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俊暉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日益深化,我國各產業領域都開始朝著國際化方向做出全面的升級轉型,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人才培養、辦學模式等方面都秉承了“國際化”的新標準。本論文首先闡述了高職院校采用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現實意義,再分析了在辦學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有實踐性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國際 辦學 創新 實踐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個國家的聯系更加緊密、往來更加頻繁,全球發展呈現出一個開放式的狀態,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國際化辦學模式已經成為推動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是與時俱進迎合全球多元格局發展的重要體現。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國際化辦學模式如何創新與實踐,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命題。
一、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現實意義
1.增強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
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確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九項指出推進共建“一路一帶”教育行動,加快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完善中外合作辦學準入和退出機制??梢钥闯鰢覍ξ磥淼娜瞬排囵B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賦予了高職教育新的特征,即以中外合作為主的國際化辦學,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辦學經驗,增強自身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凸顯辦學優勢,只有這樣才能縮小我國職業教育與國際上優秀職業院校的差距[ 1 ]。
2.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國際化辦學則能夠全方位地幫助學生成長,在思想層面上拓展了學生的國際意識,為學生引進更多先進的專業技術,同時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實踐平臺,使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培養和提升,能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
3.強化學生的國際素養
國際化辦學模式所注重的不僅是學生的國際視野的拓展和一流技能的培養,還側重于學生國際素養的錘煉。即豐富學生的文化認知,知曉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認識到異國文化風采,以國際化標準培養學生的人文禮儀和道德修養,幫助他們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和交流。
4.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首先,教師也能在國際化辦學模式中拓展國際視野,其次能在學術交流或合作研究等活動中學習到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方式,最后,教師在跨文化交流中還能增強自身的國際溝通能力,進而了解到本專業在國際中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2 ]。
二、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1.國際化辦學經驗尚且不足
經驗的不足是高職院校對自身客觀的認知,因為國際化辦學本身就屬于一種創新式的辦學模式,所以自然會受經驗不足的因素影響,這也就直接導致高職院校在國際化辦學模式缺少創新、發展滯后,這一問題是高職院校未來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國際化辦學的師資力量有限
我國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水平普遍偏低,使得國際化辦學模式難以得到有效發展。譬如在授課方式上,不少高校雖然開啟了國際化辦學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基本還是采用的普通話授課,沒有體現出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國際化”特征,缺少雙語授課,這主要就是因為授課教師沒有過硬的英語水平,也就無法凸顯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特征[ 3 ]。
3.國際化辦學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
這里的文化差異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在國際化辦學過程中,教師過分追求國際化教學,沒有考慮到現實情況,即國內教育的大環境、學生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的思維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中西方文化差異。若不正視這一問題,國際化辦學模式不僅毫無成效,學生也會在受教過程中對中西方文化產生誤解,或是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和技術。
三、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1.在教學過程中推動國際化辦學模式
第一,高職院校要竭盡所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具有國際化特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接受國際化教育的機會和環境。譬如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師和學生之間全程以英語進行溝通對話,以此增強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同時也提高國際化辦學的效率[ 4 ]。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和平時的表現開展針對性教學,比如將英語基礎薄弱和英語應用水平較好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兩個班級,對于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提升他們的基礎能力為主,對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則主要以提升他們的應用能力。
