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娜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光大幼兒園,江蘇昆山 215300)
對于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來說,作為教師給幼兒所提供的活動區域,主要包含了幼兒區域活動場地、空間以及相關操作材料等,并包含了很多的內在因素,例如小伙伴之間的關系、師幼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習氛圍等相關因素。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需要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過程中,結合幼兒的成長需求,逐漸優化和完善活動環境,并合理選擇適合幼兒的材料做好環境投放工作,有利于幼兒根據自身喜好有序開展學習活動,有效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并加強培養幼兒綜合素養。
通過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可以逐漸豐富幼兒園日常學習和生活,逐漸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中,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能夠幫助教師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幼兒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并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行為習慣。通過教師優化創設區域活動環境,可以減少教師在教學上存在的壓力,給幼兒創設的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能夠逐漸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教學過程中,通過積極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對教學質量、幼兒的成長以及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等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
幼兒園中的孩子年齡通常在3~5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于貪玩貪吃、調皮搗蛋的年齡,如果教師給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比較單一,不利于提高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積極性。當前在開展幼兒園教育過程中,部分幼兒園存在著幼兒人數比較多,區域活動范圍比較小,同時受到資金的影響,直接限制了活動材料的豐富性,同時活動材料存在著不夠精致的問題,不利于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因此,當前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中,單一的活動材料作為主要的問題,不利于充分展出區域活動自身價值。
在開展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習占比并不是很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引導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以及吃飯習慣等。因此,部分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充分意識到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對于幼兒成長和學習帶來的影響,通常只是引導幼兒午睡時間以及吃飯時間,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處罰以及斥責幼兒情況,這些問題造成了幼兒和教師針對區域活動規則存在著不統一問題,不利于教師在區域活動環境中高效管理幼兒。對于幼兒來說,理解能力比較有限,不能對區域活動深層次含義進行充分了解。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過程中,為了引導幼兒遵守區域活動規則,需要教師規范自身行為,通過榜樣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幼兒,這也可以起到逐漸優化區域活動環境的作用[2]。
針對當前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除了沒有完善活動規則、投放材料單一等問題外,同時在教師和幼兒比例上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情況,具體原因在于教師的數量比較少。幼兒園日常教育過程中,教師存在著身兼多科教師的情況,同時受到了年齡因素的影響,幼兒在幼兒園中存在著難以管教情況。當前部分幼兒園在開展區域活動過程中存在著流于形式的問題,部分幼兒園常常受到了園區大小以及資金上的限制,沒有開展專一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場地,因此需要教師精心創設適合幼兒的區域活動,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然而,由于創設的區域活動存在著缺乏專業性特征,沒有配置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利于調動幼兒參與區域活動興趣,不利于教師順利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長此以往不能完成幼兒園區域活動教育目標。
教師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逐漸優化和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有助于促進幼兒逐漸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對于幼兒園教育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進行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應具備目的性特征,實際滿足當前幼兒實際成長和學習需求,確保區域活動更具可操作性,引導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過程中能夠逐漸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教師在給幼兒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過程中,應引導幼兒自主遵守區域活動規則,通過豐富區域活動內容,可以逐漸提高幼兒自身學習能力,有利于逐漸實現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目標[3]。
首先,投放的材料應實際滿足幼兒自身興趣愛好。針對投放的區域活動材料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活動材料都能夠符合當前幼兒的實際需求。通過完善區域活動環境,優化投放材料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成長,充分挖掘幼兒自身潛力,逐漸提高幼兒綜合素養。
在進行材料投放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可變性、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則,有序開展材料投放工作。由于幼兒在興趣愛好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在適應環境能力方面也各有不同。所以,教師應在進行材料投放上應充分展現出多樣化特征,實際符合幼兒成長和學習需求。針對多樣化的區域活動材料投放工作,通過活動材料的多樣化,能夠逐漸提高幼兒交際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教師確保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更具多樣化特征,結合幼兒自身興趣愛好以及年齡等特征合理投放相應材料,同時需要合理運用現有資源,優化改造教室,選擇適合幼兒的相關活動材料,能夠激發幼兒參與區域活動興趣,有助于取得不錯的教育效果。
其次,確保區域活動材料更具可操作性特征。通過引導幼兒自主開展動手操作活動,能夠逐漸提高幼兒參與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可以逐漸提高幼兒認識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在進行區域活動時,幼兒在自主進行實踐和動手操作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興趣愛好,有效發揮出區域活動自身價值。
最后,注重提升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合作能力。當前幼兒園中的幼兒很多是獨生子女,具備了很強的個人意識,同時缺乏了合作意識。在進行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時,應投放一些合作性區域活動材料,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加強與其他小伙伴之間溝通合作,有利于逐漸提升幼兒合作能力,對于幼兒的成長發揮著重要意義[4]。
