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琴
(安寧區安寧堡小學,甘肅蘭州 730070)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速度非常快,自我意識也較強,作為教育引導者,班主任要從實際出發,在了解他們的基礎上,制定科學方案。同時,在管理過程中還需要采用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并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案,促使學生能夠不斷迸發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愛上自己的班集體,進而使其實現學習效率、身體素質、綜合能力的協同發展。
對于小學高年級班主任來說,對學生的班級管理活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學習方面。小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促使其掌握基礎知識為主,只有打牢學習基礎,才能夠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為了增強教育活動質量,班主任要提升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的重視度,并靈活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能夠理性地看待學習成績,并注重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增強學習的信心,還要能夠將良好的學習方法運用于今后的各項活動中來,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1]。
其次,是德育管理。在“立德樹人”的教育大背景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培養,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學會以正確的方式方法待人接物,同時樹立積極正面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其今后成長發展來說具有積極意義。作為班級管理者,班主任要靈活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德育理論和德育活動的支撐引導下,不斷增強自身素養。
另外,是體育管理。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下發落實,素質教育成為了教學中的關鍵詞,素質教育不僅僅意味著要使學生們獲得豐富的知識,還要使其不斷提升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養,體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作為班級管理者,教師要看到體育對學生的積極意義,還要使學生能夠熱情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習得多樣化運動方法,從而有效提升自身運動品格。
此外,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活動還在于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小學高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邁向青春期,他們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強烈,自我意識也更加明顯,如果此時教師不能采用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對其進行引導教育,很容易使其產生叛逆心理,并抗拒教師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成長發展特點,并給予其尊重,使其能夠體會到來自教師的支持,進而能夠在面對各種生活事件期間,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去對待[2]。
學習是學生們在校期間的重要任務,但是由于學生們年齡尚小,對于學習習慣的掌握度不足,部分學生由于自由散漫的性格,對于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能及時完成,從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在進行班級管理活動期間,班主任或各科教師會認真規劃學生的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積極正面的學習態度。當學生接受一定的規范性學習管理,會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并切實增強綜合素養。比如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可以使學生每日保證一定量的學習時間,用以背單詞、進行對話交流等等,只有教師發揮了自己的管理作用,使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充足的學習時間,才能夠使其學習效率不斷得以增強。
素質教育理念下,各學校對于學生的體育活動重視度不斷加強。為了落實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班主任及教師需要做好管理任務,組織學生們積極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中來,還要定期開展體育比賽,促使學生能夠在競技中感受體育帶來的積極力量。縱觀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的身體正處于發育的重要時期,但是由于部分家長未能給學生們灌輸鍛煉的意識,加之于學生們的娛樂活動越來越多,喜歡在家看手機、玩電腦游戲,導致運動時間大大縮減,長此以往,學生的身體機能難以得到有效鍛煉,會造成肥胖、身體素質較低等各種問題。當班主任或教師做好體育管理工作,為學生們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并教導學生們掌握一些運動技巧,同時為其提供豐富的競技機會,有助于他們的身體機能、骨骼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進而使其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德育活動是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了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不斷提升,為了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廣大小學班主任會在進行班級管理期間,帶領學生們制定全面豐富的班級管理條例,用一定規則去約束學生的行為,比如尊敬老師,見到老師要問好,團結同學,舉止文明,不能講粗話臟話;愛護公共環境和公共財物,不亂拋垃圾,不亂涂亂畫;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不準頂撞老師;生活節儉,不片面地追求吃穿,休息適度消費。這樣的管理行為,能夠使學生們的行為受到約束和規范,能夠使其運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面對生活問題。當班主任有了這樣的管理意識,才能夠促使學生的道德水平不斷獲得提升發展,進而有效增強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3]。
開展小學班級管理活動的重要意義在于,要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發展空間,促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和諧自然的環境下,開展學習探究活動、體育活動和德育活動。當教師能夠發揮自身的教育責任,做好學生的各方面保障,使其在一個靈活自由的空間下,感受學習的樂趣,能夠使其迸發積極的學習動力。比如衛生管理,當班主任教師有意識地提示學生,要做好周圍環境的清掃工作,學生們才會逐漸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習慣,并創造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又如紀律管理,當班主任教師能夠做好班級紀律管理工作,維護好班級內的風氣,促使學生自覺遵守文明公約、踐行文明條例,才能夠使其在一個積極陽光的大環境下,完成學習活動,增強綜合素養。
