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昆山市城北高科園中心小學,江蘇蘇州 215300)
新課改實施后,體育教師陸續關注學生體育課外作業布置,且多希望利用課外作業提高學生體育課堂教學成效。受傳統體育課程影響,教師多關注課堂教學,忽視課外作業布置,結合當前情況,教師如何布置體育課外作業?如何監督學生課外作業完成情況?怎樣創建作業評價體系?已成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外作業布置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
體育課教學多從室外和室內進行。但當前階段,教師多會選擇室外教學,室外教學學生可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體育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包含三個方面:1.教學未將學生作為核心,當前體育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學習體驗,加上教學理念陳舊,所以沒有將學生視為教學核心,教學期間多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這種教學理念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效率。2.教學模式缺少特色。體育課教學中,課內教學時間較少,教師并不關注課內體育教學模式,教學自然難以吸引學生關注。3.體育教學方式滯后,當前在傳統教學模式作用下,體育教師教學期間,只讓學生鍛煉一段時間后,便讓學生參與自由活動,忽視體育教學理論知識講解,所以,該過程學生難以全面掌握體育教學[1]。另外,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學模式尤為滯后,所以常常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
上面幾點為體育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課內體育教學多會受到時間方面因素影響,所以作用難以全面發揮,教師合理應用課外教學方式,可培養學生熱愛體育與不斷向上的心態。
體育課堂教學外,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期間,應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便于其能鞏固課堂體育知識與技能。教學期間,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部分學生模仿訓練,參與課外輔助練習,便于學生充分掌握并提升運動技能。
課外作業多要借助課余時間完成鍛煉任務,所以選擇課外作業項目期間,應盡可能選擇踢足球、跳遠等項目。這些項目不需要較大場地,只要有一片空地與床即可完成任務,器材使用中,學生只要用到毽子與跳繩即可。比如,就仰臥起坐而言,學生可在床上進行,讓家長輔助學生記錄次數與時間。這類項目便于開展,操作方便,可增進學生和家長間溝通交流。
體育教師應全面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考量小學生各學期需要考核的項目、學習內容、方法等情況,便于對其進行合理規劃,保證其科學合理。教師還應制訂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適應的體育項目練習計劃與目標。例如,對于三、五年級小學生而言,體育項目考核中可布置仰臥起坐內容,課外作業練習期間,教師可將其設為常規訓練項目,此外,通過合理研究規劃,將其列為小學生周練習必備內容,一般情況下,練習可設定為每周三次即可。
教師應結合學生喜好,讓學生自由篩選作業內容,然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外培訓活動。例如,水上合作等體育項目,可將其視為課外教學中的一部分。例如,對于喜歡溜冰與劃船的學生,教師可多多設計這方面體育運動,便于學生充分掌握體育技能,最終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自信。
一二年級學生多處在興趣發展階段,若每天布置的作業內容一樣,長此以往學生很難堅持下來,體育課外作業難以達到最佳成效。所以,選擇作業內容期間,除日常仰臥起坐與跳繩外,還應定期增設新的內容。例如,學習排球期間,教師可將換手傳球與撥球當做作業內容。然后結合各班級情況與男女生興趣,適當添加廣播體操與原地起跳方面內容,便于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這樣,既能豐富作業內容種類,還能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輔助體育教學順利開展,便于達到最佳教學成效。
1.趣味性:學校體育作為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主要階段,運動習慣與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唯有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方能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2]。所以,體育課外作業布置期間,應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提高課外體育作業趣味性,如此方能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布置體育課外作業期間,應避免其枯燥、單一,如此方能激發學生內動力,鼓勵學生主動完成體育任務。
2.實用性:布置課外體育作業應結合實際,全面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同時結合學生個體差異,保證讓所有學生受益,且通過課外體育作業讓所有學生體育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3.差異性:作業布置應結合學生需求,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受益的基礎上,分層次布置體育課外作業,最終讓所有學生都能完成教學目標。
4.可測性:體育課外和文化課作業相同,都有可觀測性,體育實踐課程中可充分展現作業完成質量,讓學生感知成功帶來的快樂。
1.學校應高度重視小學生體育課外作業布置,全面關注學生體質,了解體育課外作業布置的意義與價值。利用班主任監督引導,全面落實體育課外作業,體育委員需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督促小組學生積極落實教學任務,便于為學生帶來幫助。2.學校還可通過不同宣傳方式,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意義,健康的體魄是學習的基礎。加強標語宣傳,積極開展體育小競賽形式,便于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提高學生自主鍛煉意識與課外作業完成效率[3]。
