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軍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一中學(以下簡稱“萊蕪一中”)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按照“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豐富化”的原則,以“全面+特長”為核心,扎實推進課程體系建設,開發了符合學校實際的學科課程、實踐課程、社團課程、活動課程,并構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四維一體”學習型課程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實踐活動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著力點,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學科課程,培育素養
學校統籌學科課程,培養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
在具體實踐中,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滲透教育教學全過程。同時,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標準,嚴格落實德育課程。圍繞課程目標,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挖掘課程思想內涵,精心設計課程內容,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推動學科統籌,整合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中語言文字、傳統文化、歷史地理常識等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統籌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形成勇于創新、求真求實的思想品質;開足開全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健康體魄、意志品質、人文素養和生活方式的培養;注重外語課程,加強對學生國際視野、國際理解和綜合人文素養的培養;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加強對學生生活技能、勞動習慣、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為加強學科課程間的相互配合,充分發揮課程綜合育人功能,學校還開發了“啟智”“求思”課程,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踐課程,提升能力
學校創新實踐課程,培養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人。
為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滿足學生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萊蕪一中結合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能力,創新實踐課程,探索出了課堂教學與社區服務、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途徑。其中,王元新老師開發的科技創新課程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實現了研學旅行與學科課程、德育體驗、實踐鍛煉的有機融合;每年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中國科協舉辦的暑期“高??茖W營”等,借助各高校的研學實踐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研學旅行活動。學校先后開發了具有萊蕪一中特色的“明德”“尚實”課程,組織學生廣泛參加“學雷鋒”等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并定期開展各類主題實踐——利用校史館和萊蕪“五館一院”(城市規劃展覽館、科技館、群藝館、圖書館、博物館和大劇院)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利用革命紀念地、烈士陵園等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利用交通隊、消防隊、地震臺等開展安全教育。此外,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教師結合學科資源開展項目式學習,利用實驗室、科技類館室、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設施等開展節約資源、環境保護教育。學校還通過藝術節組織學生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并利用展覽館、美術館、音樂廳等開展文化藝術教育。李緒蘭老師帶領的心理健康團隊為認真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結合,先后開發了“自我認知”“社會責任感”“未來職業認同感”等系列主題研究,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自我認知能力。多年來,學校堅持“知行統一、實踐育人”的原則,創新實踐課程,為學生終身發展打牢基礎。
社團課程,發展個性
學校不斷優化社團課程,培養會學習、善合作、有特長的人。
為了增加學生選擇的機會,滿足學生持續發展、個性發展的需要,學校精選課程內容,科學確定課程容量和難度,為不同學生量身打造精品社團課程。各種社團做到“七有”——有章程、有組織、有紀律、有目標、有活動、有考勤、有獎懲,引導學生自主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建設,主動融入學校發展需求和學生素養提升需求。例如:模擬聯合國社團致力于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定期開展主題講座活動和國際熱點問題的課程指導;攝影社團定期舉辦影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汶水文學社團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學活動,一批文學才俊脫穎而出;演講與辯論社團、播音與主持社團等,提高學生口才、膽識與應變能力……對于堅持常年開展的社團活動,學校鼓勵指導教師對其進行課程化改造,實現從“興趣”走向“課程”。
活動課程,激發興趣
學校拓展活動課程,培養有理想、有責任、敢擔當的人。
萊蕪一中在辦學中始終貫徹活動育人理念,將日?;顒又黝}化、主題活動系列化,開發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致知。
主題教育活動課程:利用升國旗、國旗下講話、重大紀念日等契機,傳播主流價值。
節日紀念日活動課程: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傳統節日以及二十四節氣,介紹節日歷史淵源、精神內涵、文化習俗等,增強傳統節日的體驗感和文化感。
儀式教育活動課程:利用入學、畢業、成人、入團、入黨等具有特殊意義的儀式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校園節日活動課程:一是文化育人的“讀書節”系列活動課程,讓讀書成為全校師生的習慣,讓書香飄滿校園。“書香溢校園,醉美讀書聲”朗誦大賽,激發學生朗誦美文、創作詩歌的興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和合作學習能力;“讀書節”經典誦讀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增長才智、充實生活。二是強身健體的“體育節”系列活動課程,包括春秋兩季運動會、籃球賽、足球賽、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組建足球隊、籃球隊和排球隊,創新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和訓練形式,使之實現實質性突破。三是提升藝術素養的“藝術節”活動課程。一年一度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包括開幕式、演講比賽、大合唱比賽、辯論賽、藝術作品展、書畫作品展、班級文化節、校園歌手大賽等環節,為全校師生提供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也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四是開闊視野的“植物節”活動課程。學校占地600多畝,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利用這一優勢,學校建立草本植物教學園地,定期舉辦“植物節”系列活動,去年的主題為“校園·植物·生態”,使學生更加懂得敬畏自然、保護生態。同時,開展“五谷文化展覽”,幫助學生認識五谷、感悟文化,引領每一名學生做“四體勤,五谷分”的合格高中生。五是提高科學素養的“科技節”活動課程。學校定期邀請專家進校做講座,舉行各種科技比賽活動,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賽等各種比賽。豐富多彩的課程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了學生多思、多問的創新意識。
多年來,萊蕪一中始終堅持“課程引領”“德育引領”“活動引領”,致力培養全面發展、文理融合、視野開闊,有教養、高素質的現代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