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從兒童階段向青少年時期的過渡階段,身心正處于變化發展中,其自我意識更加明顯,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發展。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教師能夠了解此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并使學生們意識到,自己有追求個性發展的權利,也有獨立思考的權利,但同時,也有深刻意識到,自己和班級中的每一分子都是緊密相連的。班級像海水,那么自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脫離集體,很容易干涸。只有學生們有了集體意識,才能夠在班主任組織的各項活動中,運用團結的力量,讓自己與其他人擰成一股繩,促使管理過程更具實效性。
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們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促使具有不同性格色彩、不同思想的學生能夠在統一的管理方案中,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并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使學生們心中有明確的邊界感,只有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才能夠逐漸使學生增強是非觀念,并能夠使學生在統一的規則下,提升集體觀念。此外,還要打造良好的班級風氣,比如運用激勵機制,使學生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支持和鼓勵,此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班級會議,對階段時間內學生們的表現加以點評,使學生們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進而促使班級風氣更加正面陽光[4]。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班級管理活動的開展與實施具有積極作用,只有讓學生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才能夠促使學生愿意聽從教師引導,積極參與相關管理活動。同時,愛學生也是每位教師的職責所在,只有教師真切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鼓勵學生,才能夠使其在點滴小事中獲得信心,并增強綜合素養。比如在學習管理活動中,教師要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待學生,要善于鼓舞學生,使其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教師之愛的一種體現形式,當教師能夠付出自己的愛與關懷,才能夠使學生愿意跟隨教師指導,完成相關活動,從而使班級管理過程更加順利。
在愛與關懷的基礎下,班主任還要著眼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發展特點,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促使學生能夠加強自我約束。比如在管理過程中,實施“一日班長制”,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成為管理者。這樣的管理方案基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由于學生們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在被管理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長此以往,班級管理很容易失效。對此,可以讓每位學生都獲得管理他人的體驗,學生們輪流做班長,負責班級內的紀律、衛生、學習等任務,當學生們能夠獲得管理他人的權利,可以更好地尊重其他管理者,并理解管理者,并服從管理者,讓班級內各項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實施[2]。
班級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與發展,需要一套具體且完善的評價體系來衡量,對此,教師可以在實踐中,構建多個合作小組,促使學生在開展學習、體育、德育等活動時,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并根據學生們的表現,制定量化評比方案,還要對學生們的行為模式展開評價,促使其能夠獲得反饋,以此鼓勵學生的積極行為、抵制學生的消極行為。
日常活動中,小組內的組長負責對本組成員的行為進行記錄,其中可以包括正面行為,比如課堂表現積極、衛生工作較為認真等等,也可以包括負面行為,比如損壞桌椅板凳、與同學打架等。不同性質的行為按照以加分扣分的形式進行衡量,并在一定階段內,對不同學生的分數進行加減計算,最終得出一個結果,并根據量化評比實施嚴格的獎懲制度,以此促進班級管理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實施。
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管理活動期間,教師不僅要注重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還要切實看到家庭的管理作用,并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構建家校合作體系,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課后管理活動中來,以此促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獲得成長發展。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交流設備,組織構建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等問題,在群內和家長展開溝通交流,針對個別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還可以單獨與家長進行交流,并共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家長對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的了解與把握,然后家長可以切實提升教育管理力度,以便學生能夠有效改善自身成長中的不足之處。
同時,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能夠有效拉近學生和家長、家長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促進三方之間的了解,增強彼此間的熟悉度,以便教師和家長能夠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案,為學生營造健康、寬松、自由的成長學習環境,帶領學生共同前進,并使其身心都能夠獲得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要想切實增強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管理效率,需要教師能夠多實踐、多參與管理活動,在與學生們的交流互動中,增強對其了解程度,了解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思想道德水平和學習能力,并積極制定靈活多樣的管理方案,落實于實踐之中,促使學生能夠愿意聽從教師管理,并實現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只有認真學習管理方法,踐行管理任務,落實管理要求,才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責任意識,并使其積累豐富的管理經驗,從而讓班級管理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實施。