體育教師還應向任課教師與班主任宣傳體育課外作業設置的意義,同時利用零散時間完成體育作業,避免影響其他學科學習,如此方能獲得任課教師與班主任支持。班級管理期間,班主任應及時觀察學生體質狀態,告知學生加大體育鍛煉,不斷提升個人體能,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此外,任課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提升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相信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班內學生體育水平會得到明顯提升。
課外體育作業身為“軟”作業,有時學生即便未完成也會告訴教師自己已經完成。面對這一情況,體育教師首先應向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告知學生體育運動對其未來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讓學生明白教師的用心。再者,教師還應在學生體育運動結束后,讓學生記錄心得感受,便于后續教師抽查。教師在了解學生感受后,可為學生更新鍛煉目標,檢查學生作業執行情況。此外,教師還應積極開展教學評價,例如,針對日常表現好的學生,體育教師可給予適當表揚與獎勵,發揮學生榜樣作用。相反,針對表現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認真詢問緣由,鼓勵學生積極運動習慣,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作業布置任務。
布置完作業后,教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與社會了解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義,同時還應讓家長和學校一同監督學生體育課外作業完成情況。若家長能積極配合,指引孩子制定科學體育鍛煉計劃,有助于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此外,在家長們的配合下,學生體育課外作業完成質量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為適應體育教學變化,體育教師應保證課內外教學一體化,該過程對體育教師教學提出新要求。教學期間,體育教師既要了解所有學生健康知識與體育技能掌握情況,還應努力采取措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教學方面分析,教師可將學術性體育知識融入身體教育當中,例如,耐力訓練、力量應用、跑步注意事項、運動心理學等。教師還應認真學習,培養自身敬業與奉獻精神,教學期間對所有學生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便于提升體育教學整體質量。
讓所有學生準備好本子,每周定期下發一周體育鍛煉打卡貼讓學生粘貼在本子上面,自周一到周末學生需要認真完成體育鍛煉卡上面的項目,并詳細記錄下來,交給家長簽字,下周一交由體育委員收齊,往復循環。寒假期間,可制定運動達人鍛煉打卡,然后在上面標注好運動項目,例如打乒乓球、爬山等。
下發與上交體育鍛煉項目卡期間,有些學生多會出現不上交卡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學??晒膭罴议L、教師聯合參與,督促學生順利完成體育鍛煉項目。1.和不上交卡與填寫不認真的學生交談,詳細了解其中緣由;2.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例如在班內鼓勵認真完成打卡項目的學生,以此為基礎,激勵未完成作業的學生,針對部分調皮學生而言,教師可在課后監督學生完成體育鍛煉;3.課外作業多在家中完成,此時家長應發揮監督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努力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日常作業上交情況,教師可第一時間發在微信群當中,便于和家長及時溝通[4]。
在表揚全體學生期間,教師應先總結本學期的體育周鍛煉打卡情況,然后分別對個別學生進行表揚和批評。具體應落實到哪一次、哪個學生記錄出錯,哪個學生少交幾次作業,這些都要詳細進行反饋,針對表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在班內給予適當獎勵。期末成績當中,應控制課外作業占比總成績的30%。
單憑借體育課堂中的短暫教學時間,不能改善學生運動能力,布置體育課外作業,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成績。這里拿跳繩來說,開學最初階段,學校選擇六個班級開展摸底測試,具體現狀為二年級當中4個班學生平均1分鐘內跳繩85次,一年級當中2個班學生平均1分鐘內跳繩48次;二年級4個班當中不會跳繩的學生有2個,7個學生不能進行連續跳,1分鐘之內跳繩數量小于50次的學生較多,所以班級平均成績較低。一年級更是如此,不會跳繩與不能連續跳的學生很多。利用課堂教學與體育課外作業布置,期末教學中,研究人員開展了二次測試。其中,二年級4個班學生平均1 分鐘內跳繩次數110次;4個班級內很少有學生跳繩小于50下,最初不能連續跳的學生,跳繩成績也得到明顯提升;一年級2個班學生中平均1分鐘內跳繩成績102次,所有學生都會跳繩,且能完成連續跳的學生數量超過95%。其他項目中,例如踢毽子與仰臥起坐當中,學生協調性、耐力等方面素質不斷提升。
最初體育課外作業實施期間,每學期中上交率小于50%,其中還包含部分胡亂填寫的學生。通過積極開展教學評價,作業提交率明顯提升,與此同時,站在作業記錄視角分析,認真練習的學生記錄成績也在不斷提升。本學期結束期間,各班級作業提交率均超過85%,書面作業十分整潔,胡亂填寫的情況明顯減少。學生作業無需催交,均可在周一早上上交。從作業提交的情況發現,學生逐漸養成了體育運動習慣。
體育教學既要受到學生關注,還要引起教師與家長方面重視。體育課外作業實施期間,班主任的幫助作用很大。每周一提交和下發作業期間,家長會發現該項作業開展并非做做樣子,在每天的運動鍛煉中學生正在發生明顯變化,所以家長與教師相繼開始關注體育鍛煉。針對一、二年級學生而言,其世界觀和價值觀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這部分學生看待事件多源自周遭人群的態度,因此,家長和教師在其中發揮重要引導作用。
一學期體育課外作業的初期實施,常常存在很多問題。1.運動內容選擇缺少趣味與系統性;2.一些作業落實期間仍有很多缺陷,每次下達一周鍛煉卡期間,因卡紙容易丟失,粘貼在本子上面效果也不美觀;3.完成作業期間,學生經常未按照實際情況來填寫。
(1)運動內容方面,學校應仔細研究,合理制訂教學計劃,積極搜尋教學資料,便于提升課外作業趣味性。(2)更改打卡紙下發方法,本學期初始階段,將其制定成冊,便于學生隨身佩戴,教師合理更改。(3)積極開展學生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三觀,全面培養學生運動習慣,便于學生愛上體育運動。
綜上,為學生布置體育課外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運動技能,提高自身運動技術,還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鼓勵學生鍛煉身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此外,在文化課休息階段,通過參與體育鍛煉,還能實現勞逸結合,最終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