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4)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除了思想政治課程之外,“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機場運營管理”作為高職交通運輸工程類(機場運行專業、空中乘務專業、民航運輸專業和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等)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對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我國民航事業發展的責任感至關重要。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如火如荼開展的背景下,“機場運營管理”課程團隊應重新審視課程教學內涵,構建專業課程“課程思政”實施模式,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
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思政課程”發揮引領作用,為“課程思政”提供方向指引,“課程思政”為“思政課程”提供支撐;“思政課程”提供內容服務,“課程思政”提供載體、情境和案例[2]。“機場運營管理”作為高職交通運輸工程類(機場運行專業、空中乘務專業、民航運輸專業和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等)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專業課程“隱性”育人功能,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的合力目標。
課程教研室依據多年教學經驗,優化“機場運營管理”課程育人觀,將愛崗敬業、服務至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有機融入課程日常教學之中,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和切入方式引入行業案例、行業模范、行業熱點等資源,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
愛崗敬業是忠于職守的事業精神,是職業道德的基礎。熱愛本職工作是成為一名合格民航人的動力,而敬業需要對自己工作有恭敬嚴肅的態度,是優秀民航人的試金石。民航業是服務型行業,服務就是機場的核心產品,服務至上是機場工作人員尤其是與旅客直接接觸崗位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核心職業素養。雖然所從事的工作很普通,但是仍然需要對服務作極致追求,因此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是民航人必須具備的品質精神。
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發揮效果受到開展思政教育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人生情懷、從業態度、人格特質、溝通技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3]。“機場運營管理”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強大的思政師資是保障。
作為課程專任教師必須要持續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注重專業課程整體設計和頂層設計,強調對專業知識的深層學習,充分挖掘可與課程某知識點有機融合的思政內容,將價值引領巧妙、自然、富有感染力地內化于日常課程教育教學之中。同時,學校要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培訓和教師跟崗培訓,不斷完善和優化專業教師的思政素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日常教學活動中,課程教研室需要開展課程教學研討,對專業課程思政設計、實施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提出建設性和可行性的方案。課程教研室以職業綜合能力提升為引導,注重實踐經驗與職業素養的結合,及時將第一手的行業資料融入課堂,不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
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了更好地實現“機場運營管理”課程育人目標,應以課程為平臺,注重促進課堂內外聯動,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將課程教學與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相結合,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的引領力,形成課程整體育人的聯動效應[4]。
首先,本學院已成功建設安檢綜合實訓室、客艙模擬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場地,滿足了學生安檢、值機等崗位的實踐學習需要,另一方面,學院也在積極洽談民航離港實訓室建設,以滿足學生日常值機、客票、配載等系統的實踐學習。其次,二級學院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等進行校企合作,加快和完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學生在完成學期課程之后,可進行跟崗實習。
在“校企融合”背景下,通過校內實訓場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加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同時,在課堂教學實訓環節注重引入行業案例、行業熱點等,結合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和崗位操作,幫助學生從情感認知方面感受機場一線工作崗位的辛勤與勞苦,企業實習環節幫助學生在真實崗位工作歷練中體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民航人、機場人。
職業院校教學過程需注重言傳身教,而往往身教更勝于言傳。基于學情的差異,高職院校學生更喜歡操作性強的課程學習,故教師除在教學中樹立為人師表的形象之外,還可以通過往屆校友來校開課或者通過線上直播、視頻錄制、現身說法等方式,幫助學生在與校友交流溝通中體會機場一線工作人員的魅力與熱情。
“機場運營管理”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圖1),課程為2019年第二批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空中乘務專業“機場運營管理”課程建設項目,同時為了滿足廣大社會學習者、其他校外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同期上線。

圖1 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流程

表1 “機場運營管理”課程思政評價標準
線上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興趣引導為輔。教師提前2至3天推送課程資源(微課視頻、課件、嵌套測驗等),課程資源以興趣引導學習為建設目標,在注重學生理論認知學習、基本技能塑造的基礎上,引入行業案例、行業模范、行業熱點等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愛崗敬業、航空愛國、團結互助、辯證思維等意識和觀念。
線下教學以任務驅動式教學為主,通過“教學情境—確定任務—協作學習”教學過程,在體驗式感知崗位實踐的目標下,幫助學生掌握崗位理論和實踐知識,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協作和溝通表達的能力[5]。在課程實踐環節則邀請機場運行崗位譬如值機、場務、監護等一線崗位在職校友連線,在講述從事現任崗位經驗基礎上,對學生任務解決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
“機場運營管理”課程思政教學實行雙向評價制度。在教師層面,將教師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結合情況的指標作為課程評價的重點,與教師考核、職稱評定等掛鉤,以此促進教師不斷改進課程思政的設計并落實;在學生層面,將學生專業學習的態度、專業理想的樹立、專業價值觀的形成等為評價指標,作為學生思想政治道德評價中的重要部分,形成互相映照的評價體系[6]。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把學院督導、教務處、課程團隊成員、行業人員、企業實習導師等納入實施評價的主體,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從教學目標、課程教學、課程評教、課程教師四個維度評價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情況,堅持評價內容多維;采取縱向評價、差異評價、覓優評價、自主評價、平等評價和合作評價等評價方法,堅持評價方法多樣。
高職院校德育環境是教育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環繞學生周圍是影響其價值觀、職業觀形成和發展的外部條件與因素的總和。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是軍隊定向培養士官定點高校,主要承擔為軍隊培養定向士官,學校管理制度嚴謹、學生作風樸實、學習氛圍濃厚。
學校以航空裝備展示坪作為主要校園文化特色之一,始終秉承“自強不息、止于至善”校訓,“匠心鑄魂,航空報國”核心價值理念。學校和二級學院以及其他相關行政部門通過組織活動、制作橫幅標語、校園文化廣播以及宣傳欄等方式向學生時時傳遞信息,幫助學生及時獲取新思想、新理論、熱點新聞、行業典例、學校名人等信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立德樹人。其次,為了幫助學生提前樹立職業人的意識,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全體教職工和學生上課必須著制服、戴胸卡,航空服務與管理學院還要求學生必須注重形象禮儀,上課期間學生必須帶妝、盤發、佩戴絲巾或領帶等,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提前感知民航職業人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態度。同時,學校為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制定了勞務周,此外還經常組織“愛國衛生運動”,要求師生共同參與,在感受勞動帶來的喜悅過程中,講述自己的生活經歷,通過情感溝通,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勞動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