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磊
(山東現代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山東濟南 250000)
高中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學習負擔也比較重,長時間處于高壓的狀態,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可能會出現問題,隨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學校和家長應該明白,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家長和學校應該聯合起來,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學生的實際困難,共同陪伴學生度過這段辛苦的歲月,使學生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教育,但同樣也離不開家庭的培養,只有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參與下,學生才能夠在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首先,對于學生的課程學習而言,學生固然在課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家庭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學生在校期間,教師引領學生學習,學生離校期間,家長監督學生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情況必然會更好。其次,對于學生的德育而言。學校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滲透德育內容,但是若只有學校教育,德育效果會受到一定限制。高中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已經成長了十幾年了,父母的思想是孩子的土壤,學生的道德思想會受到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重視學生的德育,經過家校共同重視,學生的德育效果自然會好。最后,對于學生的體、美、勞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學校重視學生體育、勞動以及美學教育,家長充分認識并積極配合,學生必然會實現全面均衡的發展。
高中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時間較長,在長期伏案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而需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確保學生有健康的體魄。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就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如果學生與教師和同學之間出現矛盾,也容易使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近些年來,由于學生心理問題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情況時常出現,因而也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家校共同努力,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便能夠有效避免。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層面來講,學校和家長保持聯系,反映學生在校期間的情況,可以讓家長重視學生的身體問題,并做好學生的營養補充工作。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教師在學校教育中鼓勵學生,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并與學生家長經常溝通,讓家長重視學生心理問題。家長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孩子,并鼓勵疏導,與孩子平等交流,打開孩子的心扉,解開孩子的心結,如此便可以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1]。
科學實施家校合作有助于優化教育環境。一方面,對于學校的教育環境而言,加強家校交流,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教育中去,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便能夠發現學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通過家委會之類的家校溝通渠道,家長可以反映意見,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對于這些意見和建議,學校積極聽取,認真分析,適當采納,學校的教育環境便會得到優化。另一方面,從家庭的層面來講,學生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家庭教育環境也會有所差別,有些家庭一直重視學生的教育,父母也能夠以身作則,有些家庭對學生的教育重視不足,甚至家長與孩子溝通都比較少。推進家校合作,教師和家長充分溝通,可以讓更多家長重視學生教育,參與學生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優的家庭教育環境。此外,經過充分合作教育之后,教師和家長的思想認識都會有所變化,從而更容易明白并落實“把世界當教室,把萬物當課程”,使教育走進生活,進一步拓展教育環境。
當前社會,學生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已普遍比較重視,然而許多家長雖然認識到了學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認識到家庭參與教育的重要性,這就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出現。首先,由于參與教育意識不足,許多家長嘴上對孩子念叨著要好好學習,卻沒有深入了解過學生的學習,不知道學生學習的困難在哪,只知道學生學習得好或者不好。當學生學習成績較好的時候,家長會感到滿意,而當學生成績不如意的時候,家長更多地卻是表現出不滿,甚至指責學生。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而不是站在一旁的指責。沒有靈魂的溝通,學生和家長之間必然存在距離,這對于學生的課程學習和心理成長都不利。其次,由于合作意識不足,許多家長對學校的依賴感過高,甚至認為學校就是教育的全部,從而很少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去,對于學校召開的家長會重視不足,在會上也幾乎不會發表看法[2]。
阻礙家校合作的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教師的合作觀念較為落后,在當前的一些學校,雖然開展家校合作的時間較長,但是合作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導致這種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便是教師缺乏足夠的認識。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習慣的影響,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對于與家長的溝通還停留在基礎的層面。一些教師認為召開家長會便是家校合作了,還有一些教師談起家校溝通就覺得麻煩,只有在有重要事項的時候才會與學生家庭聯系。
許多學校都會開展家校合作,但是合作程度參差不齊,并且多停留在形式上,看似有合作,其實無效果。一方面,部分學校與家庭合作教育的程度較低,通常都是以開家長會的形式來實現,在家長會上,教師講的部分較多,家長發表想法的時間較短,家長和教師的溝通不夠充分,有些家長甚至都沒有機會和教師交流。另一方面,一些學校雖然與家庭溝通的途徑較多,但是溝通過程多為通知形式,學校有什么活動,或者學生有什么事情,教師直接告知家長,使家長知情。除此之外,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極少,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家長以為學生在學校表現較好,學校也以為家長了解實情。
