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娟
(東營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東營 257000)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不但導致廣播新聞行業的競爭及發展壓力不斷增大,也給其更好地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機遇。這便要求廣播新聞節目必須跟上社會時代的發展,根據大眾的興趣及欣賞習慣進行節目形式和節目內容的創新,通過這種手段,幫助廣播新聞節目獲得更好的發展,怎樣將新媒體所具備的優勢發揮出來,做好廣播新聞節目的推廣也是當前廣播新聞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信息想要更好地傳播便必須將載體的作用發揮出來,廣播新聞節目便是信息的重要載體,其信息傳播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廣播新聞節目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弊病,主要表現是其快速性以及生動性較為欠缺。隨著融媒體技術的發展也給網絡平臺帶來了了很多的發展機會,我國的廣播新聞節目面臨的挑戰和沖擊也非常嚴重。和傳播媒介相比,廣播新聞節目所處的地位更加被動,廣播新聞節目本身便是在出現社會事件后報道的,無法進行節目內容的創新,能夠引導人民群眾向著好的方向發展[1]。但是很多廣播新聞節目沒有及時地進行更新,也沒有能夠調查和了解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觀看和收聽后往往會產生屬于自己的想法,但是意見反饋渠道不暢,這也導致了節目方面很難了解受眾的感受和實際需要,這也導致廣播新聞節目難以滿足大眾化方面的要求,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沒有能夠及時地創新。而隨著信息和網絡的發展,比如,快手、抖音等網絡平臺已經成為傳播信息的重要平臺,這些平臺的優勢比較明顯,能夠較為及時地報道各個地方新出現的新聞信息,并且這些新聞內容往往和人們的生活比較貼近,不但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還能夠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鳴。與這些平臺相比,廣播新聞節目新聞傳播的速度比較慢。并且在節目內容選擇的時候,沒有能夠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沒有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也沒有得到人民群眾的關注,這也會導致廣播新聞節目開始出現的衰敗。廣播新聞內容不夠生動會導致收視率和收聽率下降,對廣播新聞節目本身的效益造成極大的影響。這便要求我們必須在分析研究廣播新聞節目現狀的情況下,根據實際需要做好新媒體推廣工作,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
對于廣播新聞節目而言,傳播速度較快是非常重要的優勢,一旦工作人員能夠得到相關信息內容,便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通過廣播的方式,及時地將新聞的相關內容傳遞給受眾,保證新聞的時效性能夠滿足群眾的需要。電視新聞節目與廣播新聞節目傳播方式存在較大的區別,工作人員能夠將移動設備合理地運用進來,隨時隨地進行新聞事件的收聽,群眾也能夠很好地了解相關的信息和內容。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我國廣播新聞節目廣播設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廣播設備體積不斷地縮小,工作人員攜帶也非常方便。我國廣播新聞節目在發展初期往往會通過收音機的方式來傳播廣播新聞節目,與電視相比,收音機攜帶也比較方便。特別是隨著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收音機的體積也在不斷地縮小。車載廣播和隨身廣播設施出現,人們收聽新聞節目的收聽也不會再受到空間和時間方面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廣播新聞節目。
一般情況下,廣播新聞節目往往會選擇直播的方式進行播出,這樣聽眾便能夠將移動通信設備合理地運用進來,隨時隨地進行廣播內容的接收,并參與到廣播新聞節目中。這樣在進行廣播新聞節目傳播的時候,聽眾也能夠更好地與其互動。特別是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工作中各種先進技術已經很好地運用進來。廣播新聞節目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搭建交流平臺,更好地將廣播新聞節目的價值展示出來,給聽眾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將廣播新聞節目的社會價值發揮出來。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也給廣播新聞節目更好地轉型和升級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以往廣播新聞節目傳播的時候,僅僅能夠通過無線電波來傳播,但是新媒體基礎的發展,以往的收音機設備已經逐步地被手機等一系列的電子設備取代[2]。與傳統設備相比,更多聽眾比較喜歡這種新的技術形式,這也為廣播新聞節目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且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聽眾參與到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渠道不斷增加,并且參與方式也愈加的多樣、便捷,人們能夠將各種設備運用進來。比如,通過轉發和留言的方式積極地參與節目,這也給廣播新聞節目優勢的發揮奠定了基礎。
新媒體對廣播新聞節目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其沖擊體現在新媒體搶占了很多廣播新聞節目以往的市場份額,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電視、報刊和傳統媒體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并且廣播新聞節目受到的沖擊非常大。很多媒體形式已經開始轉向了融合發展的道路,但是就當前而言,很多廣播新聞節目融合速度卻比較緩慢,很難滿足市場和人民群眾的需要。很多廣播新聞節目過度重視其傳統的理念,沒有很好地理解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宗旨。與電子新聞節目相比,廣播新聞節目具有快速和廣泛的特點,而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廣播新聞節目所具備的傳統優勢也逐步地喪失了競爭力。任何新聞都能夠在其出現的最短時間內通過電視和網絡來進行發布,并且聽眾也能很好地了解現場的圖片和視頻等內容。與其相比,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便無法很好地得到觀眾認同。此外,廣播新聞節目內容播報時,都需要嚴格地按照傳統新聞發布模式,這種新聞方式很難讓受眾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廣播新聞節目也必須進行內容和形式的創新。
