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軒
(中牟廣電傳媒有限公司,河南 中牟 451450)
電視紀錄片以真實的生活事件或者人物或者其他元素作為表現對象,能夠通過較長時間的記錄,營造真實的環境氛圍,向觀眾呈現出不同于普通娛樂傳媒形式的內容。而且,電視紀錄片的創作者可以從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出發,結合對社會環境的認知,采取多種藝術手法,向社會呈現優秀的電視紀錄片。電視紀錄片的一大優點是可以體現出充分的人文關懷。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紀錄片在表現人文關懷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創作者的意識不足、藝術手法單一、鏡頭語言有效性不足等。文章對人文關懷的意義進行了總結,并分析了紀錄片中人文關懷的表現形態。基于電視紀錄片人文關懷的意義以及人文關懷中存在的問題,開展針對電視紀錄片中人文關懷表現形態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學者對電視紀錄片的概念進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視角的不同,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紀錄”指的是“具有文獻資料性質”的信息。也有學者認為“紀錄”是“對現實進行創造性處理”的影片[1]。而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以紀實審美方式客觀反映事物的影像資料被稱之為紀錄片。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影響,電視紀錄片又有了新的思想內涵[2]。而基于不同的角度,每個學者對紀錄片思想內涵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根據上文的敘述,筆者認為電視紀錄片指的是有關主體將發生在真實情境中的,發生在真實人物身上的,能夠用現代化的攝像技術紀錄下來的[3],既真實同時也具有藝術性,能夠反映出社會主流意識的變化,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影片。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人始終是社會發展的主體。而人類也為了實現自己美好的生活愿望不斷努力。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形成了豐富的人類文化。而人類文化中的精華則是“重視人、關注人、發展人”。而人文關懷實際指的是人性關懷,具體表現為人對人、對生活和對世界發展規律的關懷。中國很早就產生了人文關懷的理念,比如,《周易》就曾經指出,“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出社會的治理者應該關注社會的道德人倫,而孔子則提出了“仁政”的觀點。孟子的“民貴君輕”等觀點所傳達的思想就是要尊重人民,維護人和人之間的秩序[4]。西方則衍生出了關于人文關懷的完整思想體系。歐洲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思想文化運動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從前文的敘述中可知,人文關懷是一個比較寬泛的社會概念。在實際生活中,人文關懷注重對人價值的尊重,主要表現為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懷和愛護。
電視紀錄片的使命是對真實的人物以及事跡進行追蹤,并經過藝術化的理論,來實現對文獻資料的記錄。而電視紀錄片中重要的題材就是對人價值的肯定,以及對人行為事跡的記錄[5]。所以人始終是紀錄片的永恒主題之一。而人文關懷不僅是要從歷史的變化中關注人這個抽象的概念,而且要從每一個普通的人物角色中挖掘出其本身存在的價值。所以電視紀錄片立足于現實,無論選擇何種題材、何種藝術表達方式和何種拍攝手段,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要研究人類世界以及人類文化。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講,電視紀錄片的本質決定了其和人文關懷的密切聯系。電視紀錄片和人文關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電視紀錄片本質傳達的是人文關懷的理念。
大眾傳媒要時刻以人為中心,而這個觀點其實是對人本位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人整體生存狀態所展開的現實關注。人是社會性的主體,推動了社會的種種變革和進步,所以電視紀錄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放在人身上。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和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都得到了重新建構。如果大眾傳媒無法對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行及時把握,那么就很可能無法承擔起媒體的社會責任。
而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存在弱勢群體。這一部分群體不僅無法獲得優質的生活資源和精神資源,同時還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這些群體迫切需要大眾傳媒提供政治層面、社會層面、文化層面和心理層面的人文關懷。而電視紀錄片對弱勢群體進行記錄時,向大眾呈現的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失敗者或弱者,而是具有實際生活形態的個體,是社會變遷和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個鮮活的人,其政治地位、經濟身份以及思想觀念都能夠給觀眾帶來深刻的共鳴或者震撼,比如,電視紀錄片《遠在北京的家》《舟舟的世界》《最后的山神》這些紀錄片都從個體和社會環境的大背景出發,向外界傳遞出他們生存和思想的狀態。這些真實的記錄也大大提高了社會對這些群體的關注,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各個市場主體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而基于“經濟人”的假設,很多主體都積極地追逐經濟利益。由于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和滯后性的特征,通常會對正常的人文精神產生一定的損害。如果電視紀錄片能夠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創作優秀的紀錄片作品,那么就可以反映出人的物質狀態和精神狀態,努力追求市場經濟和人文精神的巧妙結合點。