教育教學不僅需要學校努力,也需要家長參與,要使家長在教育中發揮應用的作用,就應該明確家長的定位。首先,家長應該是教育的合作者,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時候,家長應該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積極與學校交流學生情況。如果發現學校教育存在不足,家長應該給出建議,幫助學校完善教育教學,而不是一味指責學校。其次,家長應該是學生教育路上的鼓勵者和陪伴者。學生的思想和智力也都處于成長階段,在這個時候,學生學習吃力,對于學習沒有足夠的重視也都是有可能的。當學生學習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應該明白挑刺全是刺,贊美全是美的道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中的困難所在,而不是一味批評指責。
家校合作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夠協調好家長、學生以及學校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教師是合作教育的組織者,要實現家校合作,必然要發揮教師的紐帶作用。合作教育必然會涉及到眾多的家校活動,這些活動就需要教師去組織協調,比如家長會的活動,教師在活動中需要聯系家長,組織家長積極參與,并在會中與家長進行有效交流。此外,還會有家訪的活動,教師同樣需要組織活動,并落實相關工作。另一方面,教師也是教育的重要參與者,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喚醒夢想和自信,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對待學習。同時,教師還需要做好溝通工作,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重視學生的教育,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
在家校合作中,學校領導也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以促進學生家庭和學校質量的聯系。首先,學校領導是合作教育的發起者,許多家校活動都需要領導層做出大體規劃,只有學校領導心中有數,對家校活動有總的規劃,教師才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活動的細化,家校聯系才會更加密切。其次,學校的領導除了制定規劃之外,還需要使教師認識到活動的重要性,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并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規范,確保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如果教師和學生家庭之間存在矛盾,校領導也需要巧妙化解矛盾,促進家校溝通,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
以往學校也會開家長會,但通常情況下,家長會上主要是教師講述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聽教師講述,有時候教師講述的一些問題家長沒那么關心,有些家長特別關心的問題教師又沒有講出來,家長會更多的是單向性的,家長的主動性沒有得到發揮。為了更好發揮家長的作用,需要在原有家長會的基礎上,完善家長會,使家長會切實發揮其作用。首先,家長會之前,教師可以在家長群中做一下調查,了解家長的想法,記錄家長感興趣的問題,并在家長會上講述多數家長關心的問題。其次,家長會中,教師講完之后,應該給家長留一些發表想法的時間,鼓勵家長發言,聽取家長的建議,并與家長充分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
家庭教育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中,教師可以組織家訪活動,以此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學生家長進行充分交流,交換彼此意見。首先,在家訪之前,教師應該對家訪活動做出詳細規劃,總結學生的情況,并明確在此次家訪活動中需要重點了解什么信息,與學生家長溝通學生的哪些情況,要給學生家長提出哪些建議等等。其次,家訪需要保證充足的時間,切不可為了家訪而家訪,使家訪活動流于形式。家訪過程中,教師應就之前準備的內容與家長交流,并了解家長看法。對于學生的一些問題,教師應該以恰當的方式提出來,并給出家長建議。對于學生的一些優點,教師應該在家長面前多多贊揚[3]。
為了進一步提高家長對合作教育的認識,促進家長參與到學生教育中去,學校可以開展家庭教育相關的講座,并聯系學生家長,使其積極參與。一方面,對于講座內容,學校可以安排與家校教育相關的內容,通過有理有據的講述,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家校共同參與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配合學校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家長不是不愿意參與合作教育,而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對此,學校可以通過講座具體地講述相關內容,使學生家長知道在知識學習方面應該怎樣配合學習教育。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打擊教育居多,而贊賞較少,這樣的教育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對此,學生開展講座也可以講述心理教育相關內容,并詢問家長“您是否有耐心讓孩子心悅誠服呢?”,使家長反思自身的問題。讓家長認識到學生在犯錯的時候,應該引導鼓勵,而不是打擊批評。學生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應該安慰學生“如果我是你,肯定不如你”,并鼓勵學生“你只要比過去的自己強就是在進步”。
家校溝通過程中,學校也可以借助書面溝通的方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比如,學校有制度變更的時候,可以印發告家長信,讓學生帶給家長,并讓家長簽字確認。學校也可以定期印制意見表,交由學生帶給家長,并讓家長填寫,以此收集家長意見,完善教育教學。寒暑假之前,學校也應該印制假期安全注意事項,交由學生帶回去給家長看,提醒家長注意學生的行為安全,并做好安全教育。
當前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在這個信息時代,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知曉天下事。學校和教師也可以借助這種便利,使家校聯系突破時間和距離的阻礙,進一步促進家校合作的效率。首先,教師可以與學生的家長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在這個家長群中,教師可以隨時與家長溝通學生的情況。其次,學校可以構建官方微信公眾號,讓學生家長關注該公眾號。在公共號中,學校可以定期推送家校教育相關內容,家長可以在后臺給學校提出建議,以此加強交流。
總體而言,家校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促進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在家校合作下,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問題能夠被及時發現,這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座談會等形式加強家校溝通,了解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并使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教育。教育路漫漫,在未來的教育中,教師和家長應該不斷發掘家校合作的潛力,共同促進教育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