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練
中學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階段,校園中的幸福氛圍不可或缺。在辦學過程中,德州市慶云縣徐園子鄉初級中學一直秉承“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的理念,以校園幸福文化建設為主,以師生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為輔,力求讓每一個師生掌握幸福的能力并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讓幸福常伴師生左右。
幸福校園
教學環境和校園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幸福指數。徐園子鄉初級中學一直將幸福校園建設擺在首位,積極創造幸福愉悅、書香氣息濃郁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溫馨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激發學生追求幸福的熱情。
一是融入學校的理念和文化。學校力求將觀念文化融入環境文化建設,賦予不同教育空間特定的文化內涵。
二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教育確定為管理特色,按照“特色辦學”的理念,建立了“五位一體”的文化體系,即:文化定位,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建設課程,開發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習資源;推廣活動,建設豐富的傳統文化習俗支持;家校融合,營造優良的傳統文化教育綜合環境;實踐導向,突出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學習價值觀。
三是融合教育與教學文化。在每個班級中,學校統一設計和呈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生守則、學習金字塔理論和“四表圖”等固定內容。在課堂“四表圖”中,作業表調整為“自我管理”表,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同時,添加了“班會制度”欄——班會制度通過班會的形式確定,得到班級全體成員的認可,成為一種集體意識和自覺行動。
幸福課堂
學校的觀念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等文化元素之于校園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團隊成員在實施層面的具體表現是行為文化,“集體意識”要接受行為文化的檢驗。按照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要求,徐園子鄉初級中學行為文化建設重點抓好三個方面:課程文化、課堂文化和文明禮儀。
首先,豐富教育資源。學校“自主創新”課程體系由三部分組成。其中,基礎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發展課程包括多元化發展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研學旅行課程等。
其次,班級建設是幸福校園的“心臟”,班級文化則是支撐心臟跳動的血液。活潑開朗、助人為樂,學富五車、見多識廣,感恩回饋、獨當一面,學業有成、厚德載物——這既是班級文化的核心,也是學校對學生的期望。
最后,課程的規范實施是學校對于學生的責任。學校既要落實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也要確保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對課程保持濃厚的興趣。學校創立了課程研發小組,對課程進行調研,并研發趣味教學,保證課程具有可開展性、趣味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同時,對研發的課程進行嚴格管理,使課程有序實施并保證課程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幸福教師
強校必先強師。學校完善教師學習培訓機制,采取多種方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如開展教師學術交流活動,互通教學經驗;同時,鼓勵教師不斷加強自我教育,提高綜合素質。在信息共享、資源共享、交流學習、相互促進的過程中,教學團隊整體水平逐步提升。
提升校園幸福指數,是徐園子鄉初級中學自建校以來一直追求并為之奮斗的目標。尊重每一位教師、學生,是學校不可動搖的信念;維護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權益,是學校一以貫之的原則。學校力爭做到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收到幸福的花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幸福的方向,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