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岳
(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并將其確立為新時代教育的基本使命,這也對新時代醫學編輯在高等醫學教材中思政元素的策劃與責任擔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深刻理解思政建設在高等醫學教材中的作用和意義,作為醫學編輯如何正確把握高等醫學教材思想政治導向,避免思政元素策劃的誤區,指導作者將思政元素融入高等醫學教材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期對醫學教材編輯給予思政策劃方面的啟迪和思考,提升高等醫學教材思政內容的質量。
教材是教學載體的核心要素,是貫徹教育理念、推動教育改革、展現教學模式、實現培養目標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工具和方式[1],更體現了國家意志,是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教材的思政建設要高度重視把學生的價值觀時刻引導于知識傳授以及能力培養過程之中,實現學生正確的三觀塑造,使教材體系與思想政治理論體系保持同一方向,注重顯性、隱形教育的結合統一,構成協同效應[2]。教材是連接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的必要環節,作為前一階段課程設計的物化成果,也是后一階段課程實施的必備工具,所以教材和課程都是育人的載體和途徑,其思政建設是一個整體,總體的目標就是讓思政建設“進教材、進課程、進頭腦”。
教材集中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教材出版是國之大者,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直接和教材的定位與質量息息相關,所以教材的出版必須提高政治站位,要牢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將其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同時還要持續推動我國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立志聽黨話、跟黨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3]。
人民衛生出版社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的中央級醫藥衛生專業出版社,也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出版種類最多的醫學出版機構。人民衛生出版社自建社以來,一直以“根植衛生健康,服務健康中國”為發展宗旨,將“醫學教育服務、醫學學術創新、健康文化傳播”作為專業化發展理念,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醫藥衛生出版“國家隊”的重要作用。作為人民衛生出版社主業中的核心業務板塊,醫學教育服務板塊始終高度重視在高等醫學教材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對于出版社,從社會效益層面上來說,“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需要持續不斷的推動和實施,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需要在教材出版中抓實抓好,出版社做好了高等醫學教材的思政建設就扛起了中國醫學教材建設的鮮明旗幟。從經濟效益層面上來說,這是一次教育教學的改革,更是教學內容的重塑,做好高等醫學教材思政建設,做好市場定位,可以突出教材產品的亮點、賣點和競爭點,通過產品差異化突圍市場,繼續擴大教材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后,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同時教育部也成立了教材局,通過持續出臺一系列有關教材建設的政策文件,對新時代高等醫學教材的思政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政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立德樹人”要成為教育的核心環節,把思政工作落實在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中,努力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從而打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契機、新局面。由此可見,教材既要有利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更應該具備育人的功能,如此才能推進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建成“課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選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建設“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這是對高等學校、教師以及教材的新要求,同時也預示著高等學校、教師團隊、課程教材發展和改革的新契機。
2019年12月,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相關通知,對高等學校教材編寫原則和大政方針、管理職責、教材規劃、教材編寫、教材審核、教材選用、支持保障和檢查監督等方面做出了具體指導性的規定。管理辦法要求高校教材要體現國家和黨的意志。具體包括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同時要表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展現中華民族風格和中國風格,符合黨和國家教育基本要求,展現國家和民族的基本價值觀,呈現人類文化的知識積累成果及創新成果。
2020年6月,教育部進一步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相關通知,通知要求了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任務,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思政建設目標與要求、內容與重點,科學地、合理地設計思政教學系統和體系,并結合專業的特點,分步實施、分類推進,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教材建設的全過程。
由此可見,國家對于教材思政建設從大政方針到管理實施都在強調教材的思政屬性,強化教材的思政功能,對新時代高等醫學教材的出版提出了思政新要求。
面對思政元素融合教材的新要求,教材編輯是否能夠深刻地、準確地理解教材出版中思政的內涵和意義,在策劃中引導和指導作者編寫好課程思政方面的內容,對思政元素融合教材的出版質量提升有很大裨益。下面簡要分析教材編輯思政元素策劃過程中的一些誤區,啟發教材編輯在思政元素策劃中如何“避坑”。
很多編輯,也包括很多教材的作者認為,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就是融入思想政治專業內容,其實不然。思想政治專業內容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強調的是內容;而教材思政建設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導向,強調的是方法論。