通過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能夠實際符合當前幼兒學習和成長需求,同時可以使幼兒作為區域活動的主導者,并使幼兒之間關系以及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地融洽。教師組織幼兒共同參與區域活動,教師保持平等姿態主動地融入幼兒精神世界中,可以加強和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教師更好地引導幼兒如何處理人際關系。通過教師和幼兒之間構建良好的合作和交流關系,能夠有利于教師順利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并獲得不錯的活動效果。在進行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過程中,環境氛圍的創建是十分關鍵的。良好的活動氛圍能夠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能夠尋找到區域活動的樂趣,有助于調動幼兒的情緒,實現幼兒創造力的開發。比如在進行幼兒園剪紙區域活動的開展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創建區域環境,教師可以進行多種剪紙作品的采購,并且進行區域環境的張貼,可以讓區域環境變得更加具有藝術氛圍,有效促進幼兒的成長。還能夠讓幼兒進行一定的借鑒,從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幼兒想象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幼兒園區域活動主題的確定,比如區域活動的主題為“新年好”,這是讓幼兒進行關于新年的剪紙活動開展,所有的剪紙內容必須與主題相符,從而為幼兒創建了軟環境,有效實現活動氛圍的創設,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5]。
教師應根據幼兒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優化幼兒園區域活動規則,有利于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區域活動興趣,并逐漸提高學習效率。針對區域活動規則來說,作為隱性教師,能夠引導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過程中逐漸約束自身行為,確保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品質,同時能夠降低教師日常工作量,通過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規則,可以緩解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上存在的壓力。此外,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標識性環境。教師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過程中應促進幼兒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遵循幼兒之間存在的差異,注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自由,確保幼兒能夠健康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由于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在日常幼兒園中常常存在著亂扔玩具現象,教師應在餐飲區以及活動區域等做好圖片標識工作,引導幼兒根據圖片標識將玩具做好歸位工作。針對一些幼兒存在著亂放圖書問題,教師應將每本圖書畫上分割線,要求幼兒放書的范圍不能超過這些分割線,通過教師做好標識性環境,能夠約束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行為,同時能夠降低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管理壓力[6]。
由于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通過逐漸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場地,能夠為幼兒參與區域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可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威脅幼兒自身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幼兒雙方應達成一致,有利于逐漸優化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安全,教師在活動場地的選擇上要進行綜合考量。既需要滿足活動的需求,同時也要保證幼兒的安全。教師在活動場地確定之后,需要針對游戲活動的內容去進行一定的安全保障。比如幼兒在玩一些獨木橋、蹺蹺板之類的游戲時,游戲中可能存在孩子跌落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孩子們的安全,教師需要提前進行場地的軟化,可以利用海綿墊、泡沫板等軟的物質進行地面的處理,這樣孩子的跌落也不會帶來傷害。還需要將一些硬質的物體進行泡沫板的包裹,以防孩子磕到,這樣能夠更好地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不會受到傷害。
在進行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多聽取家長的相關建議和意見。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合理運用新媒體手段加強創設區域活動環境。通過微信群的方式及時向幼兒家長匯報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具體表現,及時給幼兒家長拍一些幼兒吃的餐食、區域活動照片等,幫助家長記錄孩子學習活動以及體育活動等,注重線上的溝通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優化區域活動環境。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中,家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了能夠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玩得特別開心,還可以進行親子活動的創建,讓家長進行活動的參與,與孩子共同進行游戲,從而能夠更好地帶動活動氣氛,有助于幼兒的快樂玩耍。家長的參與屬于環境創設的一部分,能夠有效烘托現場氣氛,有利于對幼兒成長的幫助[7]。
幼兒天生就有極強的探索性,因此,利用好幼兒的探索性就能夠實現更好地引導幼兒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與成長。區域活動的教育形式給幼兒提供了極大的活動空間,并能根據自身的喜好和能力進行活動選擇,這使得幼兒的探索活動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安排,大大提高了幼兒進行自主探索的興致。區域活動要著眼于培養幼兒進行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幼兒獨立面對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讓幼兒篩選幾種不同顏色的小球,讓幼兒通過自主發現,思考哪些顏色的小球數量較少,并將數量較少的小球挑選出來,以簡化挑選過程,鍛煉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要著力于嘗試改變玩法。幼兒的思維沒有受到太多的限制,因而他們看事物的眼光會和成人不同,作為教師要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創新,肯定他們的“與眾不同”。例如,結構區提供了小花籃、傘、花等范例,讓孩子能模仿范例進行拼搭。但有的幼兒并沒有按照范例搭,而是拼搭了一架非常逼真的飛機。在交流時,就請他向大家介紹的作品,并肯定他與眾不同的搭法,還請他向其他小朋友介紹。玩出新花樣的幼兒非常高興, 也激發了其他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欲,沒過多久,建筑區中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造型物。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背景下,在開展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對于幼兒健康成長具備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分析幼兒年齡、興趣愛好等,并結合幼兒實際成長需求,優化和完善區域活動環境,確保區域活動更具目的性以及可操作性,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積極性,并引導幼兒在活動區域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注重研究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有利于充分展現出區域活動自身價值,從而不斷提高幼兒綜合素養,并促進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