第二,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以高層次的國際型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為主,同時也可以以此吸引更多國外留學生。緊跟區域經濟發展,在課程體系中增設國際化專業,如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就設有財務會計類專業和旅游管理類專業,均為中外合作辦學,此外還有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屬于國際化專業。另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借鑒優秀企業中的文化精神,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熏陶學生的精神認知,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專業技能、思維能力等都有顯著的作用。
2.加強國際化辦學模式中的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在聘任時就要選擇合格的教師,并定期針對師資隊伍開展培訓活動。譬如鼓勵或調派教師前往海外深造學習,讓教師全面了解到其他國家在國際化辦學模式上的運營,從而推動本校在國際化辦學模式上與合作方對接。高職院校也可以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一些短期的、定向的培訓活動,如跨國文化交流活動、教育培訓等,同樣能收獲到許多有價值的資源和經驗。
第二,積極引用優質人才,強化院校師資隊伍。這里的優質人才既可以是外籍教育人才,或是有國際教育經歷人才、英語水平優異的人才,也可以是在外資企業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才,將這類人才引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技能,都能在教育過程中準確傳達給學生。再者,對于部分已經達成中外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也可以邀請合作方的優秀教師來本校任兼職教師,又或是邀請合作方教師定期來院校開展一些演講活動、培訓活動、研討活動等,加強雙方的合作交流,學習優秀理念和經驗。
3.消除國際化辦學模式中的文化差異
每個國家都有著各自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因此在合作過程中會表現出明顯的文化差異問題,雖為正常現象,但也需要對該問題引起重視,合理解決,這樣才能推動國際化辦學的進程。首先高職院??梢詫iT開設“中西方文化對比”之類的課程,課程內容就是分別講述中西方各自的文化差異,讓學生首先認識到這一正?,F象。或是由院校主持,在校內積極開展相關的文化活動,如中外趣味知識競賽、西方文化節、英語小品比賽等等,在具有娛樂性的活動中加強學生對異國文化的了解,由此才能進一步去消除中西方文化差異。具體可以嘗試選用國外的優質教材或教學資源,一方面教師可以了解到西方國家在職業教學中采用的方式方法,受到啟發;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拓展思維,學到不同的知識點,使國際化辦學模式得到質的升華。
4.創新途徑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第一,合理規劃國際化辦學路線,強化頂層設計。高職院校要在國際化辦學模式中尋求創新,首先就需要站在一個制高點,以宏觀角度去科學、合理地對這一辦學模式作出整體性的規劃,如采用SWOT分析法,系統地梳理本院校的優勢,再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確定國際化辦學目標,提升辦學水平。第二,尋找國際化辦學的突破口。國際化辦學目前基本都是以中外合作辦學和校企合作為主。在選擇合作辦學對象時,高職院校務必要優先選擇與自身專業接近、綜合實力強的外校,這樣雙方才能有更深層次的合作交流,各自受益。而在校企合作方面,院校也務必要優先選擇社會影響力良好、行業內領軍企業,深化產教融合,方能實現與企業的共同進步。第三,創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高職院校加入地方或是國際上相關的職業教育協會或機構,積極參與各類中外教職論壇活動或國際技能大賽等,實現優質資源的輸出和引入。第四,制定國際化辦學規劃。以區域經濟提升或是國家發展為前提,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一流專業技術的高層次人才為目標,以戰略性思維規劃國際化辦學的總目標,再以時間為界限確定院校國際化辦學的階段性小目標,比如3~5年要達何種目標,5~8年要完成哪一目標等。第五,確定國際化辦學的保障體系。保障體系是防止辦學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也是為了進一步推動辦學成效的提升。具體可采用PDCA循環理論,建立質量監控系統,對國際化辦學模式實行質量監控,及時發現實踐過程中的突出問題。
四、結語
國際化辦學模式是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向,因此是當下高職教育研討的重要課題。盡管我國高職院校在國際化辦學上存在經驗不足等各種問題,但正確面對,積極解決,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消除文化差異等,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創新發展就能得到有效推動。
(本文系2020 年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般項目,名稱: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雙高”校國際化發展研究,編號:ZJGB2020052)
【參 考 文 獻】
[1]段菲菲,楊波.“雙高”背景下中外合作項目學生黨建機制創新研究——以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2):77-80.
[2]顧衛杰,李璐,陸建軍.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2):51-53.
[3]王丹.新形勢下高職高專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思考——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中外合作辦學實踐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32):6-12.
[4]史金虎,秦益霖.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路徑探索與實踐研究——以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職教,2017(1):29-31.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