不論是什么學科、什么專業、什么教材都生硬、刻板地按照一個范本來進行思政政治教育,缺乏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方案,缺乏與專業的融合度,人文的關懷度和時代結合度。
思政是思政內容,專業是專業內容,典型的“兩張皮”,存在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
思政元素在高等醫學教材中的宏觀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擔當。專業教育課程要根據學科專業的不同優勢和特色,明確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不同專業知識中包含的精神內涵和思想價值,開拓專業課程的深度、廣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及的各個視角,提升教材的人文性、開放性、時代性和引領性。
醫學類專業教材的思政策劃要有頂層設計,要有規劃分步驟地實施。按照建設原則和要求,始終強調醫風與醫德的教育,重點著力于培養學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者擔當;在提高醫術的同時,要始終教育和引導學生把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學會尊重病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人文修養和綜合素質。我們高等醫學教材的思政建設要緊緊圍繞國家的教育大政方針展開,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法律法規教育、深化醫者職業道德教育,聚焦醫風醫德、陶冶人文情懷。
思政融合教材的策劃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增減和教材體系的調整,而是更應該著力于凝練思政元素、聚焦思政元素,遴選思政的知識點,構建思政融合教材的新體系。
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高等醫學教材的策劃編輯可從不同的角度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彰顯高等醫學教材獨特的思政價值和德育價值。在此舉幾個思政元素案例,以期起拋磚引玉之作用。
1.《環境衛生學》教材:通過列舉環境污染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案例,引導學生從熱愛綠水青山的角度珍惜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實現環境與人的和諧統一。
2.《中醫學》教材:豐富我國傳統的中醫文化內容,講述我國中醫在歷史長河以及世界醫學的發展中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來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傳承和發揚傳統中醫文化。
3.《微生物學》教材:介紹科學家利用微生物技術來保護自然,改善環境,宣傳生態文明的理念,同時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4.《人體寄生蟲學》教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重要寄生蟲病防治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及取得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祖國醫學對寄生蟲病防治的認識與貢獻;中國歷史上在寄生蟲病防治發揮重要作用的名人及其貢獻;我國寄生蟲病防治經驗輸出及其在“一帶一路”、中非合作等國家發展規劃中的重要意義等;2021年,中國宣布消除瘧疾,此項里程碑式成就的經驗及其重大意義。我國在寄生蟲學方面取得的這些成就以及寄生蟲學的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厚植愛國情懷。
5.《呼吸病學》《傳染病學》教材:通過講述我國科學家在全球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在核酸檢測方面、疫苗研制方面的諸多成就,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時代使命感和政治認同感,鼓勵學生追逐真正的時代明星、楷模和民族英雄,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出版單位也可從搭建思政課程聯盟,建立共享共融的思政資源庫和數字資源庫等方面,來全方位協助教材作者編寫思政內容,創新思政元素,共同編寫出高質量思政元素融合教材。
教材是貫徹教育思想、體現教學理念、實現培養目標的載體,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醫學教材關乎生命至上,更是國之大者。作為一名醫學教材編輯,尤其是高等醫學教材編輯,要有政治責任感,要在思想層面上要高度重視教材的思政建設,準確把握思政脈絡,才能在工作中切實做好教材的思政建設,在策劃和編輯加工等方面充分體現醫學教材的思政價值。
教材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國家教材建設是戰略性、基礎性工程,國家醫學教材的水平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醫學的水平,醫學編輯是雜家,更應成為專家,即要有扎實的醫學專業背景知識,又需要深厚的編輯功底,同時更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要時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哲學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來策劃、編輯每一部醫學教材,將思想政治貫穿于教材始終,實現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學科思政和教材思政的有益結合。在策劃階段,從出版導向、出版價值、科學性、內容方面給予作者思政方面的有益編寫建議;在審稿階段,教材的政治性是審核的重要內容,同時思政內容也是作者編寫的薄弱環節,也要作為審稿的側重點。
醫學教材的作者往往是專業領域內的大咖、專家,專業內容的編寫經驗毋庸置疑,但是對于思政元素的融入、思政內容的編寫,往往經驗不足,這時候就需要編輯勇于擔當,加以正確的、適當的引導、啟發和建議,突出思政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者共同擦出思政的創意火花。
醫學編輯要不斷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始終加強自身的黨性原則修養,從思想上、政治上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講政治、講大局;同時要持續關注高等醫學教育與教材建設的新動向、新的教育政策和出版理念,能夠與時俱進引領教材創新,力爭成為一名研究型的專業醫學編輯。
高等醫學教材的出版要緊跟新時代發展的步伐,以服務我國醫學教育創新發展需求和新醫科建設為導向,在教材編寫中融入“思政”改革的教學新理念、新思路,才能實現教材的創新性、高質量、持續性的發展,將教材思政建設融入創新中國的建設中。高等醫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同時也需要高質量的教材;而教材應該有“魂”,這個“魂”就是思政。作為醫學編輯,只有將思政建設“入腦入心”,才能出版有思政特色的、有優勢的、高質量的、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醫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