外,《課標》還對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作出了明確要求,教師需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拓展三大語境的內容,為學生補充更多的語篇類型,引導他們將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在教學中整合課程內容的六要素,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意義、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運用策略,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下面探索的是主題意義下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以校本課程Chinese Farmers' Harvest Festival教學為例。本課例是河源高級中學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經過實踐的一節課外閱讀課,課時時長為40分鐘,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指出,研讀語篇就是對語篇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進行深入解讀。教師解讀文本時需回答三個問題,分別是:第一,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即what的問題;第二,語篇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即why的問題;第三,語篇具有什么樣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即how的問題。
本課例的閱讀素材選自mp.weixin.qq.com的一篇新聞報道,為減輕學生閱讀困難,經過筆者適當改編,難度符合我校高一學生的閱讀水平。以下是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文本解讀。
1.關于語篇內容,回答what的問題
該文的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作者通過大量的事實細節描寫,從文章的社會背景、人們的慶祝活動,以及節日的重要意義等方面向讀者介紹了中國農民豐收節。
2.關于語篇的深層含義,回答why的問題
作者主要介紹了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的背景以及人們的慶祝方式,讓讀者能夠清楚了解到解題設立的必要性,認識到農民的重要地位,以及農民、農村對于我國發展的重要性。
3.關于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回答how的問題
該文是一篇新聞報道類的記述文,作者采用舉例、細節描寫等方式,用簡單質樸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景象。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上課的學生均來自高一(13)班,共41人。這個班的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比較高,但他們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課堂上不是特別活躍,不少學生不愿意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有些學生則是不懂得如何用英語去表達。經過一段主題拓展課外閱讀的訓練之后,課外閱讀興趣較高,已經基本具備在閱讀中獲取細節信息的能力,通過討論基本上能完成各項任務。
(三)教學目標
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分析,筆者預設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1.獲取和梳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事實類信息,如節日設立的背景、節日時人們的慶祝方式。2.梳理、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脈絡。3.歸納總結新聞報道的語言特征和文本結構,模仿并體驗如何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4.結合生活實際,運用本節課所學,進行知識遷移創新,完成一篇新聞報道作文。
(四)教學設計思路
這節課是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筆者根據教學目標,通過開展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新類等一系列英語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原有的主題經驗,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幫助學生建構和完善新的知識結構,深化對該主題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教學過程
(一)Step1:Lead in
1.Watch a short news report about Chinese Harvest' Festival.
2.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activities held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Questions:What is the report about?
What are the pictures about?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y are people these doing thing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festival?
設計意圖:播放CGTN關于農民豐收節的報道,并展示一些特色的豐收節活動的圖片,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同時通過what,why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后面的閱讀活動奠定基礎。
(二)Step 2:Reading for structur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divide it into 5 parts. Then try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通過快速閱讀,分析篇章結構和梳理段落大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Step 3:Reading for detail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en is the Farmers' Harvest Festival? When was the 4th Chinese Farmers' Harvest Festival?
2.What did people do to celebrate the Farmers' Harvest Festival this year? (At least 3 activities.)
3.Why did the nation launch a festival for farmers?
4.Why is the festival at the autumnal equinox?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細讀、精準定位相關信息、重組語言、簡要概述的閱讀及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深入閱讀,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尤其是針對國家為什么要設立農民豐收節這一部分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農民的重要地位,以及農民、農村對于我國發展的重要性,并讓學生學會尊重農民、尊重勞動。
(四)Step 4:Post-reading
1.Pair work: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2. One acts as a reporter and tries? to have an interview with the other about Chinese Farmers' Harvest Festival based on the reading passage.
2.Have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structure of a report. Then ask students to give a brief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passage.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根據文章內容以采訪的形式進行對話,然后再復習新聞報道的結構,為他們進行簡短的新聞報告提供一個模板,鼓勵他們開口,重溫文本的內容,檢測鞏固學生的所學,深化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五)Step 5:Homework
2021年9月23日是中國農民豐收節,你所在城市河源舉辦了一系列活動,請你為你校英語報寫一篇報道,內容包括:1. 活動時間;2. 活動的目的和意義;3.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根據這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創作,描述自己所在城市舉辦的豐收節活動,內容既貼近學生生活,跟主題內容有關,鞏固了所學,又讓學生完成了知識的遷移創新。
三、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課外閱讀課,選材符合學生學情,教學環節設計一環扣一環,學生參與度高,基本上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效果。這節課首先通過視頻和圖片引入話題,讓學生對這節課的閱讀文本有了直觀的了解,為后面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然后學生通過略讀和細讀的閱讀策略對文本進行分析、概括,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農民的重要地位,以及農民、農村對于我國發展的重要性,并讓學生學會尊重農民、尊重勞動;并在探求主題意義的過程中,對語言知識進行了學習、內化和吸收。最后學生運用所學,進行二人式采訪,并將本課的主題意義遷移到報道當地的新聞中。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語篇的分析,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M].人民教育出版,2020.
[2]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