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興
從漢朝到唐朝,鄭洛西地區一直是整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F在鄭洛西地區又面臨著一個是否能在高質量發展中成為“領頭羊”的問題,這其中要打好碳達峰、碳中和的硬仗。這個硬仗怎么來的?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說我們的碳排放是一個生態阻擊的話,中國的生態阻擊總量是美國和歐盟的總和。
美國等國家在2007年就已經碳達峰,但是達到碳中和的時間是很長的,中國跟他們的區別就是從達峰到中和的時間很短。因此,就要求各個省(區、市)、各個都市連綿帶,率先于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核心是二氧化碳的累計排放量與排放比的下降。目前,中國二氧化碳的累計排放量處于美國、歐盟之后。聯合國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以來,各國有共同的目標,而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即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并在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排放量。這其中全國各省(區、市),尤其是鄭洛西城市帶,都將承擔很大的責任。
我們著重談一下英國。鄭洛西地域面積跟英國差不多,人口也是英國的60%左右,因此可以進行相互對標。英國在控制碳排放方面進展很快,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處于領先地位。第一,英國的電力去煤占40%,清潔工業占40%,清潔工業實際上是工業去煤,兩項合計均為80%。而這兩方面正是鄭洛西的短板。鄭洛西的電力主要是煤電,主要工業原料與燃料也是煤,因此電力去煤和工業去煤進度較慢。第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快速提高。這兩項提高以后,英國的人均碳排放不足美國的1/2。因而英國的碳排放控制模式在OECD國家中是最成功的。
那么鄭洛西能不能這樣做?首先我們要看到,鄭洛西的工業用能很高,要去煤來發展工業,難度非常大。鄭洛西90%以上的電力是煤供應的。
但是我們也有一個好的方向,就是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這兩塊鄭洛西后來居上,成為低碳發展樣板的重頭戲。大家可以看到,太陽能光伏價格在這十年之內下降了82%,同時效率提高了20%。陸上風電的價格下降得比較快,從技術上看,十年之內,即碳達峰之前還可以下降50%的成本。這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希望。
另外,從總量上來講,我們把中國未來能源需求的總量標記為一個黃點,這個黃點是什么?就是如果2060年的能源需求是1000億吉焦,那么就只有風電能夠滿足。光伏呢?只要把鄭洛西國土面積的千分之一左右用來布局光伏發電,就能夠滿足本地區所有的能源需求。
為什么在鄭洛西是以城市作為主體來實現2030年、2060年的目標?有四方面原因。第一,城市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角。第二,我國的城市是包括農村,包括山、水、林、田、河,所以我們可以對能源供應、能源消費進行整體布局。第三,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經濟能夠快速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城市之間的競爭,競爭產生合作。未來,一定會把GDP增長競爭和減碳競爭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第四,我國能源系統的形成,一方面要在行政方面自上而下地產生減碳動力;另一方面要以城市為主,自下而上地形成。這樣形成的系統才具有韌性。
目前,鄭洛西地區在碳排放方面距離國際標準水平還差得很遠。我們把城市作為碳中和主體,然后分為碳匯、建筑、交通、廢棄物處理、工業等板塊。為什么這樣分?理由非常簡單,工業減排、制造業減排主要是以企業家根據市場信號以及碳交易、碳匯主動進行調整,或者將企業遷入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這個是企業家行為。而建筑、交通、市政減排要由政府進行事先頂層設計,然后統籌安排,才能發揮人為節能節水的積極性。
碳匯提升是什么?要在鄭洛西地區實現碳匯減碳,很難,因為河南地區林地每年只能減排0.5噸碳,是非常少的。但如果換算成太陽能,1畝太陽能光伏的減碳量在鄭洛西約等于15畝林地的減碳量,可見太陽能的去碳效應非常大。
我個人建議,在“十四五”期間,要把制造業扣除,然后城市之間比較人均碳排放,這就不會因為人口增加或減少而造成對于碳減排工作評判的不公正。制造業水平每個城市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先把它扣除,然后在另外四個板塊競爭。這四個板塊都有比較標準的方法學,可以以城市作為單元進行碳交易,這就有非常強的動力。
各種各樣的減碳技術應用是有不確定性的,我們應該找到不確定性與收益之間的平衡。目前最好的是碳交易,其次是光伏、風電。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技術和政策。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誰優先采取行動,誰就會首先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就有可能獲得百萬億元規模的投資機會。
從建筑的碳中和角度來講,一是綠色建筑,二是社區的微能源。社區的微能源就是把屋頂的太陽能、生物質發電與電梯的下降能以及電動汽車的儲能,幾方面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微電網,由此在一個社區內實現碳中和。
發電系統碳中和應該以綠氨為主,氨可以替代一部分煤。在煤中添加20%的氨,這樣所有的煤發電廠都能保留。下一步將技術水平提升到添加50%~70%的氨,這樣煤發電廠仍然存在,但是燃料結構改變了。氨是零碳燃料,我們整個電力的脫碳在鄭洛西地區就可通過上述模式先行。氨是怎么來的?我們可在山西、內蒙古鹽堿地區建立大型太陽能電站,利用太陽能獲得綠氨。
更重要的是鄭洛西地區擁有天然的優勢,可以采取立體園林建筑模式。這個模式我們研究15年了,樣板在成都。2021年5月18日,“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在成都召開,成都已有七座立體園林建筑,綠化率可達160%。這樣的綠化系統可以實現四個方面的節能:第一,它在夏天削減了綠島效應,空調節省50%;第二,產生的生物質可以制成顆粒燃料進行發電;第三,把廚余垃圾簡單處理以后,做成花草的肥料,實現微循環利用;第四,每個家庭50平方米的陽臺園林,可以種果蔬,保持了這個系統的韌性。下一步可在此基礎上發展魚菜系統。此系統在荷蘭已經獲得成功,一個屋頂加裝該系統后,每年可生產20噸魚、60噸菜。蔬菜60%的不能食用的部分成為魚的飼料,魚的糞便去肥菜,形成魚菜系統。這樣的系統再加上太陽能AOED燈進行24小時照射,光是番茄的產量就是大田的50倍。
我們采取三步走,到2030年以前實現人均碳達峰,大部分城市碳達峰;2030~2045年的關鍵期,電力系統實現碳中和,一半的城市實現碳中和;到了決勝期,所有城市實現碳中和。分三步走,鄭洛西在四年以后,就能重新成為中華民族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