此外,電視紀錄片的人文關懷能夠構建出一種新的文化。電視紀錄片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是非常現代的,包括民主、科學和自由的意識。而且電視紀錄片所采取的藝術表達形式能夠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可以激發受眾的觀看興趣。最后,紀錄片的人文關懷還可以表現為對社會主導思想的宣傳上。電視紀錄片的題材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比如,生態文明、營養健康、抗災救險、公益道德等。而這種主題表現出的人文關懷能夠優化社會的風氣、激發群眾的正義感和責任感,從而在社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凝聚力。
電視紀錄片是基于真實的材料而進行的藝術化表達,其創造的情境是近似真實的。而創作者可以將自己的思想觀念融入其中。因此,針對電視紀錄片來說,人文關懷可以體現在創作的各個方面。
從很多創作者的實際經驗來看,很多創作者在思想中就具有在電視紀錄片中表達人文關懷的意識。很多優秀的電視紀錄片創作者都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形成了強大的人格力量,能夠平靜地去體驗悲歡歲月的每一個片段,用一種形而上的態度去關注那些處在社會變動中的個體,關注他們的命運和歸宿。而這種對普通個體命運、情感、歸宿的關注一旦形成作品,就會產生強大的輻射力量,深深感染周圍的人。所以在電視紀錄片中創作者的意識往往能夠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
由于紀錄片總是在真實的生活中選取題材,而且這些題材都具有一定的社會熱度。這些事件的由來、發展和結局都不是確定的,于是很多觀眾和創作者就有了一起探索的心態。而正是這種心態形成了對電視劇人文關懷的重視,舉例來說,電視紀錄片《中國醫生》以醫生群體為主角,將鏡頭對準了具有代表性的醫務工作者,聚焦醫院經常發生的場景,多角度呈現了很多危險程度極大的手術過程。而紀錄片在攝制的過程中存在很多未知的情節,而拍攝者自然會病人家屬的心情感同身受。
當前中國電視紀錄片所涉及的題材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開始觸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這種變化一方面是基于人民精神在社會上的廣泛而深入的傳播,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深入發展的必然需要,比如,《金銀潭醫院80天》真實記錄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后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醫患故事。而《脫貧大決戰》則將河南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經驗推向公眾的視野,向社會展示了脫貧攻堅的偉大歷程。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則對抗美援朝的很多親歷者進行了搶救式的采訪,對抗美援朝戰爭國際背景、戰役經過和歷史細節進行了權威的解讀和剖析。這些多角度的電視紀錄片都在公眾的熱烈需求下被拍攝出來,甚至基于民生領域的離婚、訴訟、打黑、掃黃等等之前涉及較少的題材也開始進入拍攝者的視野。
比如,電視紀錄片《逃亡日記》則從人性的角度記錄了一個犯罪分子的逃亡心路歷程。紀錄片人物在貪污公款之后選擇逃亡,在逃亡的過程中內心時刻飽受煎熬,處在生存線上。整個紀錄片作品反映了逃亡者的內心世界,讓人們感受到了逃亡者付出的巨大成本。警示人們不要犯罪,同時該紀錄片也顯示出了逃亡者淡然悔悟的情緒,以及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深刻懷念。而這種題材也反映出了創作者對于犯罪分子的人文關懷。而這些平民化的題材都能夠表現出電視紀錄片創作者對民生和人的價值的高度關注。從一個一個真實反映百姓生活的鏡頭中可以感受到拍攝的那種積極的人文精神。
在電視紀錄片鏡頭語言的運用上也能夠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鏡頭規避指的是電視鏡頭應該避開一些不易公開的畫面,或者為了保護電視紀錄片的主角,而對主角的視覺、影像和聲音進行處理然后再播出的行為。有效的鏡頭規律可以體現出電視紀錄片創作者的道德品質。比如,在一些大眾媒體上可能會看到一些比較血腥的鏡頭、城市管理人員毆打小商販的鏡頭、一些乞討人員被城市管理者收容的鏡頭以及一些比較敏感的鏡頭等等。而這些鏡頭可能會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爭議,同時,也可能對被拍攝者產生一定的精神損害。
另一方面,通過對鏡頭細節的把控也可以增強紀錄片中人文精神的表達能力,比如,在電視紀錄片《人老心不老》中,創作者使用了很多長鏡頭,讓觀眾從整體上去審視紀錄片,同時也留給觀眾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品味和思考,去深深地體味長鏡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語言。而在電視紀錄片《紅跑道》中,創作者多采用中近景來呈現電視鏡頭,能夠用特寫捕捉到人物的細微表情。讓觀眾感受到這些藝術工作者的不易,和他們的早熟,以及她們那對未來的渴望。同時,也強化了鏡頭感染力,讓觀眾產生了“奮斗精神”的共鳴。
電視紀錄片是一個包括了視聽元素的綜合藝術,而且畫面和聲音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音樂的內容也能夠深化紀錄片所表達的主題,從而體現出創作者的人文關懷。舉例來說,電視紀錄片《梅花草堂尋記》對著名老藝術家朱屺瞻的一生進行了回顧。整個紀錄片的大多數時間使用了舒緩的鋼琴曲,這種曲調烘托了一種對老人無限思念的氛圍。而當紀錄片進展到回憶老人在戰爭期間經歷時,背景音樂從舒緩的鋼琴曲轉變為激昂的小提琴曲,以此來表達出老藝術家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侵略者的無限憤慨。這種劇烈的音樂變化激發了觀眾強烈的思想共鳴。在電視紀錄片《沙與海》中,雖然背景音樂運用的頻率較少,但是畫龍點睛般的運用卻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紀錄片中劉澤遠父子在沙漠中工作時發現了沙漠中埋藏著的駝骨。而此部分的音樂將畫面升華到了另外一種層次,給人帶來了深刻的思想啟迪,同時也讓觀眾對人生產生了思考,感受到了紀錄片所傳達的人文關懷。
電視紀錄片能夠運用電子和信息化技術進行真實的記錄,來認識和反映生活,同時也能夠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經過創作者的篩選、強化和處理,最終形成一種完整的電視節目形態。電視紀錄片的素材體現著生活的氣息,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同時創作者也可以從主觀的角度出發,將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強烈的人文關懷融入其中。人文關懷體現了對人的價值、情感和歸宿的一種關懷,能夠表達出強烈的人文精神。在社會轉型不斷深入,國家治理體系不斷現代化的過程中,電視紀錄片可以發揮出一定的教育功能,讓觀眾產生和電視紀錄片的強烈共鳴。文章闡述了電視紀錄片和人文關懷的概念,總結了電視紀錄片體現人文關懷的意義。最后,從多個角度分析了電視紀錄片人文關懷的表現形態。期望文章的研究能為電視紀錄片人文關懷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