為了確保廣播新聞節目能夠順應當前時代,讓其適應新媒體環境,廣播新聞工作者必須及時地轉變自己的理念更新節目傳播和運營的相關觀念,進行節目傳播途徑的拓寬[3]。為了做到這點,相關部門必須肅清當前行業內部發展比較混亂的情況,努力地引導新聞人走出制作節目的舒適圈,提高節目制作的質量,制作出更多的精品節目。廣播電臺可戰略性地調整節目內容的指向,認真分析受眾的需求,做好民意調查工作,努力地做出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節目,切實提高人們節目收聽的積極性。比如,文藝廣播和交通廣播是當前廣播節目中受眾比較喜愛的節目,在節目制作的時候,可以考慮到有車一族以及年輕人對于節目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廣播新聞節目更好地發展。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我國各種新媒體也逐漸地興起,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廣播新聞節目本身作為一種重要的傳統媒體,其新聞事件播出時間、播出方式受到的影響非常大,不但聽眾欠缺,而且聽眾面也在不斷地減少。與其他平臺相比,人們在生活中同廣播新聞節目的接觸已經越來越少,這也直接影響了廣播新聞節目的推廣。若想要轉變這種情況,讓廣播新聞節目更好地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去,便必須進行廣播新聞節目播出渠道的拓展。通過分析我國當前廣播新聞節目的實際發展情況可以發現,雖然廣播新聞節目播出的時候,已經及時地進行了渠道的創新,但是一般情況下還是通過傳播廣播新聞以及車載電臺這兩種方式進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新媒體的不斷進步,車載電臺和傳統廣播新聞形式的聽眾也會不斷地減少。為了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廣播新聞節目可以有效地整合以往播放平臺中的相關資源,積極主動地與新媒體平臺合作,進行受眾范圍比較廣的傳播平臺的研發,從而實現廣播新聞電視節目的拓展。這種情況下,新聞節目的聽眾也會更多,人們對其也會更加的喜愛,進而實現節目的推廣。比如,幾年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便能夠通過互聯網、手機以及電視終端進行全面的傳播,人們能夠通過平板電腦、手機以及電腦等一系列渠道和方式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推廣效果推廣效果非常好。此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手機等移動設備以及網絡技術已經廣泛地運用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去,作為一種新的終端,移動手機終端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并且其覆蓋面也比較廣。所以廣播新聞節目進行播出渠道拓展的時候,必須認識到移動手機終端開發的重要性,可以進行專門廣播新聞節目電臺APP 的研發,從而進一步提高其推廣效果。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新媒體時代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受眾也會從以往的廣播新聞節目逐步轉向新媒體平臺[4]。這種情況下,廣播新聞節目必須對這個現象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并積極主動地進行工作理念的創新,認真地分析和了解廣播新聞節目發展情況以及實際的市場定位情況,對廣播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進行明確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廣播新聞節目制作的針對性,切實提高推廣的實際效果。一般情況下,很多青年男性以及老年人比較喜歡廣播新聞節目,由于廣播新聞節目的收聽渠道往往比較有限,居家的老年人和司機往往是廣播新聞節目的重要受眾。與廣播新聞節目相比,年輕人往往更喜歡通過新媒體平臺來進行新聞內容的獲取,這種情況下,廣播新聞節目必須對自身受眾群體進行明確,并根據受眾群體類型有意識地進行節目內容和形式的調整。比如,若是廣播新聞節目受眾群體比較年輕,那么可以經常發布一些明星信息或者是時尚的信息。針對老年人可以多進行政治內容以及國家大事的廣播。并且,廣播新聞節目還應該根據受眾群體做好分類工作,根據受眾的興趣以及職業特點做好廣播新聞節目的編制。此外,有些地方性的廣播新聞節目電臺,其受眾更多是當地人,這種情況下,廣播新聞節目電臺可以針對性地報道當地發生的熱點事件,受眾也能夠很好地了解當地的新聞及新鮮事,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雖然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廣播新聞節目在市場競爭中很難占據優勢,但是其也具備自身的優勢,比如,適應性、便攜性比較強,能夠第一時間進行突發事件報道,這便要求廣播新聞節目必須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推廣。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新媒體平臺獲得競爭優勢的原因在于其互動性比較強。比如,微信和微博等,人們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新聞內容的獲取,也可以根據新聞內容通過平臺將自身見解表達出來,人們也能夠很好地與新聞編輯以及其他用戶進行互動和交流,這也不但能夠讓受眾更好地進行新聞的閱讀,還能夠讓受眾和媒體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5]。并且,各種新媒體平臺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拓展自己的受眾面,不斷地增加自身的受眾量。所以做好與受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對于新媒體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廣播新聞節目想要更好地進行推廣,便必須真正地認識到推廣工作和互動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積極地與受眾進行溝通、交流,認真地與受眾分析和品讀新聞的內容。這也不但能夠吸引到新受眾,還能夠讓以往的受眾更加忠誠。人們使用較為頻繁的新媒體是微信、微博和QQ 等,廣播新聞節目想要更好地推廣,也可以與其結合在一起,廣播新聞節目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來發布,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來很好地了解受眾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及時地進行廣播新聞節目的調整。此外,手機中的電臺APP 也比較多,廣播新聞節目可以加強多方合作交流,進行節目播放渠道的拓展。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我國傳統廣播新聞節目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導致其市場競爭力不斷下降。廣播新聞節目想要更好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就必須將新媒體的作用發揮出來,做好廣播新聞節目的推廣。還應該主動積極地進行調查,對廣播新聞節目受眾進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據受眾情況進行節目內容的推送,切實提高受眾本身的忠誠度。此外,還應該主動積極地與受眾進行溝通交流,主動了解受眾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受眾的意見建議進行調整,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提高廣播新聞節目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